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2021年10月29日

韩绮頔

关于我被撤侨的经历已经是一年前了,而这八个月的海外留学生活注定成为我一生刻骨铭心的回忆。

2019年,我作为一名辽科大大二的学生拿到了学校海外交换生的名额,收到了利沃夫国立艺术大学的邀请函。我的父母总是担心各种突如其来的危险,我一次次坚定地告诉他们:“有大使馆呢。”

春节,从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遍及全国,国际航班也开始大规模取消。我们甚至庆幸,走出国门会更安全。初八,我在大兴机场与父母告别,乘坐北京飞往国外的最后一趟航班,孤身一人踏上异国求学之路。转机华沙最终到达乌克兰已经是初十了,乌克兰海关检查我所有的证件后依然用英语一遍又一遍地问我:“武汉?武汉?”身居海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二月,元宵节那天,我走了很多家超市也没有买到元宵,在一家餐厅吃着特色菜,服务员了解到那天是中国的元宵节,为我拿来两个烛台送上了节日祝福,我一面被异国的温暖感动一面特别想家。此时的中国政府调配资源,控制交通,用中国速度最快控制住了疫情,当时的疫情并没有波及到乌克兰这个东欧小国家,我每天跟父母通话,了解一下家那边的疫情情况,同时,我的校园生活也过得非常充实,欧洲艺术老校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西艺术教育的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老师很细心,同学也很友好,只是逛街的时候有小朋友注意到我的黑色头发黑眼睛,想和我打招呼的时候会被她妈妈拉到身后,认为我是来自中国的危险。

三月,国内部分地区开始恢复正常秩序,而海外疫情逐渐扩散,两边都是封国状态,利沃夫也出现了不少确诊病例,我像平时一样上课,完成作业,周末和同学逛街,为了防护一直坚持戴口罩,英国很多留学生包机回国了,我才意识到,危险来了,因为当时五月的回国航班也取消了,爸爸给我打了电话,说未来可能会更加严重,尽量减少出门,赶紧去超市储存物资。然而,超市的货架还是像平时一样摆满了货物,没有人在乎疫情,没有人戴口罩,直到一架载满了海外乌克兰公民的飞机入境。

四月,武汉解封,乌克兰疫情却全面爆发,我接到了学校停课的通知。家里一天打三个电话,除了反复叮嘱我保护好自己,只能干着急。这时利沃夫很多的药店已经买不到口罩了,商店会在门口放上消毒液,我基本上就是待在宿舍里做作业,再就是无数次查询回国的航班。当大使馆送来了第一批健康包时,我禁不住泪奔了,这是来自祖国母亲的牵挂,同时也带来了当地同学羡慕的目光。最担心的人永远是父母,妈妈总是问我“怕吗”,我坚定地回答“不怕”。因为我相信,国家一定不会放着我们不管的。

五月,我在网上看到有部分人为了回国中转了好几个国家,爸爸跟我说:“如果7月还是没有航班,你也想办法中转,不用考虑钱。”我很理解家人对国外不稳定的局势和医疗体系的担心,虽然也想着能尽快回家,也只能安慰家里“放心放心!”印度撤侨的新闻让我燃起了回国希望,结果没过多久,我收到了当地政府发来的两条短信,一条大致意思是叫我远离65岁以上老人,如果他们感染病毒,当地可能会选择放弃;另一条是,六月七月的回国机票全部取消。甚至,学校也出现了确诊的同学。

六月,课程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业压力彻底释放,假期阶段由于气温的升高,疫情有所好转,收到匈牙利的朋友成功回国的消息,我也开始期待着回国航班的恢复,却依然刷不到未来三个月内的回国机票,回国遥遥无期!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还是一块牛排和两支蜡烛。去超市的路上碰到了来自意大利的校友,我们互相抱怨着不能回国,他却说:“不回国也挺好,意大利的防控措施还不如这里,你和我们不一样,你可是中国人,你有你的国家保护你!”是呀,我是中国人,我怕什么?

七月,大使馆发来了关于了解乌克兰处境困难临时滞留中国公民的通知,统计好滞留人数后,回国有了希望,与此同时,我拿到了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和成绩单,回国的时间也确定了,按着大使馆给的回国流程,我退掉了白卡,办理了离境单,打扫了宿舍,将宿舍钥匙交还给宿管阿姨,同学从没见过我这样开心,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一脸激动地和她们讲,“我的国家来接我了,我要回家了!”同学们表情复杂,满眼羡慕。我收拾好了行李,准备离开这个我生活了半年的城市,再见,利沃夫!

八月,我来到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核酸检测合格后,我的最后一件回国的证件也齐全了。去往机场的路上,司机问我是中国人吗,我说是的,他说:“今天去机场的中国人真多!”在登机前做好了最后一次的装备补充,我顺利地来到了机场的值机大厅。来自不同城市的同胞赶往这里,非常显眼的指示牌,用汉字写着海南航空,而另一边大使馆在跟机场协商,让中国乘客先值机。海关检查我的护照时跟我说的一句话是我听到的最后一句乌克兰语,“是中国人啊,真棒!”办理好所有的手续,换好了防护服,坐在候机室紧紧地盯着外面我们的大飞机,终于在半个小时后成功登机,走进机舱便看见一群可爱的“大白”,拿着国旗,对我们说:“欢迎回家!”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瞬间消失了。看着向东方缓慢移动的飞机图标,告别了我在欧洲半年的学习生活,收藏关于乌克兰一切美好的回忆。我适应了远离父母远走异国他乡,适应了时差,适应了当地的民俗习惯,但也看到了中乌两国对疫情防控处理的差距,见证了慢节奏生活与低效率的办事能力,《战狼》撤侨在真实上演,我是幸运儿。

经过十小时的漫长旅途,随着手机显示出来的通信信号,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的石家庄刚下过雨,气温很高,可我感觉祖国的空气都是甜的。机场的医护人员对我们再次重重检查之后,顺利入住了隔离酒店,那一晚的睡眠是前所未有的踏实。

九月,我结束了14天的隔离生活,父母激动地抱着我,“闺女你可算回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就是失而复得。我说:“人因为有信仰,才会坚持。”因为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内心总是激情澎湃。

我的信仰,是我身体里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液;我的信仰,是努力,创新,刻苦,乐观,无畏的精神;我的信仰,是中华儿女不惧困难的底气与自信;我的信仰,是时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中国;中国公民是最骄傲的身份,中国护照是无所不能的通行证,它能护你周全,带你回家!

辽宁科技大学大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