06

心若存明月,清风自徐来 2025年04月11日

杨胜博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这是“北宋五子”之一邵康节先生《清夜吟》中的诗句。“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或许是精通《周易》的缘故,邵康节先生不仅仅能洞察人世的穷通变化,还对天道自然有着极其细致的观察与品味。

现代人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我们天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许多时候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千般念想,万种计较。忙碌使我们失去从容的心,感触不到自然的壮美,觉悟不出天人合一的真谛。庄子说,凡是过于看重外物的人,内心就会笨拙。其实,生活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热衷追求美的心境。

早春,未及气温回升,自然界的生灵却已灵敏地触知了阳气的生发。

一日清晨,我于一方小窗内偶然瞥见,娇羞的仙子——玉兰花已含苞待放。不承想,当天夜里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过后,一株株亭亭玉立的玉兰花悄然起舞,簇拥一片繁华。静立于小窗内的我既惊奇,又欣喜,急切地想要下楼去看个究竟。

来到树前,空气中弥漫着玉兰花的幽香,这气息神秘而又素淡,高贵不失优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山如此,赏花亦复如是。站在近旁,我觉得玉兰花似翩翩起舞的仙女;回到楼上向院子里观望,又发现它们像圣洁的莲花。

回首时更惊喜了,原来梅花也傲立枝头,卓然不群。虽然没有墙角与雪,但梅花凌寒傲雪的意境顷刻就显现在我心中。缓步徐行,目光凝聚在梅枝上,突然间想起几句诗来:“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是的,春光年复一年不会姗姗来迟,我们的春光也会如期而至。

邵康节先生以极细微的眼光捕捉到了月至天心、风来水面的妙景,又探到这其中的清意。

心中的执念何尝不是遮蔽月亮的乌云,生活的烦扰又何尝不是水面的波纹?待我们放下执念,少为欲望而疲劳奔走,乌云自驱散而不改明月之本色,波纹自平静而凸显流水之不惊。

心中若有一轮明月,何愁清风不来拂面呢?

听吧,那布谷鸟的叫声愈加婉转悠长了,百舌鸟的歌唱愈加清脆动人了!如果你错失了春光,那么早早地种上一池荷花于心中,去耐心等待盛夏的荷塘月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