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兰名为辛夷,其实是份“心意”

2021年04月16日

清 邹一桂《玉堂富贵图》绢本 局部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眼下正值初春季节,不等绿叶长出,玉兰花便早早地绽放出娇嫩的花朵,溢出醉人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的气息。

白曰玉兰,紫曰辛夷

玉兰花又名望春花、玉堂春、木笔花。因其花“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称玉兰。常见的玉兰花有白、紫、红、黄四种颜色。

我国关于玉兰花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先秦诗人屈原的《离骚》。《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诗人高洁的人格。唐宋时期,人们将白色的玉兰称为木兰,紫色的玉兰称为辛夷。

辛夷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姓秦的秀才,经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他遍访名医,总不见好转,内心非常苦恼,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日,他在一棵古树下准备自缢,被一个过路的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樵夫告诉他说:“此山中有一种药可治此病。”秦秀才忙问药名,并拿出银两酬谢。樵夫笑笑说:“老夫认柴不认药,救人一命值几何?心诚意肯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坷。”然后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秦秀才按照樵夫的指点到深山中寻找,终于发现一种花树,它的花苞好像毛笔头。他采下一些花苞,煎水连服数天,果真痊愈。从那以后,秦秀才就以此树的花苞为得鼻病的人医治,皆得奇效。有人问他这药何名?他想了想,觉得这药是樵夫暗言指点,自己意会所得,就叫“心意”吧。天长日久,就传成了后世的“辛夷”了。

当得起“玉树”的不叶花

玉兰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深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爱,成为诗词歌赋和绘画的绝佳题材,形成了丰富的玉兰花文化。

唐人在花卉审美上偏重大而艳丽的花朵,因此对木兰和辛夷有着特别的偏爱。明代文人也很喜爱玉兰。文徵明便有一首《咏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到了清朝,由于“玉”与“裕”同音,玉兰花被更多地赋予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的寓意。在清朝画家笔下,玉兰常与牡丹、海棠、杜鹃等花卉放在一起,陆恢、郎世宁、王建章、虞沅、恽寿平、邹一贵、胡湄等画家都画过以上述花卉为题材的《玉堂富贵图》。

古代文人和画家之所以喜欢玉兰,还有两个原因。其一,文人将对毛笔的感情迁移到了玉兰花上。玉兰花含苞待放的时候“花苞有毛,尖长如笔”,而古人写文章和作画都离不开毛笔,于是玉兰花就成了文人的心头好。其二,玉兰被用来比喻优秀子弟。《世说新语》记述了这样一则历史故事。有一天,谢安问诸子侄:“咱们家身份显赫,享有荣华富贵,你们也用不着操心政事,我为什么还总想培养你们成为优秀子弟?”子侄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只有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谢安心里为之一动。自此以后,便开始对谢玄另眼相看,觉得他从小就与众不同。谢玄长大后为人勤勉,鞠躬尽瘁,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大将苻坚,保全了晋国,成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芝兰玉树”从此以后就成为德才兼备、有出息子弟的代称。

最称绝胜的园林树木

明代《长物志》作者文震亨认为:“玉兰,宜种厅事前。对列数株,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在我国古典园林和寺庙中,玉兰也确实是这样栽种的。

拙政园第一代园主王献臣罢官还乡后,历经20年建成拙政园。拙政园内有一独立小院,名为“玉兰堂”。堂前东西两侧植白玉兰。其间,王献臣的好友文徵明曾先后四次于园中游历赏玩,后依园中景物作《王氏拙政园图记》和《拙政园卅一景图咏》。据说现园中的“玉兰堂”就是文徵明当年作画之所。

网师园“万卷堂”的前庭中,对植有白玉兰二株。万卷堂原有一匾额,上书“清能早达”。“清能”即为古代官吏的品德,“早达”即早年发达之意,而玉兰早春开花,冰清玉洁,暗寓其意。万卷堂后对植桂花,古代因“桂”“贵”谐音,所以寓意夫妻“双贵流芳”。白玉兰和桂花相配,春来玉兰一树花,秋时金桂飘满园,既富季节变化,又有“金(桂)玉(兰)满堂”的象征。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自古就以自然山水与人文胜迹闻名于世。玉兰山房位于虎丘后山北坡的山坳中。玉兰山房植玉兰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其时宋徽宗于京城内筑山,造皇家园林艮岳。负责采办花石纲的苏州人朱勔,从福建采购的玉兰,还未及进献,就遇到金兵南侵,于是所购玉兰即植于虎丘后山,又修建房屋数座,于是玉兰山房成为了吴中名胜。清乾隆十五年,当地官员为迎接次年圣驾巡临,重修玉兰山房。清末年间,这里玉兰树和房屋均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再次重建玉兰山房,并补植玉兰数十株。如今这数十株玉兰也亭亭玉立,小成气候,与远处的虎丘塔刚柔相济,令游人流连忘返。

北京从金元时期就开始种植玉兰,明清两代更是广泛种植,因此现存的古玉兰很多。

眼下,京城的玉兰正是抽箭吐蕊之时,若不踏青出游、细细观赏,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