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钟南山:真正的变老 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2025年09月08日

资料图片。

日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撰文,深情回望自己的医学之路,分享人生感悟。

回望医学起点与初心

我出生在“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父母给我取名“南山”,因我生在南京,南京有个钟山,爸爸说,干脆取名钟南山吧!他希望我像大山一样,经历过大风雨,还能够屹立在那儿,茁壮成长。

1946年,我们到广州安顿下来。我的父亲钟世藩是广州中央医院的院长,妈妈廖月琴是护士长。

邻居们经常带孩子来找父亲看病。孩子病好了,家长开心,父亲也开心。这些事耳濡目染,让我从小就觉得做医生能帮人解决困难、减少痛苦,是一个很好的职业。

如果我不做医生,或许会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读高三时,在广东省的一次运动会上,400米项目我跑出了53秒05的成绩,出乎意料地打破了广东省纪录!后来参加全国运动会,我得了全国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问我要不要来当运动员,我回家和父母讨论了半天,决定还是学医。父亲说,学医不单让自己身体好,而且能帮助别人、让别人身体也好。于是我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不过,我仍喜欢体育运动。竞技运动不是单纯训练身体,而且有益于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争上游、讲究团结和时间效率,还有不服输的精神。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

医生救的不是病,而是人

43岁那年,我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留学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搞好基本功。没有走好第一步,不要走第二步;第一步一定要证实它是正确的、有效的或重复性很好,再走第二步。

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疫情袭来,全国再一次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许多医护人员自愿去最前线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去战斗。

我面对的是生命,是生和死的问题,这一点儿都不能含糊。我的压力来自患者的生命。面对质疑,我没有想太多,只想把患者救活。这是我最大的追求。

近年,我向中央提议建设国家实验室,以应对下一个X疾病。X疾病是什么?任何人都不知道,但我们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可以预测到可能是哪些。未来10年可能在医学上是一个极大变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很多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谁现在不抓住人工智能,再过几年就会落后。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要学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本专业中。但同时,人工智能代替不了医学人文,代替不了医患的沟通。人工智能是在技术上解决问题,但难解患者的心理焦虑。一个人得病,他一定会心理得病。心理状态,对于疾病向恶化还是向改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要解决患者的“心病”,需要医生来交流。医生救的不是病,而是人。

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如今我已年届九十,但还不觉得自己老。早上7点起床,工作到12点半,午休一会儿,下午3点接着工作,晚饭后再工作两小时,11点睡觉。主要的临床是搞大查房,就是全国多家医院联合一块看疑难病。也阅读一些最新的医学期刊,不要局限于实验室,多看看国际新闻,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抽空在室内跑步、划船、举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是我最好的休息。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了。

父亲曾说:“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只要留下点什么,你就是没白活。”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想来想去,我是一名医生,如果因为我的存在、我的工作给社会带来一点价值以及进步,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有益的。

延伸阅读

剩饭剩菜 吃不好最伤胃

钟南山院士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里头勤俭节约,很多剩饭剩菜不太干净或者不新鲜的话,不要坚持把它吃完,里头含有很多亚硝酸盐,由于所谓的节约,导致得了胃癌。”

剩菜,该如何正确保存?

如果饭菜吃不完,扔了太可惜,有一些方法能尽量健康安全地储存剩菜剩饭,注意以下几点:

1.剩的荤菜可在冷藏室保存,素菜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直接丢弃。

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浓度通常很低,但当剩下的素菜被储存在冷藏室,由于细菌污染及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的摄入。

2.剩菜剩饭,趁热放进冰箱。

一旦确定吃不完,应该立刻密封好,放入冷藏室保存,最长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如室温超过32℃,则不应放置超过1小时)。

3.剩菜剩饭应在放入冷藏室后1—2天内食用,越早越好。

清炒蔬菜、螃蟹、鱼类、虾类建议不隔夜,剩菜剩饭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将饭菜加热至75℃以上才安全。

4.剩饭剩菜切忌重复加热。

重复加热的行为,会让亚硝酸盐含量剧增,加热后依旧吃不完的,请倒掉吧。

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