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一种蔬菜的名称,而今天我说的辣椒是一位二人转演员的名字。
二人转是一种民间艺术。在黑、吉、辽三省广为流传,茶余饭后,人们都喜欢听二人转,于是就有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东北人之所以如此喜欢二人转,就是因为二人转演绎的大多是经典故事,演员说、唱、扮、舞、学,样样精通。就拿二人转经典名段《西厢记》来说吧,演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张生、崔莺莺和小红娘,人物特点各不相同,演员既要演出张生的温文尔雅、崔莺莺的聪明善良,还得把小红娘心直口快、略显泼辣的那股劲儿塑造出来。加上大篇幅的台词,很考验演员的真功夫。
更考验二人转演员的是悲情戏。好的二人转演员会快速进入角色,唱得悲悲切切,而这种戏也被许多年长的人喜欢,他们听得感同身受,于是就会出现演员在台上边唱边哭,观众在台下边听边哭的动人场景。
在苇城,辣椒绝对算得上名角,唱得字正腔圆,悲情戏唱到动情之处,泪如雨下。
可是,看得多了,大家的疑问也就来了。按理说,偶尔唱悲情戏,想着戏中人物的悲苦,触景生情,泪水涟涟也属正常。可辣椒唱戏,哪怕连场唱悲情戏,每场她的眼里都会涌出泪水。
那天,辣椒在苇城张家戏院唱《六月雪》,悲壮凄婉的唱词满是她对窦娥命运的同情,唱到动情之处泪水夺眶而出,台下的观众也潸然泪下。
慢慢地,人们就有了疑问。这辣椒莫非也像业内人士说的那样,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就在道具手绢上先抹上辣椒,需要的时候轻抹眼眶,眼泪招之即来?
这样的疑问辣椒的搭档最有发言权,但凡跟辣椒搭档过的说到她唱戏,都交口称赞,没有一个不夸的。
越是这样,人们就越好奇,越想找到答案。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民间艺术再次绽放了青春。辣椒作为苇城民间艺术传承人,接受了县融媒体中心的采访。
镜头前的辣椒和舞台上化妆的辣椒差别不大,微胖的身材,略显忧郁的眼神,说起话来语气平缓,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采访的最后,主持人问了辣椒大家最关心的那个问题。
辣椒看了看镜头,眼角湿润了。她说,观众这么关心我,让我非常感动,都说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这句话一点儿不假,所以我也想在这里袒露一下自己的心声。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说,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并投入到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我除了这些,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个人经历来唤起观众真实的情感。我要感谢县融媒体中心给我这样的机会,把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主持人把一杯水端到辣椒面前,辣椒把杯子端在手中,看得出她的手在微微颤抖。
我是跟爸爸学唱二人转的。学二人转是件苦差事,背台词、了解戏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更难的是在台上的表演要真实。爸爸对我要求很高,“学就得学出个样儿来”是他的口头禅。而我学艺,家里的活儿就落在了妹妹身上。爸爸说,传艺传老大。妹妹性格宽厚,从来不和我计较,这也让我在学艺初期的道路上很顺利。
那年,爸爸病倒了。医生向我们宣布了我们最不希望听到的消息。我们姐妹俩哭成了泪人。爸爸把我们叫到床前,说他要和老伴儿团聚去了,他竟然嘱咐妹妹要照顾好我。
后来,爸爸对我说,辣椒,爸爸让你学二人转,是因为你身体没有妹妹好,干庄稼活儿要吃亏。还有一件事,我不能带到棺材里,你妹妹出生的前两天,我晚上唱戏回来的路上,看见了路边啼哭的你。我犹豫了很久,后来我走出很远,又回去把你抱回了家。我让接生的张婆婆帮我守住这个秘密,就说你妈生的是双胞胎,因为我怕别人小瞧你。以后啊,要是能找到你的亲生父母就最好了。家里炕上一直锁着的柜子里有一个包裹,里面是当时包你的小花被和几块尿布……
那年初冬的第一场雪,下得满世界白茫茫的。爸爸在那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辣椒的眼泪已成了断线的珍珠,她接着说,每当我唱悲情戏的时候,我的眼前都会出现那个小花被和那几块尿布。还会想起爸爸给我们姐俩分好吃的时,我总是能得到多的那份。
这时,主持人也泪眼婆娑,不知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