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月里槐花香
南河的水长又长
岸边的樱桃红
南湖的麦子黄
我送阿哥去战场
……
兰槐花在睡梦中似乎又听到了那首歌谣,是她朝思暮想的天亮哥唱给她听的。声音还是那样清脆嘹亮,像是被柱子山上的山泉水洗过一样。她还是站在那棵老槐树下,天亮哥的脸庞越来越清晰:四方脸、高鼻梁、大眼睛,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英气……她笑吟吟地刚一招手,那可爱的脸庞忽地就消失了。兰槐花从梦里惊醒,她打开灯,披上睡衣走到窗前,又打开窗户,闻到了那与夜色一起涌进来的淡淡的槐花香。她知道,槐花已经开了,她得去看那棵老槐树了。望着夜色中的柱子山,两行浑浊的眼泪从她的脸颊缓缓流下……
柱子山就在兰槐花家东南面,烧开一壶水的工夫就能走到山脚下。柱子山因山顶上一根高约三丈的石柱而得名。兰槐花小时候就曾听村里的老秀才讲过有关石柱的传说:东海龙王敖广欲把最小的十龙女嫁给玄龙,可是十龙女早就与镇守龙宫的神龟侍者私定终身。敖广知悉,大怒,要斩杀神龟侍者,十龙女以死相逼。老龙王便使出一计,许诺如果神龟侍者可以爬到柱子山的石柱顶上,便把十龙女嫁给他,但是有两个条件,就是神龟侍者在攀爬中必须变回原形且不能使用法力。神龟侍者为了心爱的十龙女,便开始了漫长的攀爬。他每爬高十丈,老龙王便施法术使石柱增高十丈……神龟侍者最后力竭,跌落石柱而亡,后来变成了巨大的龟石。十龙女得知后,悲伤之下一剑劈断了石柱。
柱子山周边的村民对这个传说是深信不疑的,兰槐花也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神龟侍者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是无比勇敢忠诚的,后来不知被谁“篡改”了形象,变成了一个夜间下山专吃不听话小孩的“恶龟”。可是,兰槐花却不怕,她从小就胆大,跟着男娃子下河捉鱼,上山网鸟。日本鬼子侵略家园的那几年,兰槐花经常跟着村里的男娃子一起用弹弓偷袭鬼子。后来,她参加了革命,就更加锻炼了她英勇无畏的品质。兰槐花是柱子山的女儿,她从未离开过柱子山。
柱子山,从远处看,其实更像一头“卧牛”,山势并不险峻,山路蜿蜒而上。山上的泉水落下,便形成了瀑布,蔚为壮观。那山泉水清冽甘甜,就像天亮哥那清脆嘹亮的声音。兰槐花曾经在这里用纯净的山泉水为战士们清洗伤口,更洗过天亮哥的血衣;也曾于不经意间看过瀑布下光着膀子洗澡的天亮哥。她害羞得不行。那时,山花那么美,山风那么温柔……
山上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兰槐花都那么熟悉,特别是矗立在山脚下路口的那棵老槐树。老槐树下回荡着她铿锵坚定的入党誓词,更有让她一辈子刻骨铭心的伤痛。
每到槐花飘香的季节,兰槐花总是雷打不动地来到老槐树下,展开画板,画天亮哥,画他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样子……
其实,她的绘画技艺还是天亮哥教的。天亮哥曾经画过她,在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里,她穿着军装站在那棵老槐树下,她的心“怦怦”地跳,她的脸蛋儿第一次涨得那么红。那幅画,她一直珍藏着。
她要画出天亮哥英俊威武的模样,可总感觉哪里画得不像。
今天,她下定决心要好好画,画出天亮哥二十岁时英俊的模样。还是在那棵老槐树下,她收养的孙女兰思念帮她支起画板。兰槐花拿起画笔,凝神静气地开始勾勒天亮哥的轮廓。画了一张,不满意,撕掉,再画一张……游客如织,纷纷驻足观看,有的好奇,有的夸赞。兰槐花仿佛置身于世外,沉浸在人画合一的境界里。
接连画了数天,八十多岁的兰槐花也不觉得累。她耳不聋、眼不花,梳着齐耳的银发,身板还是那样硬朗。
这天,她画完画和孙女一起端详,突然一个男孩的声音从她们身后传来:“奶奶您画的这个人我认识!”
兰槐花正沉浸在画里,兰思念转过身看了一眼身后的男孩,微笑着问道:“你认识画里的这个人?”阳光帅气的男孩盯着画十分肯定地说:“嗯,我认识!”
这时,兰槐花也转过身来,好奇地问:“孩子,你怎么会认识画上的人呢?是和你的家人长得像吗?”
男孩神情认真地说:“和爷爷家墙上挂着的我大爷爷的照片很像,我也画过他!”
兰槐花情不自禁地站起身,焦急地问道:“你大爷爷?他叫什么名字?”
“潘康才。”男孩很平静地说。
“潘康才?不对,不对,画里的人不叫这个名字。”兰槐花刚才明亮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
“我大爷爷一直在外面读书,听我爷爷说,他读的是艺术学校,还没毕业就去参加革命了,后来就杳无音信了。”兰槐花觉得男孩眉宇间的神情像极了天亮哥。
听到这里,兰槐花心里一揪,她伸手去抚摸男孩的脸,仔细端详了起来,嘴里喃喃道:“像,高鼻梁也像。可是,名字怎么对不上呢?我想起来了,天亮哥曾说过,他父亲给他起的名字叫潘康才,希望他健康有才,后来他自己改了名字,叫潘天亮,希望革命胜利迎接光明!”
兰槐花的情绪激动起来,她眼里已噙满了泪水,她紧握着男孩的手,声音也有些颤抖:“孩子,你叫啥名字?”
“我叫潘思明。”男孩回答。
兰槐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一把将男孩揽到怀里抽泣起来。许久,她才从激动的情绪中平复过来。她对男孩说:“孩子,你天亮爷爷就在我们的身旁。”
潘思明显然很惊讶,一时间他不知说什么好。
“孩子,你跟我回家吧,我要讲一个很长的故事给你和思念听!”那天晚上,兰槐花给他们讲了很久……
二
1948年的春天。柱子山上枪炮声震得老槐树上的槐花纷纷掉落。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某部三团三营奉命来到柱子山剿匪,经过激战,终于把以刘三刀为首的一股土匪围困在柱子山的石柱周围。张营长拿起喇叭朝山顶喊:“刘三刀,我劝你早点儿放下武器,我们的政策是优待俘虏,给你三分钟的时间考虑,如果继续顽抗,我们一定会坚决、彻底地把你们消灭掉!”
张营长的话音刚落,耳边一梭子子弹飞了过来。山顶上传来刘三刀的骂声:“老子才不信呢,有种打上来!”
“通信员,通信员呢?!”
“到!”通信员小赵气喘吁吁地跑到张营长跟前。
“去把尖刀排排长潘天亮给我叫来!”张营长目光如炬。
不一会儿,潘天亮满头大汗地跑过来:“营长,你找我?”
“潘天亮,你们尖刀排的‘刀尖’怎么怂了?!”张营长一脸愠怒。
“营长,土匪火力太猛,我们排已经牺牲六名战士了——”潘天亮神情有些哀伤。
“这股土匪盘踞在柱子山一带无恶不作,如果不灭掉这股土匪,我们怎么对得起百姓?!”
“是,营长,尖刀排坚决完成任务,保证半个小时内攻上山顶!”潘天亮声音洪亮。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尖刀排率先冲到山顶,终于消灭了土匪。战斗中,潘天亮被流弹击中右肩,可是他坚决不下火线,简单包扎后一直战斗到把土匪全部消灭。随后,战士们用担架把他抬到了卫生队。那时,卫生队就设在柱子村。子弹卡在潘天亮的肩胛骨里,由于失血过多,潘天亮被抬回村子的时候,已经昏迷了。卫生队队长连夜给他做了手术,把子弹取了出来。兰槐花专门照顾潘天亮,此后,他们彼此熟悉,直至相爱。在柱子山的石柱旁、老槐树下、小溪边,都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潘天亮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战斗空隙里,他会教兰槐花唱歌和绘画。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一次战斗中,潘天亮被流弹击中腹部,他被抬到柱子山下卫生队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兰槐花是流着眼泪飞奔过去的。兰槐花的眼睛哭肿了,她把潘天亮紧紧地抱在怀里,呼喊着他的名字。弥留之际,潘天亮忽然睁开了眼,用微弱的声音说:“槐花,我不行了,下辈子,我,我再娶你吧……你要继续革命下去,把我埋在老槐树下,我想闻槐花的香味……”
兰槐花哭了三天三夜,部队要尽快转移,那晚,兰槐花和尖刀排的战士们一起埋葬了潘天亮,埋葬地点只有几个人知道。老槐树根深叶茂,兰槐花知道她心爱的人已经化成了老槐树的新枝。
兰槐花把潘思明看作自己的孙子。潘思明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大爷爷,还多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兰奶奶。兰思念也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兰槐花一生未嫁,在她六十岁的时候,收养了一名邻村的孤儿,就是现在的孙女兰思念。兰思念懂事、爱学习,兰槐花就一直供她读到大学毕业。兰思念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一名中学音乐老师。
三
第二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日子,潘思明如约来到了柱子山下。他和兰奶奶约好了,每年的这个季节,他都会给兰奶奶画一幅画像。
兰槐花安静地坐在那里,潘思明拿着笔正在画板上勾勒着兰槐花的面庞。兰思念站在潘思明身后,时不时地“指点”一下,潘思明会偶尔回头深情地看她一眼。兰槐花坐在那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阵山风拂来,槐花簌簌掉落,掉在了潘思明的头上,兰思念则走上前去轻轻地帮他掸掉。潘思明说:“思念,你唱一首歌吧!”
兰思念说:“就唱奶奶经常唱的那首吧。”于是,一首甜美动听的歌谣唱响在老槐树下:
五月里槐花香
南河的水长又长
岸边的樱桃红
南湖的麦子黄
我送阿哥去战场
一去就是三五年
阿妹只好心里想
……
兰槐花听着孙女的歌声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天亮哥的身影在她脑海里那么清晰,天亮哥的嗓音那么清脆嘹亮,天亮哥的笑容那么阳光灿烂。
兰槐花给天亮哥画了八张画,也让潘思明给她画八张画。在那棵老槐树下,她给他们留下了遗嘱:我最近总想起你们的天亮爷爷,他一直在树下等着我,他也肯定很想我。我走了以后,你们就把我,还有那些画埋在这棵老槐树下。思明、思念,你们都喜欢对方,如果相爱就在一起吧!
潘思明和兰思念的眼泪一串串地往下落,他们扑到兰槐花的怀里,兰槐花把兰思念的手送到了潘思明的手里,笑着说:“人都有一死,不要悲伤。起风了,我们回家吧,走,回家吧!”
又是一年槐花飘落的季节。那天,兰槐花没有去老槐树下画画,也没有出屋门。她穿上了放在箱子底的那身旧军装,还让孙女兰思念给买了大红喜字。晚上,她抱着潘天亮的画像进入了洞房。她很高兴,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她跟两个孩子说:“思明、思念,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兰思念使劲儿地点头说:“是的,奶奶,今天是您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说着,她的眼泪夺眶而出。潘思明也红了眼睛。
兰槐花深情地看了他们一眼,轻轻地说:“我想和你们的天亮爷爷单独待一会儿,你们都出去吧。”
那天晚上,兰槐花抱着潘天亮的画像进入了梦乡,她看见她的天亮哥正骑着高头大马向她奔来……兰槐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她走得很安详,嘴角挂着微笑。
兰槐花下葬的那天,很多人都来送她,树上的槐花也纷纷落下。潘思明和兰思念给兰奶奶和天亮爷爷立了一块墓碑,墓碑上的遗像是潘思明给他们画的画像,是他们二十岁穿军装的样子,兰奶奶俊俏温柔,天亮爷爷则英俊威武,他们的目光炯炯有神,一直看着远方的大好河山。
后来,那棵老槐树被游客系满许愿的红丝带。从此,一对革命者感人的爱情故事便从这里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