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古城月色里

2020年11月13日

于学忠

邂逅盖州,如同邂逅时间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时间遗忘了这座古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同时也成就了它的魅力。

盖州古城的四季,一样的流动着闲适惬意的舒缓曲调,从春的鲜活到夏的绚烂,从秋的悠远到冬的静默;古城月色,在盖州古城沧桑的底色上悄然涂抹下一道道生机盎然的色彩和光影。

四季的古城,我最爱的是那段辽远的秋日月色好时光。依旧是淡淡的、闲闲的清凉,“鼓楼月色”的绝美,更多的,是一份不温不火的平和博远和宁静悠然。

盖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文化荟萃之地。月色的古城,皎洁当空。几乎没有风拂过,即便有、也只是温柔的一丝丝清风悠悠的拂过古城上空,轻轻摇动古街两旁檐角下古朴的旗幡。月夜,一碧如洗,好像比往日要洁净高远得多,星星,也仿佛放慢了往日的步履,亮闪闪、悠悠然、慵懒地点缀在夜幕的古城上空。

这样的秋夜,最适合在古街上徜徉。行走在古街的青石板上,即便是午夜时分,也没有一丝烦杂,和暖舒适的气候将你慢慢包围。就这样,慢慢地,没有目的的游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披一身秋光,随意,闲适,无需理由,你的心扉就会被一种逸散恬淡的思绪涨满。沿古城古老的街道行走,寻找着老城千年的踪迹,追忆着古人的足迹和古城的过去……

盖州古城自古为商贾之所,素有“名闻八闽,声达三江”。几千年来,以汉民族为首的人民在这里创作着丰富的历史画卷。汉以来,各朝代相继在此建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管辖范围相对稳定,这就造就了这个地方。在盖州城附近多年来不断发现汉代遗址和墓葬,足以证明自汉代起,盖州作为这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一直没有动摇。明建立之初,立即着手扩建城郭,稳固形势,发展经济,成为东北不多见的重要城市。特别在明清时期,盖州的历史地位达到了巅峰……

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飞驰而逝。昔日商号云集的辽东名镇,今日大清河水的源远流长,仿佛绝代名姝洗尽铅华,那般的风情,是令人难以抵挡的。

借着月色我把古城缅怀,怅然思索间,几度浮世万千已埋藏在了心间。现在,盖州古城是东北遗留下的仅存的几座古城之一。而城内保存古旧建筑状况最多的只有盖州。还遗留着真正的明清时期遗迹和城市框架。比起其它地方的古城完全新造“古迹”,盖州古城有足够的含金量。这些遗留下来的遗迹连同人文遗迹,一直受到文物部门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特别关注。

时常听到“到盖州要看看钟鼓楼”。盖州钟鼓楼,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1376年),座落于盖州古城南北中轴线上,距南城门约350米,距东西城墙各约340米。

钟鼓楼建在高台上,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宝殿,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这组古建筑皆坐北向南,偏西23°。这组古建筑用材及木架特点,均有明代风格,传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展筑南城时所建。盖州依然是时间的迷宫。当你凝望那钟鼓楼青砖灰瓦、画栋雕梁,仿佛你凝望的是历史,其实你凝望的是时尚,两千多年前的时尚;当你走过一条条静谧幽深的青石老街,仿佛你穿越的是寂寞,其实你穿越的是繁华,汉代盛世的繁华;当你抚摸那褪色的门楣、模糊的雕像,仿佛你感受的是粗朴,其实你感受的是精致,是流年镌刻、风描雨绘的精致。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滚滚红尘》《大清炮队》《杨运传奇》等电影陆续在盖州取景拍摄,而钟鼓楼自然就成为最主要的取景场所……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文化古城区的招商重点围绕民生工程和文化古城保护工程进行。近年来,城市迈开“南移西进”的步伐,拓展了城市空间。去盖州的街头走走。就像大城市还有中街方城的痕迹一样,盖州也曾经是一座老城,并且至今还留有一些当年城中的建筑。去体味这座古城下的市井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古老的钟鼓楼下,人们生活在时代的另一端,享受着缓慢的生活与市井的安逸,这是盖州特有的快乐。

古城的月色仍然清晰地映印在眼前。每当月色皎洁的夜晚,对着那一轮圆润的月亮,我总会想起重温盖州感触的记忆。随意地行走,古街两旁各式各样的店铺,依然如往日一般,静静地,等待顾客的光临。那些本地特色浓厚的店铺里,一年四季都是同样的经营。古玩字画店里粘满尘埃的器物讲述着昨日和今朝的时空流转;小吃店里,淡淡的香味在秋风里隐隐飘散,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走近……一切,和其他季节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转进老城区东关、南关小巷的任意一条,清清淡爽的秋日月光,从小巷上空温柔地穿过古宅的檐角,静静洒在斑驳的土墙和青砖上,隐隐地飘散出淡淡的月桂香。透过敞开或是虚掩的木门,满园的秋夜在古旧的四合院里荡漾。也许是墙角或是石砌花台上几盆盛开的金菊,也许是屋檐下挂着的几串火红的辣椒,或是不时随风飘下的几片微黄的石榴花椭圆形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