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5日
市中医院医生正在制作驱蚊香囊
6月末7月初,我市雨水明显增多,气温逐渐升高,蚊虫也变得活跃。最近不少市民抱怨,傍晚外出消夏遛弯时频频被蚊虫叮咬。近期被蚊虫叮咬前往市中医院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也多起来。市中医院治未病保健门诊医生韩丽娟建议市民,被蚊虫叮咬后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损破溃导致感染。
现场:
公园内蚊子多
游园市民频被咬
7月9日、10日,记者分别来到辽河公园和楞严寺公园看到,晚饭后,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在公园内消夏遛弯,边走边用手驱赶或拍打蚊子,有的家长手里拿着驱蚊液不停地给孩子喷洒以防被蚊虫叮咬。“孩子放假了,每天都会约玩伴来此游玩,公园里绿植多空气好,就是这蚊子让人防不胜防。”家住楞严寺公园附近的李女士说,因为怕叮咬,外出时,她总是给孩子穿长裤,但露出的皮肤还是会被蚊子咬到。
在辽河公园夜跑的王先生同样也领教了蚊子的厉害。“跑步时听不到蚊子叫声,当感觉奇痒难耐时,红包已经出现,这红色印记会持续好几天。”王先生说。
医生:
虫咬性皮炎患者增多
被咬后应对方案
据韩丽娟介绍,7月5日,一名女性患者前来就诊,患者自述,两天前在公园遛弯时被蚊子叮咬,回家后未做任何处理。患者当时右侧上肢可见最大面积3.5cm×2.4cm多处红色丘疹,无头、无渗出,自觉瘙痒难忍,有少许抓痕,夜眠不安,心情烦躁。经诊断,为虫咬性皮炎。“我立即给患者患处外涂本院自制酊剂,并给局部皮肤刺络拔罐,处置过后,患者感觉症状得到缓解。因病人同时伴随全身症状,虫毒已经入里化热,同时给予清热解毒中药内服治疗。”韩丽娟说,近期来就诊的虫咬患者较多,虫咬皮炎是在各类蚊虫的叮咬或触碰后产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其临床上表现常为质地较硬的红色水肿性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
韩丽娟提醒大家,蚊虫叮咬后可立即用肥皂或苏打水稀释后涂抹。也可用西瓜翠衣或藿香正气水涂抹,这样可局部中和蚊虫所造成的酸性毒素,减轻红肿症状,对于特别瘙痒的患者,可买炉甘石洗剂涂抹。
福音:
免费发放中药香囊
7月12日,记者来到市中医院治未病保健门诊,看见医生们正在制作驱蚊中药香囊。“具有芳香避秽的中药材做成香囊,可以佩戴在身上或放于室内驱虫。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提高,不断刺激肌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生成。”韩丽娟告诉记者,为了弘扬中医文化,让中医药更好地为百姓服务,防止百姓被蚊虫叮咬,他们赶制的这批中药香囊准备免费发放给广大市民,有需求的市民近期可到市中医院治未病保健门诊领取。
实习生 宋佳宁 本报记者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