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映照在枫叶上,晶莹的露珠在晨风中滚动,像跳跃的珍珠,像星星的眼睛。
许久未出太阳了,鸟儿们特别的欢快,叽叽喳喳,在窗外的树上闹成一片,仿佛也沉醉在这柔美的大自然中,徜徉在静谧的晨辉里。
今天是外语系大二的学生第一次上俄语课,我们那股兴奋劲儿甭提有多高了,不亚于初学英语时那般好奇。当身着淡紫色连衣裙的汪老师跨入教室,我看到她的黑发上散发着青春的光泽,眉眼清秀,五官立体,弯弯的眉形带着满满的自信,明亮的眸子透着智慧的光芒……
我们齐刷刷地站起来,热烈鼓掌欢迎汪老师的到来。许是被我们的热情感染,汪老师笑弯了腰。她哪里掩饰得住内心的喜悦,绯红的面颊如绽放的桃花。我们只听到她很熟练地说着俄语,边说边辅以夸张的手势和生动的面部表情。我们虽听得一头雾水,却仍陶醉其中,静静地欣赏着眼前这位如艺术大师般的“教师就职演说”。
汪老师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和蔼又可亲的样子,让我们感觉整个世界一下子明亮起来。听,我们是绝对听不懂的。但是,从老师的语气和神态,我们可以感知,那准是一部优美的童话,一支甜美的曲子,一篇具有浪漫情调的美文。
汪老师是这样介绍俄语的:“俄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欧洲一位国王说过,法语适于朋友之间的交谈,德语适于和敌人对话,西班牙语适于女子间的交流,意大利语适于与情人耳语,而用俄语的话,就可以与以上所有的人会心交谈……”
看着我们专注的样子,汪老师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表情,她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情绪,继续滔滔不绝地用俄、汉两种语言交替演绎一段关于妈妈的描述。
“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非‘妈妈’莫属。这是每个人咿呀学语时最先吐出的词汇,无论用哪种语言说出来,听起来都同样亲切。妈妈有一双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手。妈妈有一颗最有爱、最温柔的心,在这颗心里,爱永远不会熄灭,这颗心无论对什么事情、什么人,都不会漠不关心……”
是的,妈妈,这亲切的呼唤,这美丽的字眼,也只有妈妈才值得相称。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响彻大街小巷;《烛光里的妈妈》,大人、孩子争相传唱;《鲁冰花》,唱出了所有热爱母亲的人的心声……
阳光洒在教室的窗台上,那些斜斜的影子与室内的温馨映衬在一起,我们的第一节俄语课,别提有多开心了。
汪老师说她教书十年了,教过的学生大部分她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她也想认识一下在座的我们。用俄语点名怕我们听不懂,她换成了汉语。在我看来,她说的哪里是汉语,简直就像一支舒缓的曲子,轻叩着我们的心弦。随即,她又将我们的汉语名切换成俄语。我们模拟发音不准的时候,汪老师又从语气到语调为我们一一校正,直至我们读正确为止。
从汪老师授课的状态看,她的教案一定经过精心设计。她的声音有一种穿透力,能轻而易举地打动我们的心。课堂上,不时响起同学们跟读的声音,这声音中既有生涩的尝试,也有坚定的决心。在后来的课堂上,汪老师为使我们尽快适应她的课,使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我们俄语语法和句型结构。比如,她会把那些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它们在实际对话中的运用。她还通过原声对话锻炼我们的口语,我们的声带上不知不觉就有了弹音的节奏。
学语言最为枯燥,而俄语的变格系统又是语法中的“拦路虎”,每个名词都有六个格的变化和大量的词尾,弄得我焦头烂额。
那是一个寂静的午后,我独坐在座位上,面对绕来绕去的变格系统发愁。碰巧汪老师从我身边经过,她察觉到我的情绪,便用温和的语气询问我是不是遇到了困难。我带着迷茫和挫败感说出了我的疑虑。汪老师帮我分析了原因,条分缕析那些复杂的变化。她的声音如春风化雨,又一次滋润了我的心田,我的眼里盈满了热泪。在她的引导下,我逐渐找回了自信,尽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自己解决问题。虽然后来仍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丝毫没退缩。
至今,我仍记得汪老师鼓励我们的话:“你们离成功只差一步了,放弃了多可惜!今天你们唯有努力,才配得上明天的优异。”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教育的热情和专注,犹如知识海洋里的灯塔,照亮了无数求知者的前程。
汪老师的美不只是外貌,更有丰富的内涵和高尚的品质,她用智慧的眼睛注视我们,用温暖的声音架起知识的桥梁。我们感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是她作为大学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汪老师用特有的方式把知识输送给我们,也用极大的热情让我们领略到了俄语的魅力。无论是她的表情,还是语气,都极富有磁性。在这样浓厚的情趣与情感教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习俄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