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青春因爱“闪亮亮” 2025年04月18日

“闪亮亮”组合参加比赛。

王袁给学员上新媒体创想课。

“闪亮亮”组合接受颁奖。

魏亚楠在三为老年大学云龙艺术实践基地为架子鼓班学员上课。

“闪亮亮”组合与银龄助演学员合影留念。

苏言与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交谈。

马家乐给萨克斯班学员上课。

范云龙给吉他班学员上课。

本报记者 赵 颖

“潮水千年守望

老街诉说岁月沧桑

西海岸幕坠夕阳

望儿山漫思念泪光……”

3月28日下午2点,历时3个月、备受我市音乐爱好者瞩目的“890”歌手大擂台决赛在营口五矿豪生大酒店拉开帷幕。聚光灯下,一曲融合京剧唱腔与萨克斯独奏的原创歌曲《营口印象》惊艳全场。在银龄模特们的优雅演绎下,营造出“岁月与青春共舞”的独特魅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演唱这首歌的“闪亮亮”组合最终斩获亚军。

公益演出:

跨界组合缘于热爱

“闪亮亮”组合成员身份多元,由市养老服务业联合会秘书长兼营口三为老年大学校长王袁、市戏曲学校教师范云龙、市萨克斯演奏家马家乐、架子鼓教师魏亚楠以及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苏言组成。这5人中,前4位都是营口三为老年大学公益教师,分别负责新媒体创享课、吉他班、萨克斯班、架子鼓班的教学工作。苏言,现任营口新闻传媒中心FM89.0营口音乐之声广播主持人,以前曾主持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电台栏目《牵挂》,深受众多老年朋友喜爱。

据了解,这5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缘于一场公益演出。2024年9月20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大石桥市举办“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巡演活动。当时正赶上暴雨天气,但全体演职人员热情不减。彩排时,他们身着雨衣,在风雨中认真完成每一个节目,雨水打湿衣裳,寒意袭人,却无人抱怨。正式演出时,他们脱下雨衣,面带微笑,以饱满热情完成了整场表演,精彩表现赢得观众及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赞誉。这次难忘的经历,拉近了5名年轻人的距离;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让他们萌生了成立组合的想法。王袁一句“爱要闪亮亮,青春会发光”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闪亮亮”这个充满活力与爱意的组合就此诞生。

赛场放歌:

以爱之名唱响青春

平日聚会,5人常交流工作心得、分享生活趣事。兴之所至,马家乐和范云龙会即兴演奏,让大家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放松。一次小聚时,身为FM89.0音乐之声主持人的苏言表达了要策划组织歌手大赛的想法,伙伴们纷纷响应,他们都渴望借此机会,与本市音乐爱好者交流学习。

目标确定后,大家开启了“双线作战”:白天各自忙于工作,夜晚化身“追梦音乐人”,选歌、练歌、写歌、编曲……各展所长,常常练到深夜。王袁说,“组合成员中,我是货真价实的音乐小白,担心拖团队的后腿,影响比赛成绩而一度想退赛。”是马家乐的一句 “你如果退出,我们也不比了”, 成为鼓励她努力前行的动力。在伙伴们的帮助下,她克服了紧张,找回了自信。正如她初赛时她演唱的“不要迷茫 不要慌张 太阳下山 还有月光 它会把人生路照亮 陪你到想去的地方”,助力组合顺利晋级。

回忆备战复赛,苏言说:“为了向青春致敬,我们精心准备了一组歌曲。”开场是范云龙的吉他弹唱《海阔天空》,魏亚楠架子鼓伴奏,强烈节拍点燃赛场气氛。随后,马家乐以悠扬的萨克斯演奏配合,深情唱起《花房姑娘》,带听众走进青春故事。接着,王袁用温暖歌声演绎《暖暖》,传递生活美好。最后,5人合唱《爱》。范云龙补充道,选择这首歌,是因为同在老年大学做公益老师,感受到师生课上为师、课下为友的情谊。老人们用人生经验帮他们解惑,“爱”是永恒的主题,这首歌唱出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悟。

舞台绽放:

师生携手铸就精彩

闯入决赛的“闪亮亮”组合决定挑战自我,创作原创歌曲《营口印象》。距决赛仅两周,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白天他们依旧忙碌工作,夜晚聚在一起创作。王袁写词,范云龙谱曲,马家乐思考京剧与萨克斯融合,魏亚楠把控节奏,苏言为唱出京腔韵味,不断向戏曲名师求教……

创作中,他们将公益教学场景融入歌词:“时光静静流淌 活力舞动这夕阳 银龄初心未改 彰显新时代之光……”魏亚楠说:“这首歌不仅是音乐梦,更是送给银龄学员们的礼物。”

决赛现场,老年大学模特班学员身着传统服饰,随《营口印象》的浪漫曲风缓缓走上舞台,银发、华服交织,构成“岁月与青春共舞”的温暖画面。马家乐表示:“邀请学员助演,是因为银龄学员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主角。看到他们自信的展示,正是我们从事公益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相长’的真正意义。”

模特队队长张文智说:“这些青年公益老师,为文化养老付出诸多努力。我们为能助力他们比赛,既感到开心又十分自豪。”台下,三为老年大学视频制作班老师孙守程举着手机记录演出,他说:“剪辑视频是我的特长,我要把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学员。”

赛后,主评委、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赵鸣评价:“‘闪亮亮’组合是唯一用原创作品参赛的选手,作为群众自发创作的作品,较好地展示了营口文化。青春热忱与岁月沉淀相遇,原创初心与真诚表达碰撞,打动了评委,获得观众认可。这一精彩瞬间,属于每一个用心去爱、用情生活的人。”

课堂传情:

亦师亦友温暖回响

4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营口三为老年大学,感受公益教师与银龄学员之间的暖心故事。

王袁,营口三为老年大学校新媒体创享课教师。过去10余年间,她始终坚守老年教育岗位,用爱心与耐心助推老年学员打开知识的大门。为帮助老年人紧跟时代步伐,她开设了媒体创享课,教学内容以AI入门知识为主。课堂上,她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AI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老年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强烈的求知欲丝毫不输年轻人。

马家乐,2018年投身老年教育事业。他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枯燥的乐理知识被他讲得生动有趣,为老年学员生活注入别样活力,深受大家喜爱。

魏亚楠,三为老年大学云龙艺术实践基地架子鼓老师。他因材施教,耐心细致令人钦佩,总能敏锐捕捉到每个人的特点,给予精准指导,确保每名学员都能跟上教学节奏。魏亚楠不仅传授技艺,更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他的引领下,老年学员们用激情的鼓点,敲出了老年生活新精彩。

苏言,热心老年公益事业,多次参与并主持营口三为老年大学举办的活动。她的声音温暖而富有感染力。每一次开口,都像是在与老友唠家常,让人倍感亲切。无论是分享生活小窍门,还是解读养生知识,亦或是倾听老年朋友的心声,她都全情投入,用声音传递着深深的关怀。

来到吉他班时,范云龙正边讲解边示范,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学员试弹。学员们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用点头或微笑方式与老师互动。

自2021年起,范云龙在完成戏校工作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给银龄学子授课。他回忆说:“第一次给老年学员上课,看到他们眼中对音乐的渴望,我就知道这件事做对了。”

63岁的学员张艳说:“我本来想学二胡,路过吉他班时,被老师亲切的讲课风格所吸引,就改学吉他了。学了一年,我不仅能弹曲子了,还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社区等地演出。看到观众们羡慕的目光,我感到特别开心与自豪。”

76岁的学员侯玉荣表示,以前觉得,吉他属于年轻人的爱好,自己年纪大,手指僵硬,怕学不会。但在范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从零基础学起,一年半之后的现在,已经能弹出多首完整的曲子了。

范云龙说,与老年人接触中,他发现老人们内心孤独,需要陪伴,“只要给予足够的情绪价值,他们的学习速度并不慢,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教学中,他教会了学员弹吉他,老人们也关心、帮助着他。有一次,范云龙没吃早饭,抱着吉他来到学员身边,刚想演示,肚子突然叫了起来。细心的学员立即从兜子里拿出面包,递到他手中。“上课时,他们叫我‘范老师’,下课后,他们叫我‘云龙’,经常问我吃没吃早饭、工作辛不辛苦。厨艺好的阿姨,会做了美食带到学校让我品尝。”范云龙说,“他们的年龄与我父母相仿,和他们相交,感觉非常温馨。”

老人们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范云龙。“我贪玩儿,经常晚睡。老人们非常守时,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提前来到教室,生怕错过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的感染下,我也加强了对时间的管理。”

近几年,范云龙累计授课超120小时,培养了数百名“银龄学员”,不少老人从零基础起步,如今已能独立演奏。“看到他们拿着乐器站上舞台,比自己获奖还开心。”范云龙说,公益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代际间温暖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