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弘
山总写一手好字,这是山水集团的员工都知道的。
每年的表彰会,山总都会选一首唐诗,或一阕宋词,以篆书、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魏碑等不同的字体,用最好的洒金宣纸,写成四尺或六尺的条幅,天头地脚都盖上著名篆刻家为他刻的印章,以最高的价格,请省城古云轩的首席装裱师手工装裱,再配个黄花梨的条盒,奖励给优秀员工。
去年,山总选的是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年,山总选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年,他又选了王昌龄的诗。他喜欢王昌龄,喜欢那种雄浑、豪迈、高昂的气势。他铺宣,提笔,情不自禁地吟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山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余音袅袅,笔走龙蛇。
山总选的诗词都含“山”字,有一年,他选的是王安石的《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二十八个字,含有八个“山”字,为了这八个“山”字,山总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每个“山”字都不相同。
山总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有二十一个“之”字,各不相同,我这八个“山”字也是各不相同,难度怕是不在书圣之下!
山总姓山,一生练得最多、写得最多、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山”字。
条幅装裱完,刚被拿回集团,集团的高层就迫不及待地聚在会议室,准备一睹为快。
条幅逐渐展开,大家围着山总,这个说,绝品啊,绝品!一年的工资能换这一幅就赚了。
那个说,极品啊,极品!这必将是载入中国书法史的作品。
新来的女秘书举着条幅,挎上山总的胳膊,脸贴着山总的肩,娇媚地说,快帮我照个相!
刚入职一年的小郑,二十出头,荣获最佳新秀奖。为鼓励集团的新员工,山总破例为小郑颁奖。
小郑接过条幅,发表完致谢感言,怯生生地对山总说:“山总,我有个小疑惑,不知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下。”
山总笑笑,说:“年轻人,大胆地问,大胆地讲,我们集团就需要有想法,有个性,有魄力的人!”
小郑点点头,稳稳心神,看着手中的条幅,说:“这两个‘山’字写得真好!”
山总得意地笑了一下。
小郑皱着眉 ,接着说:“我记得,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七首·其四》,原句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怎么变成了穿山甲?”
第二天,一张《解聘通知书》出现在小郑的桌上,小郑瞥了一眼,露出一丝苦笑。他收拾好东西,背上双肩包,众目睽睽之下,把装着条幅的黄花梨条盒“咣当” 一声扔进垃圾桶,双手合十,两臂前伸,弓背缩头,“变成”一只穿山甲,破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