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3日
吴瑕
烙上“疫情”的2020年注定不凡,但我们更是别有收获——感动着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的担当与奉献;感动着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感动着全市教育系统共克时艰,用三个月“网络课堂”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这份感动,你我皆在其中。
“拂堤杨柳”的春天从不缺席,期盼已久的复课日终于到来,我们又聚在一起!5月20日,我们伴着朝阳踏入校园,满怀期待地迎接着孩子们。久别的校园绿荫渐浓,繁花簇簇,红旗依旧神采奕奕。
学校的各项防“疫”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全体教职工按照既定方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小神兽们”的回归保驾护航。看到高了半个头的孩子们一个个通过测温区,眸子清澈得如同被月光淘洗过。即便隔着口罩,我依然感受到了孩子们最真诚的笑脸。
我和陈老师负责在教室外为他们测体温,孩子们一个个仰着小脸,笑眯眯地伸出胳膊。隐约听见一阵急促的上楼声,随即转角处一个罩在宽大校服里的瘦小身影朝我奔来,等到他红领巾平稳落在胸前,我才认出是“面条”同学。他后背坠着书包,右手的水杯已经拖在地上,喘着粗气说:“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就怨我妈非得逼我把牛奶喝完……”焦急中全是委屈。“妈妈也是为了你好啊。”我笑了笑,开始为他测温。额温枪马上“橙色预警”——37.1度,我便让他在走廊稍作休息。当我安顿好其他学生再次测量他的体温,额温枪居然变成了“红色”——37.3度。他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用手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揩在衣襟上,随即两手来回颤抖地在裤线上搓着,眼神里透着恐惧,他带着哭腔试探地问我:“我会被救护车带走吗?”我拍了拍那耸动着的小肩膀,安慰他说:“你是跑着上楼的所以体温会高,刚才老师回教室让你自己在这等,害怕了吧?别担心,运动和紧张都会让人发热,老师相信你的体温一定是正常的。”为了让他放松,我跟他闲聊起来……额温枪终于亮出了“绿色通行”。他兴奋地跳了起来,随即挺起胸膛走进教室,并调皮地向全班同学做了一个“剪刀手”。我站在走廊,看着一张张带着口罩的稚嫩脸颊,深深意识到如此严格的检查也会带给孩子们不小的心理压力。踏上久违的讲台,我开始了新学期第一课——《礼行“疫”路共成长,筑梦附小新篇章》。
结束了一上午的课,孩子们有序地洗手、测体温。分完餐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吃起来,并夹杂着阵阵“滋溜溜”的喝水声。我打开盒饭,原来有他们最爱吃的“孜然鸡架”,怪不得这群小家伙吃得这么起劲儿。我总是习惯性地看看孩子们吃得怎么样,再唠叨几句“别挑食”之类的话。咦?“马大哈”怎么用“鸡骨架筷子”往嘴里扒饭呢,一次、两次、第三次才成功将豆腐送进嘴巴,肥嘟嘟的脸蛋上沾满了饭粒。他准是忘带餐具了,真是名副其实的“马大哈”,我是又想笑又心疼。为了确保安全,餐具不能交换使用。我赶紧去柜子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一次性餐具递给他,“马大哈”的小脸立刻多云转晴,呲着小虎牙说“谢谢老师”,随即扔掉鸡骨头,低头大口吃起来。
本以为这几天需要引导孩子们无缝衔接“家校生活”,但让我惊奇的是:课堂上溜号的同学不见了,回答问题的小手变多了;下课时维持纪律的声音消失了,午休时讨论习题的同学变多了;值日时“耍小聪明”的现象没有了,互相帮助的情况变多了;家长们更是高度配合,每天填写测温卡、报告健康状况等都一丝不苟地完成。我想,这是这个史无前例的寒假带给我们最特别的礼物,更是我们收获的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们都曾在历练中学会思考,我们也都在感悟中继续前行,我们努力地要把每一天变得格外有意义。
复学让校园又热腾起来,教学楼内终于书声琅琅。最喜欢孩子们井然有序、眼角含笑走进教室的样子,最喜欢孩子们埋头专注写字的样子,最喜欢孩子们用心地表演《听我说谢谢你》手语舞蹈时的样子……我无法准确地说出那种美好的感受,就像冬天里洒在睫毛上的柔和暖阳和细雨后沾在荷尖上的晶莹露珠。此时正佳期,“白云回到白,蓝天回到蓝。蜜蜂回到花朵,鸽子回到天空的家。肺里吹动着和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