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助老路上雷锋心 2025年04月21日

老人在鲅鱼圈区海星街道丁屯社区助老食堂愉快用餐。

耿海鹏

昨日整理书稿时,偶然翻出一本1999年第3期的《新少年》杂志。它像一位沉默的旧友,纸张泛黄,满是岁月的痕迹,却在刹那间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将我带回到小学三年级那段充满憧憬的时光里。

彼时,我如获至宝般捧着这本杂志,迫不及待地探寻其中的世界。杂志里的报道《和雷锋一起跨世纪》,缓缓地将雷锋曾经担任校外辅导员的故事铺陈开来,恰似一颗火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点燃了关于善良、奉献与坚持的火焰。

翻开杂志,泛黄的书页与黑白的图片交织成一张时光之网,将我拉回到纯真的少年时代。记得有一次放学途中,我和小伙伴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吃力地蹬着三轮车爬坡,每一次用力仿佛都在与生活的艰难进行着较量。我们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几双稚嫩的小手凝聚成一股力量,帮助老奶奶顺利爬上陡坡。事后,我们郑重地整理了一下红领巾,向老奶奶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那一刻,自豪感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新芽,在我的心中破土而出。

时光的列车呼啸前行,载着我踏入了军旅生涯。在军队的那段岁月里,《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了我的精神战歌。那激昂的旋律、有力的歌词,如同声声嘹亮的号角,时刻激励着我在从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就仿佛给我注入了一股滚烫的力量,让我在面对训练的疲惫与困难时,能够挺直脊梁,毫不退缩。

在一次学雷锋纪念日,部队组织我们前往驻地的养老院开展活动。养老院是由一对夫妻及其女儿多年来无偿坚守的爱心港湾,里面住着许多老人,有孤寡的老人、体弱智残的长者,还有儿女远在他乡的留守老人。我们为老人剪指甲、理发、洗衣服,陪他们聊天、打扫卫生,还表演了《军歌合唱》《三句半》《军体拳》等精彩节目。那一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军人所肩负的担当与责任,就如同在心底种下了一棵坚韧的大树,让我更加坚定了践行雷锋精神的信念。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养老院的暖棚下,老人们惬意地晒着太阳,我们围坐在他们身旁,欢声笑语如同灵动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那一刻,爱与温暖如同潺潺的溪流,在每个人的心间静静流淌,成为了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

多年后,当我走进另一家养老院,熟悉的场景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再次开启了那段温暖回忆的大门。尽管地点有所改变,但温情始终未曾缺席。在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帮助他人所带来的那份纯粹的快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句古老的训诫,在鲅鱼圈区海星街道丁屯社区被演绎成了一首动人的生活之歌。这里的养老服务好似一座精心构筑的幸福城堡,助老食堂是温暖的能量补给站,飘出的饭菜香气慰藉着老人的味蕾;助浴室是私密的休憩小窝,能让老人获得舒适与放松的体验;中医理疗康复室和健身室如同忠诚的健康卫士,为老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棋牌室里,老人们的欢声笑语成为了生活的调味剂;老宝贝心愿墙上,写满了老人的心声,老人写的感谢信《有事找会姐》承载着满满的信赖,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爱的密语。助老午餐价格亲民且营养均衡,让老人品尝到了家常的温暖,既暖身又暖心。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犹如一张细密的关怀之网,全方位地提升了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雷锋精神宛如一盏明灯,从那本旧杂志开始,一路照亮了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记忆长河中闪烁的星光,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永不熄灭的航标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怀揣着向雷锋学习的那份热忱,化作传递温暖的使者,把这份爱与温暖播洒到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