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6日
本报讯 记者蒋丹妮报道 5月5日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1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5月5日至7日。立夏意味着夏季的开始,气温升高,日照增长,雷雨也增多。
农谚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云“立夏看夏”。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立夏时节,随着日照和雨水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和各种绿植开始茁壮成长。市气象部门表示,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我市仍处在春天里。立夏日我市的平均气温为15.3℃,平均最高气温19.9℃,平均最低气温11.1℃。
立夏后,我市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依然不多。据市气象部门统计,立夏节气里,我市累计降水量平均为30.4毫米,比上个节气谷雨增加26.7%。俗语说“立夏鹅毛住”,意思是立夏之后,风就小了。但在我市这座海滨城市,风还是有点大,蒸发强烈,偶尔会发生土壤干旱,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进入立夏时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可适量增加蛋、奶、豆制品、瘦肉以及蔬菜、水果、粗粮的用量,保障优质蛋白与纤维素的供给,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