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提及“望海埚之战”的徐瑞墓志
望海埚之战遗址
阎 海
在近代以前,中日之间就曾爆发过多次战事,如唐代的“白江口之战”、明代的“万历援朝之战”等。同这些大规模的战争相比,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的“望海埚之战”只能算一场战斗,并且不是国与国之间交战,而是明朝边防军与日本海盗之间的战斗,但此战对于明代辽东地区的稳定具有深远影响,是明代辽东重要的历史事件。
关于“望海埚之战”的历史记载十分有限,主要来自《明太宗文皇帝实录》《明史·刘荣传》《明史·日本传》等文献,与“望海埚之战”有关的文物资料则更为少见。并且文献记载的,主要都是明军在刘江指挥下大破敌兵的经过以及杀敌的战绩,而对明军自身的伤亡情况则鲜有提及。盖州出土的明威将军徐瑞墓志中,提到了其先祖徐能在望海埚阵亡之事,对于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
明明威将军徐瑞墓志,志盖和志石一合,青石质,长方形,志盖、志石均长60厘米,宽43厘米,志盖阴刻楷书“皇明诰封明威将军承安徐公墓志铭”,志石阴刻小字楷书铭文31行,满行27字,共710字。志盖、志石四边均阴刻一周卷云纹图案,镌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该墓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于盖州城东北(具体地点不详),收藏于盖州市文物管理处。2016年12月,因布展需要,被营口市博物馆借调展出,现陈列于营口市博物馆“营口古代文明展”展厅内。该墓志在已出版的《辽宁碑志》《营口市文物志》《营口碑志辑注》等专业著作中均未见著录。墓志表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不清,经过营口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清理锤拓后,从拓片上可以释读出大部分内容。笔者对墓志内容进行了研究考证,撰写了《明明威将军徐瑞墓志考》,发表在《博物馆研究》2017年第4期。现将该墓志中涉及到抗倭与望海埚之战的内容作以介绍,以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该墓志的主人徐瑞,是明代盖州卫世袭武官,据墓志记载,其始祖徐英“原籍复州”,明洪武初年从军编入军籍。明朝建立之初,辽南地区尚处于残元势力刘益控制之中,洪武三年(1370年),刘益“以金、复、海、盖等地归顺”(《明太祖实录》卷61),明朝在得利赢城(今瓦房店得利寺山城)设置辽东卫,次年,马云、叶旺率明军渡海来到辽南,“总辖辽东诸卫兵马,修治城池,以镇边疆”(《明太祖实录》卷67)。徐英从军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朱元璋为保证兵员,同时也为解决军人复员的生计问题,实行了军人世袭的制度,军人从民户中独立出来单列为军户,世代从军。徐英从军后,其家族也就成为军户,世代以从军为业。
徐英最初隶属复州卫左千户所,后改隶盖州卫,永乐年间调防金州“备倭”。徐英之子徐能承袭其父从军,以其父徐英的军功而授予“试百户”,后在“花儿山之战”(此战未见文献记载,有待继续研究)中立功而升为实授百户。不久后,徐能参加了望海埚之战,“□□□望海埚□战亡”(“埚”清晰可见,“望海”两字模糊不清,但根据时间地点,带“埚”字的抗倭之战只有望海埚)。徐能的长子徐鑑因徐能阵亡之功而被授予正千户的军职,并封赠武德将军的武官散阶。从此,徐家从最初的普通军户,逐渐步入中级武官行列,至第六代即墓主人徐瑞时,已经官至盖州卫指挥佥事,封明威将军,正四品,其家族也成为明代中后期盖州地区较为著名的一个大家族。根据文献记载,望海埚一战“自辰至酉,擒戮尽绝”(《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213),鏖战十个小时,战斗相当激烈,以当时金州明军的人数及战斗力,与倭寇相比并无多大优势,明军的伤亡也一定不小。徐能在望海埚阵亡一事,正说明了此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从徐氏家族的发迹史可以看出,二世祖徐能在望海埚阵亡,可谓是一个转折点,他的牺牲使徐氏家族一下进入“将军”级别。目前对于“望海埚之战”中明军将士的伤亡情况尚未查到具体人数,但通过徐瑞墓志,可以看到明朝政府对于阵亡将士的封赠还是比较优厚的,阵亡将士的承袭者至少是官升一级。
徐能的后代虽然是靠着祖上的流血牺牲的军功而入仕的,但他们也绝非无能之辈。以徐瑞为例,虽然墓志残缺较多,无法窥其全貌,然而从识别出的只言片语可知,他秉性醇厚,十分廉洁,镇守两座城堡未出过差池,被提拔为“司盖牟屯政”“司海州卫屯政”,也就是“管屯”。屯田是明代卫所的一项主要任务,按明代制度,“不论指挥、同知、佥事,考选其才者充之,分理屯田、验军、营操、巡捕……诸杂务”(《明史·职官五》)。徐瑞在管屯任上,政绩颇佳,有“善政”之誉。其子徐洪替职后,以指挥佥事衔担任盖州卫局捕(也称管局,负责巡捕治安的武官)。2016年7月,盖州市老城内出土了一块《重修盖州卫城隍庙碑》(残),在该碑正面所刻捐款修庙的官员名单中就有“管局徐洪”的名字。由于是残碑,落款处缺失,据笔者考证,其具体年代应在万历二十五年四月至二十六年四月之间,此时徐洪正担任局捕(管局)之职,与本墓志记载完全吻合。
徐瑞墓志虽然对“望海埚之战”并未做详细的描述,但在这只言片语之间,也透露出一些历史的细节和信息。比如徐家的始祖徐英就曾经“备倭金州”,其子徐能从军后,也在今大连地区驻防,而且在花儿山立过战功,升任百户之职,随后又参加了望海埚之战并阵亡。由此可知,参加望海埚之战的明军不只是金州卫的官兵,还包括从盖州卫抽调的部分官兵,且早在望海埚战斗之前,就已经在金州、复州一带驻防“备倭”了。又比如墓志中提到的徐能在花儿山立功,花儿山位于普兰店湾北岸,汉代辽东郡的沓县就在花儿山张店村遗址,这里是古代交通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永乐时期,倭寇屡次侵扰辽南,明军在花儿山一带与倭寇发生战斗是极有可能的。也许花儿山之战规模较小,未在文献中留下记载,徐瑞墓志则使我们了解到,当时曾经发生过这样的历史事件,这也正是文物考古资料补史之阙的作用所在。
附:墓志原文
皇明诰封明威将军承安徐公墓志铭
盖州卫□□□□生□□□□
公讳□字承庵原籍复州始祖英洪武初年选充复州卫左所□□后改盖州□□□□□永乐年备倭金州□功□□生能□父□功升授试百户后以花儿山功进实授百户□□□望海埚□战亡能生鑑□铎鑑以阵亡功升正千户赠武德将军封□□宜人生芳袭正千户故绝铎□袭先故深□铎之子□袭正千户授武德将军□赠明威将军」封高氏宜人授封恭人深□□替授正千户□□□□指挥佥事后仍以长宁堡功升之授明威将军封□氏恭人深生男四长勳次□次熙次代勳替□勳生男二长坤次□坤替□□□□□□□功升指挥同知赠怀远将军坤生瑞号承安公也□□□□□□人□母朱氏董氏公以□□□□□□功□指挥佥事授明威将军□娶守备贺氏女继娶指挥□氏女封恭人公□性醇厚存□□□□□□撝待人□□自□□来□□□□□□□□嗣守两堡而无一□□后擢司盖牟屯政」□□□□□□□□独见其□善政□□人也及司海州屯□□慎□□□□□盖州尤□马后迁功致政偕胜友共棋□惟知乐□□□乐宜也□□□室家业丰□自少至老未尝□一物件□□斯人诚善□哉公以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二月初八日亥时生以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五月十六日巳时卒□寿五十有三公子二长洪替授指挥佥事充司局捕娶户侯高氏女次清□□儒□□娶□□田氏女继娶户侯严氏女生女二长适□□□名世次适□□□子□正谊孙男二长□□□备御□氏女次□□俱洪生孙女一清生弟七人玠卒娶杨氏璘生员卒娶严氏珎承使苑娶杨氏继娶孟氏瓀娶高氏□□□□□卒娶傅氏□□□□氏继娶□□□□娶张氏俱□□□侄子六玠生瀚娶董氏璘生润娶望氏□□□次□瓀生娶□氏□□□洪等将以八月初七日葬公于城东北祖茔荐余勒志以昭不□公余姨表兄也因涕泪以志石并□之铭
□□□□ 颙颙昂昂
公德□密 □□降康
承□思孝 诰命辉煌
永锡□□ 奕奕□□
万历二十六年岁次戊戌八月初七日不肖男徐洪等□立石
石工冯守志镌
(墓志原文中□内为未考识文字)
(作者系市博物馆馆长、市历史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