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3日
张明深
四
高作智先生不仅是位有名的作家,如果不走近他,你很难会想到,他还是个优秀的编辑家。
他1979年被选调到市文联,一干就是20多年。先做编辑,后到盖州市九寨镇挂职副镇长,回来后任《辽河》编辑部负责人、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总编。
他对我说,他当编辑最怕对不起那些投稿的作者。为了做一位好编辑,他曾经在《辽河》杂志的封二上发表誓言:“我愿做足球场上的绿茵,只要你们能把球踢好,我心甘情愿承受你们的践踏。”
在编辑《辽河》过程中,这份刊物经历了两次急风暴雨的冲击,他都能配合主编,排除万险,达到理想的彼岸。全国期刊大整顿中,在辽宁省10个市的文学期刊被纷纷砍掉的情况下,《辽河》却风雨不动安如山,为我市保留了一座文学宝塔,一直挺立到今天。应该说,这个功劳历史不该忘记。后来,他成为主编,也一直沿着正确的办刊方向,步子一直很坚定。有人给他归纳,他在《辽河》任职期间,有五大贡献。一是把文联的一个科室《辽河》编辑部,建成了独立的事业单位《辽河》杂志社;二是把《辽河》杂志社的财政二级管理,改为市财政直接拨款的一级管理;三是进一步提高了期刊质量,被评定为与省级名刊同等的国家二级文学期刊;四是《辽河》由限国内发行,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五是作为副主编承担了国家艺术学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营口市卷》的编纂工作。60万字的《营口市卷》从组织发动、采编整理到编审出版,经历8年时间,《营口市卷》被评为全省一等奖,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高作智先生还被评为副编审,获得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耿飚签发的“最佳优秀编辑”证书、文化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其间,他还主编了50万字的《鲁克承教育论文集》。
有人说,他的另一个贡献,是竭心尽力培养了一批小说人才。他无论是执编《辽河》、担任市文联副主席,还是任市作家协会主席,他都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对待。《营口日报》“营口文艺家”版曾发表记者凡立的专访《纵笔文坛书人生百态,默默耕耘育桃李满园》。专访说:“高老的心中,文联是一个学术团体,是一个出人才出作品的地方。为了发现人才,推出好作品,他做了很多努力。过去投稿都是书信形式,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稿。为了‘不漏掉一个人才’,做到每稿必看,发现了苗头很好的稿子,就亲自修改、约谈,或者以书信的形式指出其缺点,使其修正。此外,他还开设了文学讲习班,在营口市、大石桥市、盖州市总能看到他奔波授课的身影。在他不懈的耕耘下,当年的一群丑小鸭,后来都成了堂堂正正的小说家。”的确,他的作者中,有不少人后来加入了辽宁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其中,有四位成为国家一级作家,有三位被选为当地作家协会主席。
目前,活跃在我市文坛上主要的小说作家,百分之九十他都倾注过心血。时隔多年,还有不少人与他保持联系。吉林省辽源市的文学青年王德林,原是一名矿工,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成长起来,后来被誉为“辽源一支笔”,当选辽源市作家协会主席,成为国家一级作家。王德林说:“《辽河》培养了我,特别是主编高作智老师为我倾注了大量心血,是我创作的引路人。”他在2014年吉林省《关东文学》第九期发表了一首七绝《致营口高作智老师》:
初谙写作遇良师,
引渡深思我自知。
不是先生曾教诲,
焉能文苑屡夺旗。
高作智先生对我说:“我在主编《辽河》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创作激情在涌动,总想拿起笔来写。但是,当我看到一张张渴望帮助的面孔,我又把自己的创作心事放下了。”所以,他在退休后有写不完的东西,连续有三部大作问世,好像要把当年误下的东西尽快补回来。今年有一家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他的小说集《高作智中短篇小说选》。
五
多年来,高作智共获省级以上文学创作奖11次,省级以上编辑奖9次,省级以上艺术科研奖6次,在辽宁省第四次文代会上被选为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位曾任省级协会领导成员的作家。他退休前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直机关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虽然已步入高龄老人行列,但他依然笔耕不辍,文艺创作精品纷呈。这源于他对党的文艺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源于他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2018年高作智患病期间,我去看望。他有些身心疲惫,对手中大部头创作感到力不从心。我劝他弃长从短,纵情诗词,续写晚秋。他欣然接受,并以极大的勇气,惊人的毅力,惊人的速度,在9个月的时间内,写下了古韵新歌370余首,结集《长天秋月》,深受读者欢迎。营口市诗词学会、辽宁省文产协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旧体诗词研究会竞相发表其作品。
人老初心在,大业总关情。高作智先生不忘记红色基因的传承,他把保存多年的18份杨运烈士的宝贵资料,捐赠给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并在捐赠仪式上讲述他的一篇小说协助找到杨运烈士家乡与亲人的经过。
我曾经在2011年9月写了一首七律《赞文豪——走近作家高作智》:
平生纵笔结才缘,
辛苦耕耘意志坚。
评古论今成大雅,
倡廉反腐谱新篇。
以文会友识天下,
借物抒情歌俊贤。
七秩雄心依旧在,
华章涌趯列峰巅。
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著名作家、翻译家郑恩波先生,曾专门为他著文,在《营口日报》上发表《小流作响,大流无声》,对他的艺德与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0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