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震大连 名扬津门

2021年10月18日

刘安如

盖州市太阳升街道的科头寨村是我的家乡。其名来源,一说该村历史上出了个状元,状元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因此得名科头寨。二说历史上大清河以南地区科举考试的报考点设在此,因此叫科投寨。三说是叫磕头磕出来的。磕头寨地处盖州母亲河至大清河中段南岸,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几十里范围的中心村。在没有清河大桥的年代还是大清河的渡口之一。清末民初村里建了一个私塾,而且是十里八村唯一的一所私塾。学生拜孔子像,拜老师要磕头的。所以,磕头寨的名字就这样叫了下来了。不管是科头寨,科投寨,还是磕头寨大都跟读书教书有关,文化、知识、教育自古就与这个村有缘,我时常为此感到骄傲。

我们村虽然因为读书出了很多优秀人物。但是祖祖辈辈第一难以忘怀的是这个私塾里的一个先生,说这个私塾先生才真正是全村文化的起源。先生姓李,名正芳,号知非。从名号上分析,名是长辈起的,号是自己起的。父辈是农民,少文化,名字起的很本分实在。自己起的号很有文采,内涵也很丰富,取“伯玉知非”之意。的确李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随着学生成长和进步,李先生名声也随之远播开来。

民国时期孙姓学生做了盖州警察署长,前任提升到大连警署任警察局副局长。旧中国官场迎来送往,吹吹拍拍,台上鼓掌,台下踢脚是常态,警界尤甚。大连警界听说从盖州调来一个上司,个个心里很不平衡,早早放出话来,小小盖平县,穷乡僻壤,没文化。来的人只会“学而时习之”了,等其就职难为他们一下,齐颂论语第一篇《学而》讽刺他们一下。吉日,盖平县警察署孙姓署长率众簇拥前任署长到大连赴任,大连警局举行了很隆重的欢迎仪式。当孙姓署长随着主持宣布而揭示贺匾一瞬间,大连警局上百号人目瞪口呆,傻了,全傻了……没想到,盖平县早有准备,先给大连一个下马威,而且是文文眀明的下马威。红纱布揭下赫然露出四个颜体大字“平地连升”。什么意思?简单呀,盖平人到大连升官了。将来还得升啊,连升啊。现在升的是大连市警察局副局长,将来就是局长,谁敢惹?“平地连升”,不仅意识盖人,气势逼人,用词也十分巧妙,而大大的颜体书法字也叫在场人长了见识。了不起,盖平警界真有人才。想难为盖平警界和新上任大连警局副局长的想法顿时烟消云散,《学而》也不敢集体咏颂了。从此,“不可小瞧盖平人”、“平地连升”作为佳话传遍大连以至奉天全省。殊不知,此匾是孙姓学生请恩师李先生写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先生收到远在天津百货公司一个商店做经理侄儿的一封加急信。请先生写一幅婚庆联。婚庆的背景是,男方是百货公司经理,革命干部,三十出头,四川人,有文化,妻子在革命胜利前去世。女方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二十刚过。女方母亲是南开大学著名国文教授。五十年代初婚礼有组织帮助筹办,不收红包只收贺联贺幛。天津人讲究,百货公司下属几十个商店,暗中动劲,要在婚礼当天看看谁家写的好。没辙了,先生的侄儿要出风头,千里之外来请高人了。先生沉思良久,挥毫写下∶“王右军东床坦腹(1),孙夫人西蜀招亲(2)”。加急寄往天津。果不其然,此联震惊津门。免不了还是一场议论,小小盖平县哪来这么高的文采,大多数人是愤愤不平。最后是新娘的母亲深有感触的一番话,才叫不服气的人彻底服气∶“现在叫盖平县,比天津市小了很多。但是你们知道吗?大明朝时,天津为天津卫,盖平是盖州卫。建制级别是一样的,那里的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海陆交通便利,人文景观众多,可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人大儒数不胜数,金代的王庭筠父子名冠金代朝野,清朝中叶的布衣诗人于天墀可以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媲美……”就这样,李先生的侄儿也在天津商界出了名。

用文雅话说,最使人称颂的是李先生教学理念,即《有教无类》。清末民初绝大部农民子弟是上不起学的。然而,当时的磕头寨男子几乎没有文盲,少年男子最少读二年书。以至建国初期国家扫盲时,是全县唯一一个无盲村。而且当时还从该村抽调了很多人到全县作扫盲老师。这就是李先生的功劳。李先生教学生收费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特殊穷的一文不收,本村孩子无一落下,都能上学。

李先生教书根据家境和个人天资,因人施教是一大特点。我爷丈是李先生的学生。一次闲聊,爷丈给我讲了他与李先生的故事。爷丈家境贫寒,十几岁被李先生免费招去读书,李先生允许他晚去早归,有时还可以请假帮助父母干家务,抢农忙。二年过去了,爷丈十五岁了,三字经、百家姓会背了,加减乘除算盘会打了,会记流水账了,能写上千个汉字了。李先生找到了他说∶孩子,你可以毕业了,回家帮父母种地了。回去好好劳动,好好处事。几年后娶个好媳妇,当一个好农民吧!爷丈流下了眼泪说∶先生,我虽然读了二年书,但是,真的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孩子的名字取不好,叫人家笑话,我的书底还不够呀!李先生说∶好办。当即用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说,就照上面的字起名,第一行是儿子们的名,第二行是孙子们的名。把你祖宗给排的家谱字镶嵌在中间就可以了。爷丈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私塾,告别了李先生……

这是一段真实的佳话。记得当时爷丈说完还把他家的大堂箱打开,叫我看贴在堂箱盖背面那张发黄了写着蝇头小楷的纸。这就是李先生为爷丈子孙起名的纸。我记得孙辈是∶东勋吉良褀……难怪我诸多内弟名字都那么漂亮。我敢肯定李先生为学生子孙起名的事一定是很多的。原因是我家乡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名字都很好。不仅名字含义有讲究,字的结体优美,字的发音响亮而无拗口、无丑陋怪癖谐音。我们上中学时候因个个名字漂亮还招来了他村同学的嫉妒和羡慕。

李先生病故于1960年,享年81岁,按此推算出生于1879年,是清光绪五年。他的传统文化造诣之高而师承何人,现今无人知晓。只知他与伪奉天省长金荣桂(号子庚)是同窗。二人乡试均名落孙山后,金家富甲一方捐官至山东省一知县,后越加发迹。李先生执教乡里一生无悔。李先生众多儿孙中仅一子从事教育事业终身,余者政界、商界、务农均有,并大多有建树。

注∶(1)王右军东床坦腹。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

(2)孙夫人西蜀招亲。三国时期,东吴国君孙权将年轻貌美妹妹孙尚香嫁给当世英雄西蜀的刘皇叔刘备,建立了吴蜀军事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