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鉴——

生命的河流,吹来一阵阵悲悯的风

——读诗人麦豆

2020年10月23日

孔坤明

听过诗人麦豆的讲座,也读过诗人麦豆的文本。总的感觉,他是一位具有现代写作意识的诗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意识说,也不同于外国传统的抒情手法。他的文本极具辨识度。与当代中国其他诗人比较,他的诗也是独树一帜就像生命的河流,吹来一阵阵悲悯的风。

1.众生平等,万物都有一颗悲悯心

布谷鸟

五月的某个深夜

我从梦里醒来

在布谷鸟的叫声里

听出了离愁。

妻子在身旁躺着

她也醒着

我们的呼吸几近于无

我们并排躺着

彼此

都不说话

用心听着布谷鸟的每一声鸣叫

黑暗中

我们感到它

在向我们告别

诗人麦豆从来不是坐在云端看人间,而是与众生面对面,倾心交流。《布谷鸟》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在布谷鸟的叫声里/听出了离愁”。这里诗人把布谷鸟当作知心朋友了。现实生活中的诗人麦豆,就像一个邻家大男孩,他有大哥哥的温暖,也有小弟弟的清纯,这些恰恰是诗人麦豆诗歌延伸情怀的品格,他能陶醉在一首诗的意境中描绘文字透出的质感画面,把邻家人带入到被他感染的意境中,生出自己独到见解与邻家人一起分享,他把诗歌的享受感带入自己的意境也融入他人的感怀,他对诗歌的悟道是阅读过程的享受,是文本理念精华的摄取,是知识累积度不断递增的高度,他对诗歌的理解和解析就像炎热的夏季端来的冰激凌,有芬芳的气息和凉爽的惬意。

在诗歌朝圣的路上,麦豆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诗人,有的是刚步入诗坛的初学者,有的在诗歌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依然没有摸到来龙去脉,而麦豆这个邻家的大男孩有着耐心、爱心和悲悯之心,在诗歌的路上普度众生。或许有些人不理解,有人感受不到那个闪光的身影,而真正俯身从自己的经验中跋涉出来,并能用自己的直接检验给那些在荆棘丛中穿行的人一个航标和方向,那是一个怎样的慈悲心能做到呢?又有几人能去做呢?

流浪汉

当饥饿的鹧鸪

从枝头落下

在他坐过的地方长久停留

吃着金子一样珍贵的饼屑。

当一个人消失之后

他会去往何处?

当太阳继续升起,他将继续

在世间,流浪

诗人在《流浪汉》中的诗句,“当太阳继续升起/他将继续在世间/流浪”。流浪汉还能做什么呢?只能是继续流浪。诗人的内心是多么无奈,多么惆怅!诗人麦豆他是用自己的悲悯之心来看这个世界,他的每一行文字是用行动检验语言,语到之处,落地有声。

2.短小精致,极具辨识度

四月

四月已过

我终于拥有了它。

但同时感到极度疲倦

我已永远失去它。

五月

五月,白玉兰打开它

洁白的花朵

再一次,用美

向我们展示

存在的瞬间。

麦豆的每一首诗都非常短,而且表达感情很充分。比如《四月》这首诗,只有四行,把得到失去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明白。“四月已过/我终于拥有了它/但同时感到极度疲倦/我已永远失去它。得与失之间廖廖几笔,把生活的在场感淋漓尽致地数落出来,生活的难易是用一种经历兑现文字填充的空白。这就是麦豆的短诗,经典而不露遗痕。生活有了感悟,才有诗意的迸发,而诗意的句子是要千锤百炼才能成为淬火后的语言,麦豆的短诗在多少堆积的探索和不断自我磨砺中酝酿而生,这是我们在阳光下不可视的,我们只能通过他多棱角的诗歌片段,了解他的诗意背后的人生。我们都看过兰斯顿·休斯的短诗《加勒比海的落日》(注:《中西诗歌》2016第3期总第61期P86)“上帝吐血了/咳出穿越天空的血液/把黑暗的海染红/这就是加勒比海的落日。”这首诗是景物描写,是兰斯顿·休斯在场亲眼目睹的落日形成的经典的短诗,而麦豆的每一首诗《四月》《五月》那无法触摸的时光,却被他牢牢抓在手里,给人真实历历在目的现实感,这是诗人生活阅历的结晶,是诗歌语言达到一定高度对现实的一种快速反馈,是语言累积出生活的高度。而麦豆的《又见白鸟》等短诗,都是以小见大生活阅历累积的佳作。

这些小诗,落笔很轻,用情很重。小景,小事件入诗,都能发现隐藏在内部的诗意。所以,辨识度特别地清晰。比如《祈祷词》,仅八行,用风与绿叶交流,过渡到你和自己交流。这些都是在河边的环境中产生,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表达少年的惆怅吗?

祈祷词

真正不朽的交流

永远是风

使高出河面的绿叶

轻轻摇曳

永远是你

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

稍坐片刻

听见自己在说——

3.多种手法并用,白描为主

诗人麦豆真正领悟了现代诗的写作方法。日常生活入诗。少用大词。他的每一首诗,最基本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比如,《寻狗启示》《四月》《五月》等等。他的修辞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他的诗中各种修辞方法随处都可以找到。他的语言具有鲜活感和丰富性。最终,还是以白描为主,很少用形容词。

寻狗启示

找狗的人

将暴雨淋模糊的

寻狗启事

揭下

重新刷胶

贴上一张新的

他的柯基

被四月的一声响雷

惊断锁链

冲进暴雨中

再没回家

五千元赏金

令我忧伤

我想到我

离家出走的

大姨父

大姨已去世多年

姨哥仍四处打听

可能活着的父亲

“找狗的人/将暴雨淋模糊的/寻狗启事/揭下/重新刷胶……姨哥仍四处打听/可能活着的父亲 ”(《寻狗启示》)。轻描淡写的寻狗启示,最后重重砸在人的头上,这不是写作手法的妙笔生花,这是生活的疼痛砸落诗人的心,让那一根绷着的弦在最后落笔的刹那奏出最强音,心疼的要滴血却流不出泪。诗人的笔是写生活的,写现实的,每一个字下落有高度、有质感、有声音。这就是诗人麦豆,他用自己独立的视角触摸生活。兰斯顿·休斯短诗《今天》“这是动荡的/气候!/贵族和乞丐/彼此/搀扶而行”(注:《中西诗歌》2016第3期总第61期P87)休斯的这首短诗也是白描写法,没有任何修饰,写出动荡的“今天”贵族和乞丐在现实里共同命运的现状。兰斯顿·休斯写的也是现实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活都是不加修饰的白描,这其实是一种多年文学高度累积的技巧,而在诗人麦豆笔下却运用自如。

麦豆是一位年轻的诗人。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在大量中外诗歌阅读范本里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之路,也在新诗探索中自成一派。我们期待读到他更多好作品,在不久的将来。

【诗人简介】麦豆,原名徐云志,男,1982年11月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中国作协会员。组诗散见《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中国诗歌》《星星》等。曾获第二届汉江·安康诗歌奖、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等。曾参加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等。江苏省第九届签约作家。已出版诗集《返乡》《在皇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