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您好!我是社区的人口普查员,麻烦您提供一下户口簿或者身份证,需要核对一下您家的人口信息……”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全市各辖区内,随处可见人口普查员们忙碌的身影。
为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人口普查员常常利用与居民的“时间差”开展普查工作。他们逐户入户走访,摸清每个区域住房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了解户内人员情况,扎实推进普查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大国点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普查战线“母子兵”
11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末,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办事处惠安社区人口普查员白雪正在进行入户普查。周末无人帮忙照看孩子,她带上6岁的女儿,一同加入到普查“战线”。娘俩上午10点出发,一栋楼一栋楼地走,一户一户地敲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询问、填写……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她俩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天爱,还能爬动不?要不要歇一会儿?”
“没事儿妈妈,我不累,我还能帮你拎袋子。”
白雪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继续向楼上走去。
6栋楼,娘俩一共走了4个小时。妈妈走了多少户,女儿就跟着走了多少户,没落下一户,没少走一步。“晚上回家,腿疼得不行,天爱还忙着帮我按腿,小家伙真是暖心……”白雪坦言,近段时间,周末加班已是常态。“我倒是没啥,就是苦了孩子,小小年纪就要跟我爬上爬下。”她告诉记者,其实带娃入户普查,她并不是个例,人口普查人员背后,包含着众多家庭的无私奉献与支持。“由于没人帮忙带孩子,我们社区的普查员刘单每次入户普查时,都要带着年幼的儿子。担心孩子无处大小便,她还随身带着塑料袋,避免给别人带来麻烦。”
“喂,您好,我是社区人口普查员,请问您一会儿在家吗?”挂断电话,人口普查员吴晓晨披上羽绒服,匆匆向居民家中奔去。据介绍,有些住户长期不在家,电话联系不上,完成登记,需要反复上门五六次。社区人口普查员只能利用晚上和休息日时间,巡回开展入户摸底及数据录入工作。
办公桌上堆满各种各样的表格,填完表格后,还要用手机进行信息录入,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大家忙而有序。惠安社区书记李佳琦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人口普查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又不能耽误日常工作,因此,每个人都付出了成倍的努力。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殷萍姐的爱人去年刚过世,孩子正在读初一,她每天加班加点,无暇照顾孩子,孩子常常一个人学习到深夜,等母亲回家;王妍的女儿担心她一个人晚上入户走夜路不安全,一直陪着,前几天不小心崴伤了脚,去医院的路上,孩子疼得直掉泪……”说到这里,李佳琦也眼泛泪光。
“娘子军”中一抹红
“您好,我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员,请您配合人口普查工作。”从10月1日开始,老边区老边街道办事处通达社区人口普查员张蕴腾就开始了入户登记工作。
一个工作证、一部手机,挨家挨户敲门,不厌其烦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进入住户家后,张蕴腾一边请居民拿出户口簿和身份证,一边熟练地登记普查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基本信息登记完毕后,张蕴腾让对方签了名。这名住户非常配合人口普查工作,所以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
“挨家挨户敲门是常态。我们社区片比较大,尤其是平房分布分散、跨度大,人口流动性比较强。如果家中无人,一方面,我们会在门上张贴《到访不遇通知单》和《致住户的一封信》,希望住户看到后能主动与我联系;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查住户的水电费缴费单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以便完成工作。”张蕴腾说。
张蕴腾的同事张侃告诉记者,工作中,如果居民白天没在家,他就晚上入户,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直到入户普查成功。有几次,等他完成工作回到社区,时间已是深夜。谈及入户时遇到的困难,张蕴腾坦言,普查过程中,有些居民一看他是男的,就十分警惕不开门,生怕是骗子。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耐心地与居民沟通,并提供相关证件,如果对方还是不愿意开门,他就站在门外登记信息,或者叫来一名社区女普查员一起入户。
虽然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但张蕴腾总是想办法解决,“居民们的支持和配合,是人口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普查员入户登记,可能会占用大家的一些休息时间,但是,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我坚信,只要用心,尽职尽责,就一定能圆满完成此次普查工作。”张蕴腾告诉记者,能为普查工作做贡献,他觉得非常骄傲。
军中“最美姐妹花”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后,西市区滨海街道办事处鑫海社区组建起一支“普查娘子军”,她们用早出晚归、枵腹从公、毫无怨言,诠释着爱岗敬业的感人故事。刘娅和丛云香便是军中“最美姐妹花”。
刘娅是社区副主任,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后,她主动承担起“七人普”的统筹协调工作。10月初,人口普查进入“入户摸底”阶段,刘娅与社区普查员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居民信息。挂上工作牌,拿着宣传手册,晨光熹微中,刘娅穿梭于各居民楼之间;华灯初上,她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社区办公室。她每天早出晚归,脑海里早没有了上下班的时间概念,“这项工作存在特殊性——上班时段,大部分住户家里没有人,所以我们必须早来晚走,才能和居民见到面。”
“下午5点半以后的工作效率最高,白天约好的居民都在这个时间回家。”一段时间后,刘娅得出这个结论。每完成一次入户,她都会满怀欣喜地回到社区,整理入户资料,“我要保证每份资料的信息都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整体工作质量。”
除了入户摸底,刘娅还忙于处理社区常规工作,组织大家梳理近期登记期间发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经常忙到没有时间吃午饭,甚至时常忙到半夜。久而久之,社区成了家,办公椅成了床。寒风招手,月光相伴,忙碌了一天的她不知不觉地睡在“床”上。
连续一周,刘娅以社区为家。同事劝她回家看看孩子,她却说:“普查工作事大,探望孩子事小,先大后小,这个时候我要分清楚啊!”
丛云香是社区一名再就业专干,丈夫于今年4月遭遇严重车祸,身上多处骨折,手术后卧床6个月,最近才能下床缓慢行走。丛云香除了需要照顾丈夫的基本生活,还要谨遵医嘱,每天给他按摩和上药。启动人口普查工作后,丛云香也必须“顾大家舍小家”了。她承担起辖区人口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区域,为此,她将丈夫送到公婆家中,“公公婆婆非常支持我,他们让我专心工作,不要为了小家分心,不能拖社区整体工作的后腿。”普查期间,还要处理再就业工作,丛云香经常往来于社区、就业局、辖区居民家中,时常忙到晚上9点之后才下班,再披星戴月奔赴公婆家中探望丈夫。看到她疲惫的神情,年迈的婆婆时常安慰她、鼓励她,老人亲切的话语,犹如一股暖流汇聚到丛云香心中,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她竭尽全力投入到普查工作中。
“我热爱我的工作,想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力。”丛云香质朴的话语,代表了全市人口普查员的心声。他们在用忘我的付出,向自己战斗的岗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