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4日
营口山海关旧址
郭宝藩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9月19日,日军占领了营口。作为国家经济门户和税收来源的营口海关,成为他们急于夺取的目标。
营口海关概况
营口海关设立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5月9日,时称山海新关,以区别于1861年迁至营口的山海钞关。山海新关负责轮船贸易,税务司(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关长)直接向总税务司负责。1901年11月,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沿海50里内的钞关划归新关管理,山海新关接管山海钞关。1915年7月,根据财政部税务处的指示,山海钞关改称山海常关,山海新关改称山海关。1931年,全国取消厘金制度。6月1日,山海常关撤销,其旧址一直闲置至1932年9月。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关不顾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仍旧照常悬挂中华民国国旗。1932年10月28日《盛京日报》以“海关仍揭青白旗”为题报道称:“(营口)埠内自事变后,所有各机关及学校,凡遇星期与纪念日均将国旗停挂,惟西海关(即山海常关)仍旧悬揭青天白日旗,竿头上每日飘荡如昔云。”
强行接管山海关监督公署
中国海关的管理大权一直掌握在英、美等西方列强手中,总税务司及各关的税务司、高级职员也都由英、美等外籍人员担任。由于顾忌与英、美等国之间的关系及其它方面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并没有马上接管海关。1932年3月,日本人一手策划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任清废帝溥仪执政,年号大同。不久,日本侵略者为达到霸占中国东北各地海关的目的,经过精心策划,分三个步骤,开始了图谋接管山海关。
首先,从接管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管辖的海关监督公署下手。
1932年2月,伪奉天省政府陆续向东北各海关委派海关监督。3月18日,营口的山海关监督公署宣布归属伪东北行政委员会(该会已于2月17日宣布脱离南京政府)管辖,并聘任伪财政部接收委员日本人小泽茂一、佐藤五平为山海关监督公署顾问。5月19日,伪奉天省政府委任马仲援为伪山海关监督。马仲援于6月19日到任后,极力为日本人卖力,充当接管海关的马前卒。
劫夺山海关税款
日伪占据山海关监督公署之后,第二步即夺取山海关税款。
1932年3月26日,山海关监督公署第一科科长敬德峻代表海关监督和日本顾问,手持伪满州国财政部3月24日令,来到暂存海关税款的营口中国银行,责其“3月26日,现存该行保管的海关收入,及以后应收之海关收入,全数于即日缴纳于东三省官银号(日伪官方银行)。”4月13日,伪满州国财政部顾问夏绍康、山海关代理监督史靖寰、日本顾问小泽茂一和营口中国银行沈经理来到海关,通知山海关兼署税务司佘瑙满(英籍),“自本年4月13日起,所有海关旧存银行之款,以及以后逐日新收之款,均一律暂存于营口中国银行,绝对禁止汇往国民政府。”同一天,伪山海关监督公署致函通知海关:“所存中国银行账内关平银13,331.601两,又赈灾附加税6,390.237两,以及以后逐日新收之款,绝对禁止汇付国民政府。”
1932年6月14日,伪满州国财政部总长熙洽再次发布“一切海关收入绝对不许解款南京政府”的通告,并称,“若有违反,以对满州国显怀有敌意,必最后以适宜而最有效之措置。”6月20日上午10时30分,山海关监督公署在派员至海关送达上述通告的同时,马仲援、小泽茂一在监督公署约见营口中国银行经理,要求立即将海关税款交出,由东三省官银号接收,并声明,“勿对满州国有敌对行动。”约见时,会议室左右及院内均有武装警士把守,不准自由出入。当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马仲援、小泽茂一、敬德峻和一名警官率领八九名武装警察,闯进营口中国银行,要将海关所存各项税款如数送交东三省官银号。银行经理出示银行与海关签订的合同,但据理力争无效。银行一位副经理从后门走出到海关,由海关出示公函,对“满州政府提取关税之举是以严重抗议。”双方相持至下午6时许,银行在日伪军警武力威逼下,被强行夺走海关税款关平银549,093.67两,关金987.12元,交到东三省官银号。同时,山海关分存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牛庄(即营口)支店的税款关平银185,417.81两,均被日伪当局强行劫去。
武力接管山海关
劫夺海关税款后,日伪当局开始了卑劣图谋的最后一个步骤——武力接管山海关。1932年6月27日下午3时,马仲援、小泽茂一等五六人率武装军警十余人闯进山海关,声称,“海关属于满州国,应为满州国所有,特来接收”,宣布“自即刻起,山海关已属满洲国。”山海关兼署税务司佘瑙满当即提出严重抗议。此时,关署周围,出入门户,有武装军警50余人把守。马仲援和小泽茂一要求佘瑙满召集关员,劝说留职,为其服务。遭到拒绝后,又以武装人员威胁,逼令交出一切文卷。此举又未能得逞。相持至下午4时30分,佘瑙满欲离开海关时,遭门前军警留难。因佘瑙满系英国人,日伪军警无奈,只得准其离关。当晚,日伪军警强行留下关员为其服务,没有接替人员,不能回家。是夜,海关验货厅有一差役手带一册《海关章则》送给验货员使用,被日伪军警发现,以“未得许可擅将公文取出”之罪,将该差役移送日本宪兵队关押。山海关在武力威逼下,被日伪当局接管。
6月28日晨,兼署税务司佘瑙满向马仲援提出正式抗议。抗议称:“本月27日,足下带领武装警士,强入海关,已由‘满洲国’接收。当时情况,只有屈服于武力之下,但此等行为实系侵犯中华民国之主权,特对足下提出正式抗议。同时,已经本兼署税务司令知本关全体员役,服从暴力,暂照旧供职,但此不能认为妥协,须俟国民政府命令颁到时,当遵照办理一切也。”
7月7日,山海关兼署税务司接到总税务司电令:“非受压迫,不必撤退关员。”7月11日夜,又接到总税务司转达国民政府令,“如不能正常行使职权时,可将关员非正式撤退。”12日,佘瑙满通知关员,于14日停止到关供职。14日晨,关员均在寓所静侯待命。日伪当局随即出动军警,挨户传达命令,胁迫关员到关供职,声称,“如有反抗命令,则无生命财物之保障。”武力胁迫下,关员勉强到关。有数名差役被军警拘去,遭到严厉威吓后才到关就职。稽查员王世扶被迫到关后,拒绝为其工作,当即被军警抓走,经多方交涉,始肯放回。随后,佘瑙满又接到总税务司令,“各关员可能时,尽可潜离营口。”对此,日伪当局严密监视关员,码头寓所布满侦探,房主邻居均受嘱托,代为监视。二等稽查员曹思淼准备潜离时被侦探抓获,拘留予以警戒。7月18日,山海关所属复州湾分关主任、三等稽查员张祖寿(解放后留在大陆,并参予了新中国海关的筹建工作),携带印信文卷,秘密搭乘帆船,潜往山东龙口。7月30日,被拘留的外班稽查员始得释放。
日伪当局鉴于关员拒绝为其工作,只好在当地多次录用新关员,以及从日本国内调进税关人员加以补充。到8月20日,山海关关员多数离去,潜往南方各关,拒绝为日伪当局服务。当时,山海关有关员(除船员、杂役等人员外)43人,只有文书课长吴守一、署理监察长辟得生等6人留下,以结束关务事宜。
1932年6月27日,日伪当局武装接管山海关以后,任命日本人江原纲一为代理税关长。9月25日,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封闭东北三省各地海关,山海关正式关闭。10月1日,山海关正式改称营口税关。从此,营口海关开始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屈辱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20日,山海关恢复开关。1947年1月1日,山海关改称“营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