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老街老字号(4)

辽河老街上的“后起之秀”——东记银号

2021年06月29日

银号又称银炉,是营口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业。作为经济命脉的金融业是商贸交易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金融稳则经济稳。在金融领域里,最忌惮的就是投机行为,营口就曾经发生过震惊全国的“东盛和”倒闭案,此案甚至都被清光绪帝亲自过问。时局动荡或是战争爆发也是金融业的“天敌”。

商号名里有趣的方位字

遍查营口近现代的商号名称,不见用“南、北”二字开头,或许“南”与“难”谐音而不考虑使用,用“北”字的仅有东北染厂、东北粮业、东北药材公司等十几家,而且还是和“东”字连用为“东北”作字号名。用到“西”字的仅有三家,两个开办在当时营口东大街(今辽河老街以东),分别为西成兴(一家席商,售卖苇子编织的席子用于囤货或是铺炕)、西园书店(售卖书籍文具、印刷雕刻事项),再就是西义顺号。西义顺号是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田庄台的义顺华号在营口西部后河沿投资创设,后发展为营口埠内很有名气的“义”字联号。即便如此,在其众多联号的商号名称上,也仅见做油坊业的西义顺栈的字号里有“西”字。

唯独“东”字在营口近代商号名里是用得最多的方位字,如东永茂、东盛和、东兴福、东兴德、东兴长、东亚油坊以及公顺东、宏顺东、合顺东、东记银号等等几十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东盛和联号,一是“东”字联号在营口做的很大,二是其倒闭案影响同样也很大。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东南海县商人叶亮卿携白银1.8万两走海路到营口开办东盛和,做“大屋子”和航运业,还开设油坊和银炉业,其后又投资房地产业。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叶亮卿当选营口商务总会坐办(位居第三),成为营口商界的风云人物,也是营口当时的富豪。就在这一年的11月6号,东盛和发往上海共计35万两的汇票被顶回,叶亮卿只得宣告“东”字五联号倒闭。

资本雄厚的“东”字号瞬间倒闭,其祸根实则早已埋下良久,时局动荡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就在叶亮卿大肆扩张联号经营并且生意突飞猛进的时候,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0年的庚子之乱、1904年的日俄战争都曾波及到营口,不仅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灾难,对经商者更是雪上加霜。叶亮卿也是始料未及,特别是日俄战争,对东盛和造成的损失极大,致使其产业链遭到重创,再加之其联号内管理不善,内忧外患共同作用下,终于在1907年其资金链断裂。东盛和倒下了它庞大的身躯,叶亮卿本人也被清政府关押判刑,一代商业巨子落得如此悲惨下场,实属可悲可叹!

小中见大后来居上

当“东”字号在营口做得风生水起、呼风唤雨之时,比叶亮卿早到营口一年的公顺东,即后来为组建东记银号名震一时的“顺”字号开创者,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本经营户,没有露脸的机会。

光绪十年(1884年)来到营口做水产买卖的山东莱州府掖县朱桥镇吕家人凭借不服输的精神头和吃苦耐劳的韧劲,渐渐积攒下了财富,买下几块不起眼的地皮,实践多年“经营有方”的生意经获得效益后,相继又开办起了宏顺东、合顺东。随着“顺”字号在营口崭露头角,他们的实力也令人们刮目相看。

虽然经济实力已经不被人小觑,但没有一个为自家打理钱财的银号始终困扰着“顺”字号众人,于是在民国四年(1915年)筹办东记钱庄,第二年正式向官方注册。财东为公顺东、宏顺东、合顺东三家合伙出资做本金,执事人(经理)孙辛堂,此时已近不惑之年的孙辛堂终于有了一个心仪的工作,也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不过,这个东记钱庄还不能与后来的东记银号相提并论,大部分的资金是给自家生意周转使用,还得兼做一些杂货生意。

清末民初,营口市面经历了东盛和、义字号、发字号等几起重大的金融倒闭案,金融风暴卷起的骇人之闻不绝于途。1922年发字号倒闭不久,在营口经商数十年的“莱帮”凭着广络的人脉,大张旗鼓办起了银号。按1919年成立的营口金融维持会规定,新开办的银炉必须备足资本20万两炉银,除了这笔必须的巨额本金外,还要一笔更大的保证金——100万两炉银。此时,金钱对于“顺”字号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他们要拨云见日、一展宏图。

“顺”字号偏爱富丽堂皇的门面

“莱帮”祖籍山东莱州府,为明清时期山东地区设置的一个府,治所掖县,在今山东省莱州市掖城,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从莱州府乘船走海路可直达营口,便捷的水上商道促进了两地的商贸往来,营口成为山东商人进入关东的登陆地和大本营。在营口“安营扎寨”经商的“莱帮”更是得心应手,逐渐积攒了巨额财富和宝贵人气,开办银号是“顺”字号多年的夙愿,眼瞅着距离银号成立只有一步之遥。

民国十二年(1923年)8月,营口的公顺东、宏顺东、合顺东和辽阳大顺成合股集资炉银20万两并100万两保证金,在营口西大街(今辽河老街)上筹办东记银号,建起了漂亮的建筑,其临街门面华丽堂皇,属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正门两侧圆柱为古希腊爱奥尼柱式,门楣上部匾额周围有中西合璧式的装饰。

东记银号格调繁琐的窗额、门额与古典爱奥尼柱式装饰的附柱门洞,显露出挺拔感和威严感,富丽的装饰显示了银号雄厚财富。建筑布局遵循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格局,这种“四合院”是营口独有的一种新的四合院,临街是二层店面,后面正房是二层住宅,东西厢房还是一层,楼梯敞开,设在连接正房和厢房的转角上,上通住宅的二层和配房的屋顶平台。外有“洋门脸”独特豪华之气质,内含“传统式”曲径通幽之意境,中西建筑风格和谐搭配,这样的建筑格局,在营口当时来说还是比较罕见。有可能是“顺”字号从山东走出,更加愿意考虑把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融汇到建筑格调里的缘故,才不忘在充满着欧陆风情的营口街面上,以华丽的“洋门脸”铺面示人的时候,内里的布局一定要有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内涵和与众不同。无独有偶,可能是十分酷爱建筑装饰以彰显富贵,同为“顺”字联号里的合顺东建筑门脸也是极尽奢华之态,简直就如同一座西式“巴洛克”式楼房被生生搬到了营口。

铺面是商号门面,也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字号则是商号灵魂,取一个耳熟能详的好听名号,不仅能让人牢牢记住不忘,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井坐标。所以,给联号冠名更是不能随意。在“顺”字联号的商号名称,如果再算上1889年开办的合兴东,反倒是“东”字多于“顺”字。然而,比“顺”字号更有实力且更早发迹的东盛和联号早已占据了“东”字联号的名头,因此顺字号也就不再考虑那个已经被用过并且倒闭的“东”字号了,他们可能觉得“顺”字也不错,做生意还是能顺顺利利的好。也的确如此,后来东记银号顺顺当当开业,还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东记银号让孙辛堂人气爆棚

在营口经商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每年到了除夕这天,任何生意都不做,所有人的心思都在一心一意过年上,只有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后,营口的商人们才又开始盘算新一年的生意。民国十三年(1924年)正月十八,年味儿还没有完全散去,东记银号在西大街如期开业,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孙辛堂继续做这家新开业的银号经理,当时的《盛京时报》载《银号开幕》一文中这样描述孙辛堂“熟悉商情,老成练达,以营业甚为发达。现又创设银号……举行开幕式,敬备茶点,于先日柬邀各界人士参观,临时往者颇众,致该号门前车龙马水,颇极其盛”。孙辛堂在东记银号开业的第二年便当选营口总商会会董,跻身到营口商界名人行列里。

据民国十九年的《营口县志》记载:“营口总商会地址在西大街路南,规模宏阔。溯其原起,营口商界旧有议事会,凡地方创办公益慈善各举,均由议事会公议行之。该会成立于前清道光二十年,假火神庙院内为会所。咸、同两朝,本埠商业日臻繁盛。有油房十八家,各派代表一人,逐日到会。虽无商会名称,其基础殆以隐立。至光绪三十三年,北京添设农工商部,咨行各督抚令省会及商埠城镇均设总、分商会。赵将军尔巽派委员来营,督饬办理。先假粤东会馆开会,按照部章成立,名为商务总会,设总理一人、协理一人、坐办一人、议董三十人、评事四人、接待四人、调查十人、会计二人、庶务四人、备员十人。内部设文牍一员、书记四名,分任职务。民国六年,遵照部颁商会法,改为总商会,总理改称会长,协理改称副会长,会董四十人均为名誉职,任期以二年为限。”可见,那时候能够在营口总商会里有个职务,即便是个名誉职务,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桩大事。

东记银号开业时,年已五十岁的孙辛堂练就了“泛爱广交,不墨守常规”的性格,使得东记银号银码交易量大、业务范围广,成为营口银炉业后期的领头羊。在他五十五岁时,也就是1929年之际,东记银号结账竟获利二百余万两,每份分红十二万两,创造了营口有史以来商家获利分红的新纪录,孙辛堂成为营口商埠红极一时的人物,也达到了他人生旅途的顶峰。

该来的还是来了

近代营口在通关纳税上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清代是先提货再交税,民国伊始改为先交税后提货。虽然只是把二者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换,但对商贸物流却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许多商家叫苦不迭。很显然,官方担心的是税款流失问题,可对于遵章纳税的商户来说,无形中得提前预备一笔钱先期交付税款,加大了资金的需求,减缓了资金周转,成为一种新的负担。这种情形不亚于由于投机不成造成的损失一般,都是一件烦心事。对于东记银号,还有一件更让他们烦心的事情即将到来。

1930年,正在东记银号上下欢欣鼓舞之时,“莱帮”设于辽阳的商号大顺成经营投机,存空奉票,亏赔巨款。孙辛堂没有阻拦住挤兑风潮,刚到手的红利还没来得及捂热,转过年来就得拿出来应对困境,幸经号中竭力维持,勉强渡过难关。不成想由于担保不慎,代偿上海钱庄申银十八万两,内部又出现因欠款畏罪潜逃者,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东记银号此时已是捉襟见肘。

东记银号若垮,牵累全市,后果不堪设想,营口总商会急忙进行调查。后经查明“表面虽稍有亏折,实际满足顶抵。”人心才得以稳定。总商会拿出的处理意见是:由五家银炉代为垫码,一百家殷实商号担保,代表全埠众商负责。此外,以该财东不动产之一部分,约值大洋六十三万元,再由官银号、边业银行两家押借大洋四十万元处理善后,并另订维持办法七条,其中一条是解职孙辛堂。对于一个人来说,六年时间不短也不算长,孙辛堂在他人生这六年最辉煌的时光里,大起大落,可谓是尝尽了人生的风光与落寞,从巅峰跌落尘埃,他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背锅侠”,只能是黯然离场。

经过一番整顿,东记银号欠银由其不动产、货物、外欠款等抵补,还有剩余。正当所有人觉得危机就要过去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善后工作搁浅,且一停就是两年多。虽有营口总商会要人李翰三、胡文波奔走调停,想折衷办理,可直到1933年日伪当局强令取消银炉为止,仍无结果。

东记银号是辽河老街老字号里的后起之秀,经营时间虽不长,但创造了辉煌一时的鼎盛,也为营口的老字号留下了最后的奇迹。来到营口辽河老街中部北侧,可去东记银号坐落的地方打卡留念,看看在1924年初开业并盛极一时的东记银号的昔日旧貌。

王辉/文 运延财 张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