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8日
本报记者 肖友竹
“祝我自己生日快乐,也愿我们所有人明年都身体健康、事事顺遂、升职加薪!”2月11日除夕之夜,在北京从事AI工作的营口女孩小金(化名)和朋友们相聚在朝阳区的出租屋里,一起度过了2021年的春节和她的生日。
按照往年惯例,这个时候,小金早已回到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年。但看到就地过年倡议书后,她改变了主意,退掉了好不容易买到的车票。她身边的很多朋友也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
“过年对我来说,就是提着行李箱、拎着给家人买的礼物,奔波在各个车站之间。虽然每次都抱怨回家太麻烦,但在我心里,这些都是‘甜蜜的负担’。”小金说,“不能回家过年,最想念的当然还是爸爸妈妈。今年不能陪在他们身边,我就把送给他们的礼物都快递回去了。他们每收到一样,就像小孩子一样,发视频过来和我一起拆。知道我要
和朋友们一起过年,妈妈还一直嘱咐我,除夕晚上做几道东北菜,给朋友们尝尝。”
大年三十一大早,小金和朋友们就忙活起来。大家挤在灶前,抢着洗菜、切菜,做饭好像变成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我这些朋友来自天南海北,吉林的、广西的、河南的、天津的……每人做一道家乡菜,就能摆满整整一桌啦!”
热腾腾的锡纸牛肉、色泽诱人的糖醋排骨、鲜亮可口的秋葵味增汤、讲究刀工的熘鱼片、广西特色的五米饭……菜一端上桌子,就被一抢而空。朋友们还给小金带来了生日蛋糕,庆祝这个特别的生日。
“过年就像给和我一样的在外打工人颁发精神上的年终奖一样,期待已久,也是心灵慰藉。今年和朋友们围在一起长大一岁的感觉真好,这个春节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孤单。”爽朗的小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