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解放初,他们来到营口港

——忆营口港几位革命前辈

2021年07月19日

接管营口港的开国少将吴自立

延安时期的肖华湘同志

肖华湘离任营口港经北京赴广州工作时,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开具的通行证

1980年,肖华湘和夫人顾醒智的合影

代理局长周材(右三)的全家福

本报大型纪实特刊连载“红旗猎猎”刊发以来,受到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近日,退休前任营口港党委工作部部长的热心读者曹立斌发来文章和图片,首次披露了与营口港密切相关的诸多红色历史,为营口百年党史增添了生动而有力的一笔。本报特予刊登。——编者

1948年11月,在辽沈战役的炮火硝烟中,营口和平解放。为尽快稳定局势,开展建设工作,东北人民政府先后派出4位重量级干部赴营,代表东北人民政府接管、领导营口港。

1948年12月初,“东北航政总局”在营口港岸挂牌成立。总局同时兼管营口港业务,形成一套人马、一个牌子、统管两项业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是营口解放后,营口港的第一个组织机构和单位名称。最先来到营口接管营口港的,是两位资历显赫的军政首长。

军代表吴自立,1928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平江起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东北航政总局首任局长。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吴自立将军担任的最后一个行政职务。他参加过五次反围剿,走过雪山草地,土地革命后期,曾任军委四局局长、新四军军部副官长,1936年西安事变后,曾护送周恩来、叶剑英赴西安参加国共谈判。

与吴自立将军同来营口的周材,1925年入党,是营口港历任领导中入党时间最早的一位,也是东北航政总局唯一一位代理局长。这位海员出身、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党的早期地下工作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一身红色的传奇:香港海员大罢工时,任海员工会俱乐部主任。大革命时期,曾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后转入地下工作,按刘少奇同志指示,到“南京”号轮船上当海员。南昌起义后,负责在汕头组织赤卫队,接应起义部队。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在广州接应并掩护苏兆征、叶挺二人安全转移到香港。1940年,作为大后方代表,周材当选党的“七大”代表,经一年辗转,穿过敌人无数个封锁线后到达延安,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出席了党的“七大”。

1949年,因另有重要工作,吴自立将军和周材代局长先后卸任东北航政总局的领导职务,离开营口港。吴自立将军重返部队,先任武汉军管会航务处长兼招商局汉口公司经理,长江航运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后任中南军区运输部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此后,接任东北航政总局(一直兼管营口港业务)的,是张永励和肖华湘两位革命前辈。

张永励同志是1931年宁都起义的参加者、1933年入党的老红军,是党的“七大”后补代表。离开营口港后,张永励先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后任国务院第二商业部、商业部副部长。

肖华湘同志1949年来营口后,先任东北航政总局秘书处处长,后任副局长、书记。总局及业务迁回沈阳后,营口航政总局(后改为营口港湾管理局)随即成立,肖华湘任党总支书记兼局长。矿工出身的他1922年投身革命,参加了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大罢工工人纠察队队员。之后,肖华湘参加了当地游击队,1930年入党。后于江西参加了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中负伤,到延安后任留守兵团警卫营军需主任,之后从事后勤工作。1946年,肖华湘按照党的指示,从延安来到东北,先任旅大特委总务科长,后任通化矿务局副经理。1949年上半年来到营口港,1950年南下广州,任广州港务局副局长。离休时,任中共广州市委顾问、广州市政府视察室副主任。

继4位革命前辈后的营口港历任领导中,还有数位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和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正是这些拥有红色经历的革命先驱,开启了营口港百年历史的光荣岁月,为古老的商埠注入了红色基因,使我们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港口、绵长的海岸,与秋收起义的火种、万里长征的队伍、宝塔山下的旗帜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与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革命初心、伟大使命一体相融,紧紧相连!

后记

2007年,我参与了筹建营口港简史陈列室的工作。此时,营口港最初的几位老领导都已先后过世。几经寻找,终于联系到了肖华湘老书记的长女肖延清(她是在延安出生的“延安娃”)。通过肖大姐,又联系到了周材老局长的长子周东林。陈列室里,周材和肖华湘两位老领导的照片,就是他们分别提供的。2008年深秋,我去广州出差,顺便看望了两位老领导的后代。

在肖大姐和周大哥的家里,他俩分别给我讲述了他们的父亲许多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我看到了周材1964年接受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采访时的红色回忆记录稿,看到了肖华湘本人写的极为珍贵的个人简历草稿原件。他的简历从参加安源路矿大罢工写起,一直写到赴东北来营口港工作。每段经历的证明人,多是开国将军,新中国的部长、副部长,其中1942到1943年在延安的证明人一栏里,写的是“习仲勋”。

前几年,肖大姐给我发来一份其母顾醒智的个人简历,同一时间段的证明人,写的也是“习仲勋”。大姐告诉我,当年母亲顾醒智是从上海出发,一路辗转到达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1942年,习仲勋同志担任延安绥德地委书记,肖华湘任绥德贸易公司经理,在习仲勋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边区的贸易工作,自然和习仲勋很熟悉。因此,夫妻二人后来填写这一段工作经历时,都在“证明人”栏里写上了他们最熟悉、最敬重的老领导习仲勋同志。

2013年夏,肖延清大姐带着女儿、领着女儿的女儿,重返60多年前一家人生活了一年的营口。她要再看看老父亲曾经工作过的营口港,寻找她在营口时的童年记忆。可惜,走过辽河岸边营口港的每一处地段,大姐都没有找到父亲工作过的小楼。来到益民小学,大姐说,这里除了教室由平房变成了楼房,整个校园还是记忆中的样子。益民小学校长听说1949年转走的学生回来看望母校,万分惊喜,把肖大姐带来的64年前学校开的转学证明复印了好几份后,加盖了学校印章,送给大姐两份留作纪念。在营口港老港区,肖大姐看得非常仔细;在鲅鱼圈新港区现代化码头,大姐听得特别认真。她为营口港辉煌的发展成就感到激动和自豪。在港史陈列室“营口港历任主要领导”照片版块前,肖大姐停下了脚步。她肯定看到了老父亲的照片,想到了从安源路矿大罢工走来的老父亲,经过万里长征和14年抗战的枪林弹雨,从延安窑洞转战东北来到营口港……大姐一定想得很多,很多。

今天,她的老父亲和许多革命前辈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她和她的后辈以及后辈的后辈都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了。她为昨天父辈们的奋斗感到光荣,更为今天新一代的创造感到骄傲。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起这些红色经历,我们又何尝不与肖大姐感同身受,心生共鸣!

曹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