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太阳,它是光明和温暖。永恒的光明和温暖,是太阳在我们心中播撒的种子。我是一方沃土吗?我能让这太阳的种子生长吗?我也能发光,发热吗?这是我读刘长明诗集《太阳的种子》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读刘长明的诗,我看到刘长明就像他的一篇散文的题目一样,“创作和传递‘阳光情绪’”。我读着,如在冬日里烤着一个火盆;我读着,仿佛看见他写诗时,心里燃着一盏灯,“夜,便是一个善良的汉子”;我读着,相信文字是可以发光的,是可以暖人的。他的诗集是一座城堡,一座太阳城。
(一)
在《诗殇》中,刘长明写道:“所有的诗/都剔透如玑地/坐我床头/与我的灵魂对饮”。诗如酒,是他的沉醉,诗似春雨,是他的滋润。而他何尝不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供养着诗。《毛诗正义·诗谱序》说诗是“承也,志也,持也”,所以,读诗是可以知人的。读刘长明的诗我感到他是一个“心甘情愿地榨出灵魂的精华/点燃心灯/照亮每一段甚至每一束/需要光明的日子与路途”的人。所以他把《心灯》这首诗作为他这部诗集的第一首诗,而《诗殇》放在第二首。诗为心声,这样的安排是合乎逻辑的,所谓作诗先做人。杨立元在《滦河诗群论稿》刘长明篇中写道:“他(刘长明)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个有着老黄牛一样韧劲的坚守者,在我们相识的二十多年里,我看到,他怀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写人写事写自然,向人们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大爱,给人以温情,以温暖,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一个‘暖男’诗人。”的确,《太阳的种子》中我无数次为刘长明的温情诗意感染,他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热爱和信念的。
踏雪的过程
谁知道,雪的属性
前脚踏进雪里
后脚就是一只快乐的兔子
听雪用洁白的颜色诉说
才知道冰冷
是幸福
结出的另一枚果实
手放在雪里
才听得到种子和麦苗
假寐的梦语
才知道
我就是想你等你归来的那枚种子
那枚种子啊
每一刻思念
随时都在准备着发芽
长成一片绿茵飘动的旗帜
等你
在雪地上尽情地
打一个滚儿
心宇里便纷纷扬扬飘起鹅毛大雪
直飘得
一片空白干干净净
只有你,在雪地上
舞蹈
踏雪的过程,是情感澎湃的过程,它不因为天气寒冷而冷凝,相反,当我读到“每一刻思念/随时都在准备发芽”的时候,皑皑无际的雪地上,萌生出一片相思碧。而爱的苗里有火焰,它跳突如兔,即使是一个人行走在思念的冬季,也活泼生动。并且这火焰令爱恋中的人热血沸腾,觉察不到寒冷。同时,这火焰是希望,是冬眠的麦子的梦语。当诗人在雪地上打滚时,他已经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地付诸大自然,冬季因他的爱而旗帜摇曳,呼啦啦的风,吹起雪时,当诗人看这一切时,他也看见他的爱人,在雪中舞蹈。读这首诗,我感到它是雪地上的一朵梅花,雪与梅“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回顾这首诗,我能够感到诗人的情感逐节攀升,这既是内在情绪通过语言达到的宣泄效果,也与诗人在诗歌形式上的细节处理有关。诗人不断变化意象,由兔子的脚印到雪下梦语,到绿芽的旗帜,最后则是纷纷白雪中的舞蹈,使得意象与情感的起伏澎湃相得益彰。同时,诗人还采用了重复词语和感叹词配合使用的方式,加强语气渲染情感。另外,诗人特殊的诗行排列不但增加了诗歌整体外观的变化美,而且那些特殊安排的地方,也是提醒读者仔细体悟他在这些地方的思想情感。读《太阳的种子》,我发现以上三点,尤其是后两点,是诗人诗歌写作的特色。
有阳光,事物的色彩就缤纷。上一首诗里,白的纯洁是爱的炽烈,而《蓝色车厢》里情谊温馨,《绿色的温暖》中人“站成一棵树/学着树的样子/伸出挂满真诚与枝叶的手掌/用绿色,温暖你所有的日子”。黑色的煤,在诗人心目中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煤,父亲开采挖掘了一辈子,煤的奉献精神就像父亲的默默无闻的劳动。我想,正是亲人与煤之间的这种一生的联系,才让诗人写下下面的这首《煤》之诗,他是诗人特有的情感的造物,而煤作为一种物质已经成为他对燃烧和奉献之信仰的一个象征。
煤
悄悄的苦雨
泪水
在胸襟涂抹思念之图案
下了一辈子煤窑的父亲啊
想你这辈子
怎么都是煤的一生
正直中被埋没
埋没中质变
在质变的沉寂中燃烧
坦然中默默走了
没希望什么
没留下什么
只是
你用和蔼关爱的目光
默默点我为黑黝黝的
煤
(二)
社会公共空间、现实景观和个人生活形态给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提供了常写常新的话题。刘长明在电力行业工作四十余年,他的与电力事业相关的主题诗歌深深地吸引了我。从这些诗歌中,我看到了生活现场的一个场景,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大机器,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和祖国电力事业的欣欣向荣。刘长明站在现实的前面、侧面和背后,向他的读者诗意地呈现着这个现实。
诗集《太阳的种子》的第二部分题名《太阳城札记》。读完这部分,我向刘长明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看到的郑小琼的文本里的情景是主体的人丧失了独立意志,被切割然后固定、拧紧、铆死在机台上,一个个具体的人被快速转换为一台台新机器,然后又同样迅速地沦为旧机器,而他的诗歌里的劳动者则是另一个面貌,这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唐山有个太阳城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刘长明说:“当下,工人和工人的位置不同,工人和工人的待遇不同,工人和工人的状态不同……工人,已经是一个身份、结构、心态、三观等等异常复杂的群体。我写的,或说我曾经写过的,是央企中发电工人的主流部分,他们掌握着技术密集型的发电机组,整体上收入较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主人意识……他们很温暖,一如太阳的种子,播撒下去,就能生长光明,很是理想和完美的‘工人状态’。郑小琼所写的我没见过,但通过您的介绍,我感觉其写的是工人中的另一实实在在存在的部分,可能是纯资本运作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当下仍有,但对工人的吸引力不大了,包括‘农民工’——中国的工人状态正在发生着自己史无前例的变化!”对于第二个问题,刘长明说,太阳城是他的文本中的创造。
读刘长明诗中的劳动者,我发现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太阳城,因此它不仅仅是存在于语言中。“太阳城,是夸父不朽的纪念碑/桃林中熟落的桃子/引燃历史的火把照耀每一个飞旋的日子/穿上工作服/我们喜欢与会歌唱的火焰对话/谈陡河谈唐山”(《太阳城札记》)。这样的诗句,让我看到了电力工人心中的使命感和他们事业的伟大。他们“长煤的风骨/炼水的纯净/二百一十米的烟囱扑啦啦展开大旗/祝祖国和你/光明永驻”。现代工人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体,他们谱写了中国工业的新诗篇:
呵,就在这一千四百年之后
李世民梦中怎么也没有想到
中国,中国竟有一个大唐能把风筝
放飞到香港维多利亚港湾
放飞到英国伦敦的上空
潇潇洒洒地演绎中国经济的
唐诗三百啊
风中扑啦啦飘扬的
那是大唐的海哟
海的风格吸改革开放之灵气
海的胸怀纳国际资本市场之风雨
海的底蕴捧大唐诚信之心
出生十年
便挺拔成了中国电力工业的骄子
大唐,呵我的大唐
仰望你蔚蓝的旗帜
我的眼睛
开始
涨潮了
这首诗题目是《大唐之海——为大唐成立十周年、上市七周年而歌》。诗人要走到历史现实和社会生活的现场中,写出反映时代面貌的诗歌,展现出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这是诗的现代性不可缺少的因素。小溪、游云、落叶、古寺、月亮等经过过去的反复书写,自然累积了诗意在其中,因而所需要的语言的发明相对要少。而穆旦当年所说的“现实的荒野”,比如丝绸之路、比如工矿企业的发展、比如电子设备和网络,比上面的意象处理起来就要难。所以,当我读到刘长明的《锅炉工与中国电》《发电工人》的时候,当我认真琢磨他如何写架线工和输煤工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诗歌的主题的局限性和语言处理现实事物能力的有限性,而刘长明却把这些我平时根本没想到要写的主题写得这么富有诗意。
因为篇幅原因,这里我只写出了这首《大唐之海》的后半部分。如何把企业的发展写得有诗意?诗人灵敏而智慧地把握住了庆典上旌旗如海这一场面,“海”和与之相关的意象的选用使全诗在统一的意象群中展开;同时饱满的情感令“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国际资本市场”等词语入诗而不生硬;并且奋斗当下,拥抱未来的气魄里,文字首先感染了诗人自己“我的眼睛/开始/涨潮了”。威廉·卡伦·布莱恩特在他的《诗人》一诗中写道:“想知道要触动人心/要读者的血沸腾起来的秘诀/先让泪充满你眼睛,/先让你的嘴唇因激情而颤栗”。并且,《大唐之海》这首诗情感充沛地朗诵的话,会更感染人。
总之,刘长明诗集中这一部分让我认识到,了解生活,领受新时代的气场,诗歌才能不断出新。并且让我思考“诗歌如何楔入?如何适应?如何映照这个多变而伟大的时代?如何在物质的绝对挤压中,保持精神的高蹈和独立?”(邱绪胜语)。同时,我也想将霍俊明在《大湾区的精神面孔或诗歌塑形》中写的一段话引用在本文第二部分的结尾,霍俊明说:“然而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内,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和急剧转换的过程中诞生了几乎无处不在的‘痛苦法则’、‘怨愤诗学’,以及流行的社会学阅读,而人们已经忘却了阿尔贝·加缪所说过的‘从未有过一部天才的作品是建立在仇恨和轻蔑之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在其行进终了时总是宽恕而不是谴责。他不是法官,而是辩护者。他是活生生的创造物的永远的辩护人,因为创造物是活生生的’。”(《艺术家及其时代》)
(三)
诗集《太阳的种子》的诗意表达是多方面的。比如第三部分的《红色情绪》和第四部分的《葫芦丝晚唱》里,诗人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山川、风物的热爱,表达了对杰出人物的赞颂,抒写了他触物哲思神游的方方面面。每首诗都意象显著,诗脉通达,所言热爱与希望兼备,真诚与温暖并驱,从中我看到了刘长明在诗人与诗的责任与道义方面,堪称楷模。
《想念圣地》《我歌唱中国的黄河》《从容的中国》《致一位英雄》《面对SARS》等诗歌中,既有对奋斗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的歌唱,同时也不乏对时代问题的讨论。比如针对藏羚羊的猎杀,诗人写了一首《人类,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诗,诗名触目惊心的效果,震撼人心,射向藏羚羊的子弹射向了自己,人类应该警醒。同时诗人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在《听海》中,诗人先写自然中的海,“气平心静之中/耳朵便听到了蓝天与海的共振/和声/流畅而迷人”,然后转入人海之中的共振与和声。在诗人看来“真诚的祝福”、“真情的泪水”、“会意的眼神”都“足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大海”,那是情谊拥抱的洋流,是彼此关怀理解的春水环簇。
读诗集《太阳的种子》,我看到刘长明对世界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他字斟句酌,谋划布局,写意传情。《你是我亲手制作的瓷器》中,我理解到,诗神是诗人“亲手制作的瓷器”,诗神的身体里遍布他“爱的指纹”,诗人要把其抱在怀中,珍藏在心中。是的,一切都是源于诗人的一颗心。这部诗集,以《心灯》开启,以《心路》收合,岁月敲打着刘长明的心房之门,他以充溢阳光情绪的诗歌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