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碧浪争上游

——访我市著名画家倪春盛

2020年11月25日

龙腾盛世谱华章

大美新疆誉中华

本报记者 隋春波/文 郭文斐/摄

临池摹写度春秋,

黑发换来满白头。

寄情丹青追妙韵,

千姿百态悟中求。

倪春盛,1942年出生于辽宁营口,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书画院院士。受父母熏陶,自小习武并喜爱诗词、书法、绘画,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郭西河、孙恩同教授。上世纪60年代,在市工艺美术厂从事美术设计的他,发现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金鱼那曼妙跃动的身影,但与之有关的资料却很少。于是,他身体力行地养金鱼、画金鱼,观察、探索、塑造,专心、专注、专业,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最终突破传统,妙得神韵。

1972至1984年,倪春盛创作的均与金鱼有关的3件作品——《立体金鱼台屏》《碧波争游》《锦鳞映辉》相继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大展并获奖。1984年全国工艺美术优秀设计大奖赛上,作品《山晖川媚》获山水类第一名、《清池丽影》获动物类第二名,同年应邀赴日本参加中日艺术交流展。1997年全国24省市精英邀请展荣获金奖。2002年东方美术馆艺术家协会会员展荣获银奖,同年荣获中国书画报、全国书画大赛“嘉翰杯”铜奖。入编中国美术全集,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

倪春盛笔下的金鱼飞跃了龙门,风格独树,异彩纷呈。他对于把握金鱼的形状、造型,展现季节的色彩、变化,显示画面的疏密、浓淡……都游刃有“鱼”,挥洒自如。从三两只金鱼的斗方到大大小小的中堂直至5米多长的百鱼图,皆活灵活现,妙笔生辉。通过“倪式小写意金鱼表现技法”,观众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以及力争上游的勃勃生机。倪春盛告诉记者,世界上的金鱼有100多种,从古至今,画家们大多围绕1个种类进行艺术创作,而他可以画出9个品种的金鱼,为此付出了数十年努力。那大大小小、外形不一的金鱼,或清浅淡雅,或浓墨古朴,或斑斓华丽,个个锦鳞闪烁、飘逸轻灵、活泼可爱、自由自在。他还说,自己经常给作品题名“金玉满堂”,此句出自《老子》,形容财富极多,也比喻学识丰富。就是说,画家既希望自己创作的小精灵喜庆吉祥、人见人爱,又不断勉励自己厚积薄发、再上层楼。金鱼亦师亦友,与倪春盛的人生水乳交融。他为自己取字金彧,号师鱼斋主人。

面对一系列成就,倪春盛追求艺术的脚步不曾迟滞。48岁那年,他走进天高地阔、山奇水异的新疆,开始了长达18年的创作。那灼灼赤地上千仞斜倚、峭壁兀立的天山余脉,那塔松座座、绿草茵茵、白色毡房内外飘荡着奶茶和鲜花香气的那拉提风光,那融入工笔和小写意手法、枯木逢春又是一片生机盎然的金色胡杨,都在其四五米长的大幅画纸上展现出遒劲与生机、自信和情趣、厚重沉稳而酣畅淋漓。2003、2016年,他两次在乌鲁木齐举办了新疆山水画展。

中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原书画报》社长兼总编张本平在《独步传统文脉 妙得山水神韵——倪春盛山水画清赏》一文中写道:“……倪春盛的新疆山水《晨曦》《多彩世界》和《喀什库尔干石头城》等作品,均有实景为依托。画中意境以点线墨色构成,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融入书法用笔的美感,以淡雅之色、清逸之气,呈现出新疆山水的诗性之美。……他属于立足传统、寻求艺术突破的实力派画家。他的艺术是阳刚大气的艺术。”

2012年以来,倪春盛对陶瓷绘画艺术青眼有加,他多次往返于江西景德镇,致力于陶瓷绘画创作,在土与火的奇妙交融中,又为他心爱的金鱼开辟出一方独特的游动空间。2014年,他的作品荣获首届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家原创新品大奖赛“御窑杯”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赞其为“金鱼圣手”。

2016年,倪春盛赴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写生创作出《静寂绿野清泉声》《悬崖古镇誉芙蓉》《苗乡三月》《绿野山乡》《苗乡晨曲》《苗寨早春》《群峰竞秀》和《湘西春韵》等。有专家评价这些作品,“不仅凸现出湘、鄂、黔三省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和林木烟云的苍茫景色,而且布局章法、用笔运墨、气韵理意,无不透射出画家对宋代山水气象的继承和创意,让人感到‘诗情化山水、诗魂落丹青’的诗意美。”

如今回营定居、已近杖朝之年的倪春盛每天仍伏案运笔,潜心创作。这位对生命充满热爱、对艺术精益求精、极艰辛而又极潇洒地行进在中华绘画艺术长卷中的传奇人物,曾在一首小诗中这样描述自己:

长剑西北烟霞客,渤海天池一念收。

腕系砣石描草木,足行山水写春秋。

稚小习武诗书画,白首丹青随心留。

偏爱龙宫百鱼乐,金波碧浪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