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麟的平凡生活

2022年08月19日

《欢腾的高原》

画家王首麟

《叼羊图》(局部)

孙柏林

我与首麟相识,始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那时他已荣获全国百杰画家之称号,受聘于云南师范大学,收拾好行囊,即将远赴他乡。那晚,好友李星抓我当司机,去看望首麟。其时他的家里乱糟糟一团,行李堆放一地,女儿和几个同学在狭小的厅里吃饭,他却在一面墙上悠然作画。经李星介绍,我与之握手,却沾上了些许墨迹。首麟笑道,初次见面,这些墨宝就当是见面礼了。李星在一旁调侃,说这礼现在可挺贵重。只言片语间,便觉得情趣相投,相见恨晚。友谊从此开始,后来的二十余年间,电话往来不断,我赴滇或首麟回营我们必见。

又一年,首麟回乡省亲,告诉我此次来营时间匆促,见一面吃个饭,第二天便归。我安排两处,一是国际酒店,请一些营口朋友作陪,二是盼盼路边的一家粗粮馆,只有我与李星二人与他吃饭。首麟选择后者,并要求饭后陪他去一下西炮台。席间,首麟大快朵颐,对营口的小鱼小虾赞不绝口,说这些都是梦中美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吃完晚饭,夜色已是深沉。我们驱车前往西炮台,晚风微凉,草色苍茫。首麟坐在向海的土墙上,托腮望着远处的海面,凝神屏气,像是一个雕像。我默默地陪伴他在那儿坐着,感觉他好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状态,眼神中透着一股亢奋。他在琢磨什么我不知道,我在琢磨他是觉得很有趣:艺术家的投入好像和僧人入定一样,那么空灵而又高深莫测。直到将近夜半,首麟方才起身,指着海面说了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啊!”我说:“你这是赤壁怀古吗?”他说:“是,本来想画一幅家乡的秋芦映海,却在方才胸生豪气、芦荻声咽中,想起了赤壁战后的一片悲壮与荒凉。”

后来,回滇没几天,首麟成一大作,国画《赤壁怀古》问世。风格刚柔并济,峭壁之下,二翁并一小舟于江水中漂流,仿佛在自将磨洗认前朝。画坛为之一振。自此方知,作画之苦,万万不是一挥而就那么简单。艺术来自生活、来自心性与灵感,信其然也。首麟创作时真情投入,生活中却颇有情趣。

五年前我去丽江,事先和首麟说一下,让他女儿在网上给我订一个客栈。他说要参加一个画展,就不去陪我了,并说回程时到昆明,他在滇池边以画换一别墅,临水傍山,可以小住。等我到了丽江入宿后,疲倦尚未洗尽,首麟却风尘仆仆从昆明赶来。他说,本来要去参展,结果放在别墅里的几十幅画被梁上君子一扫而空。我替他心疼,他却哈哈一笑,说窃画者或是喜欢,或是转投给喜欢之人。画若有灵,所托亦属其乐也。我说你不心疼钱啊!他说,再画些便是。那几日,他陪我在客栈品茶喝酒,闲来作画,悠哉乐哉,全然没把失画之事放在心上。一日,我出去游玩,回客栈时却见他趴在地板上,和房东的小孩在一张纸上涂鸦。房东的孩子八九岁,童趣盎然。首麟画出唐女出游的树石和人物,小女孩按照他的指点再画两匹肥马,颇有心得。我说这孩子有灵气啊。首麟说学了一上午,大有进步。第二天,首麟有事先行回去。晚上,我发现那幅画被小丫头贴在了茶坊的墙上。其时正好有一伙云南当地的游客入住。品茶时发现了那幅画,惊道,这是王首麟的画吗,怎么贴墙上了?在云南,首麟是省美协艺委会主任,他的画很是有名,属于一画难求那种。客人要出钱买下,老板弄明白原因后坚决不卖。我离开丽江的时候,客栈老板免了我一半的宿费,并千叮万嘱,请转告王老师一定再来。后来我将此事告知首麟,夸他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风范。他很得意地说,名人要有轶事,也要有童心,他这是一举两得。

那次见面之后,首麟开始闭关。听嫂夫人说,他只身一人,深入到云南边镇,白云深处,傣族草房,以知天命之年持续写生半年。我电话询之,他神秘地告诉我,说一年之后再见,将有惊喜。此后一年,首麟音讯皆无。嫂子说,他闭门谢客,潜心作画。待首麟出关,已是翌年春日。其时,中国画坛爆出一条新闻,著名画家王首麟完成百米长卷《边镇集市》。此画全部由线描完成,云南边镇少数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生活跃然纸上,评论家称其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我听闻后为他高兴。他说,这一年累死了,得回营口吃海鲜,解解馋。是年八月间,首麟携妻回乡,送我一卷高仿《边镇集市》图,我十分喜欢。晚上请他们夫妻吃饭,凡营口小海鲜皆上,满满一桌子,两口子吃得满头大汗,直呼解馋。食毕,嫂子拿出一把折扇消汗,我见上有首麟笔墨,拿过来一看,写的是首麟作百米长卷时的心境。首麟说,这一年就是这把扇子陪伴他完成长卷。扇子上的汗渍见证着创作的辛苦,完成画作后,他便在此扇上题写创作过程以记之。我笑问嫂子,喜欢抽软大(软包人民大会堂香烟)吗?我送你两条,你把这扇子送我。嫂子说好啊。首麟笑骂我巧取豪夺,告诉我,将来有一日长卷出售,这把扇子也能换一个好价钱。我正高兴,他却又说,这幅作品他不会出售,将来要捐给博物馆的,你那两条烟钱是挣不回来了,哈哈。

近几年,首麟日渐忙碌。退休以后受聘于清华大学艺术研究院,每年带两班学生,还要坚持创作和参加展会。好在画家心性,无俗念之扰,身体自是健壮。我每每为他担心,他要我放心,并劝我推却俗务,与他一起到处走走,观美丽山水,尝人间美食。前年,我终于经不住诱惑,随他去了西双版纳。那次,他带了十几个学生,入住在国家植物园外。连续十多天,他和学生们(所谓学生,也都是各地小有名气的画家)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白天写生花草,晚上喝酒作乐。我大有只羡画家不羡仙的感觉。

那一次,首麟发现了几株火焰花,连续几天写生,最后完成创作画《红红火火》。相传佛祖悟道时坐在此花树下,故此花又称菩提花,为大吉之花。火焰花画,首麟从不出售,只送友人。题中之意,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西双版纳期间,晚间饭后,我俩总在街上溜达。首麟穿双拖鞋,老头衫大裤衩,一路走过,两旁的商户大都笑着与他打招呼。相中的水果和当地的食品,他随手就买上一些。有几位小老板总是不收他的钱,开玩笑说,大画家能吃他们的食物是他们的光荣。首麟也不计较,乐呵呵说一声回见。第二天便拎着学生们送给他的好酒好烟,挨个分发一圈。我开玩笑说,以物易物,回归自然了。首麟说,易物之时也是易心,多熏染些人间之纯情,所作之画便会浸着烟火,带着灵动。

首麟虽是画家,却又对书法别有情钟。圈内人评价他,说他是画家里书法最好的。我的一些朋友都非常喜欢,说他的书法潇洒自如中又有点飞扬跋扈,装裱后很好看,像是一幅线描画。因此,每次首麟回营口,我都要在饭后让他写字。他也愿意写,有点乐此不疲,还有点自鸣得意。首麟的书法作品为我省下不少的随礼钱,朋友的孩子结婚,送一幅他的字,比封一包礼金更受欢迎。他写书法时一般情况下都有李星在场。李星本也是书家,他更偏于收藏,不像我手散。所以当首麟在外地的时候,如我需要,他便让我去李星处取。为此,常惹李星发火。

有些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紧,轻易不给别人。首麟则不同,起码对朋友们是有求必应。用他的话说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送美人,艺术品一定要送给喜欢艺术的朋友。五年前,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在京为首麟举办委员个展,他邀我去玩。展厅的入口处,首麟挂上一幅书法,很多人驻足看。恰巧,我在人群中碰见一个熟人,《北京晚报》的总编辑任欢迎。任总也是书画爱好者,他得知首麟是我朋友,连说“好”字。最后,任总把我拽到一旁,说首麟的画他非常喜欢,但价格高,买不起,问我能否和首麟说说,把这幅字卖他。我和首麟一说,他便立即将书法从墙上摘下,送与任总。任总大喜,连称受之有愧,并邀请我们晚上去全聚德吃烤鸭。第二天,全国晚报圈内的朋友看到任总发的朋友圈后,纷纷找我向首麟索字,并承诺首麟到各地时请他品尝当地名吃。后来,首麟还真的在新疆和福州、深圳等地接受了我晚报界朋友们的宴请。首麟开玩笑对我说,他因为我当了几回吃字先生。

营口电视台曾有一档节目颇受欢迎,叫《天下营口人》,起因便是首麟。十几年前的一次会议间隙,时任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洪涛和时任站前区委书记李松立谈起营口在外的文化名人,我说到王首麟在京画展一事。高洪涛筹议组织记者分批采访走出营口的成功人士,以激励营口人见贤思齐,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松立大加赞赏,并提出与新闻单位合办这个节目。《天下营口人》节目由此启动,王首麟作为首批被采访对象,使营口市民引为自豪。

首麟虽是画家,却对文学和哲学甚至佛学有很浓的兴趣。我是学中文的,自信对古典诗词有一些了解。但和首麟谈起来却相形见绌。首麟善画唐风汉韵,《唐诗三百首》几乎倒背如流。就连长诗如《蜀道难》《将进酒》等也是一字不差,并有深刻的理解。与他切磋,胜于背诗。有一次说起李白的《静夜思》,首麟认为,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睡觉的床,应该是井床。古人以井为乡,有背井离乡和乡井之情一说,游子在外,夜难眠,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便踱步走向井边,抬头望向家乡的月亮,于是成诗。这个解释听上去合情合理,我深以为然。由此可见首麟的文学功底以及浓郁的恋乡之情。与首麟交谈,虽然大多是乡井俚语,但讨论学问的时候,他却是出言精辟,点石化金。

首麟的思想也是深刻的,时常于平凡生活中语出惊人。一日,我在电视上看到某国学大师在释解道德,便给远在云南的首麟打去电话,让他听听。他却哈哈一笑,说道:“我们现在于山中采风,最是体验道德的真谛。自然为道,顺其自然为德;循之并寻之,道德可得。”脱口而出的几句话,细思极妙。我也曾与首麟出游灵隐寺庙,他凝望缭绕香火,对我说,佛家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边之海本来无岸,佛说有,便是有,可见岸在心中。我辈中人,凡事由善心而动,便皆可成佛。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首麟没有回乡。今年初,鲅鱼圈出现疫情,我突然收到他的一封书信,大感惊讶。信中说,电话和微信虽然使人与人之间交流便捷,但也在感性上拉远了相互的距离。古人说家书抵万金,今人讲鸿雁传书,文字这个东西,常常能将不便出口的话写出来,甚是方便。写一封信,仿佛回到青春时代,心中甚是感慨。信中叮咛安康,读来十分感动。信中,首麟还由衷祈祷家乡平安,越来越好。

首麟离乡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如今凭借努力不懈的追求精神,其大写意画风尤其线描创作,在中国画坛上已是自成一家,成为营口的文化骄傲。但是,唐风汉韵,离不开家乡甜水的滋养,一并交集成画家王首麟的艺术风格。首麟是全国美展的评委级人物,但留在我这个营口老乡心中的,始终还是王首麟的平凡生活。

王首麟小传

王首麟,著名画家。1954年出生于辽宁营口,曾任营口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营口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1999年,作为美术学专家被云南师范大学引进,任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首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云南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云南省高级职称评委,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导师。

王首麟喜读书,擅绘画。幼时家中藏书颇多,其中很多线装书中绘有插图、人物绣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芥子园画谱》等等。1966年同父母还乡故里,从此辍学务农,躬耕之余,唯与书画相伴。于是通读了毛泽东著作、鲁迅全集,背诵了大部分毛泽东诗词。后因擅长临摹、绘制伟人肖像,被招进公社文化站,从事印刷厂的图案设计。

1979年,王首麟随知青大军返城,被分配到了营口化学纤维厂工会当美工,后来调到工厂的保卫科工作。他如饥似渴地读书,临摹古代经典绘画,在揣摩吴道子、李公麟、陈老莲、任伯年的经典线描人物画时,他真正领略到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精髓。而梁楷、石恪、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绘画中的写意精深又对他以后创作的审美取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的中国传统画学之路。

1989年,王首麟参加辽宁省文联组织的青年艺术家西部万里行写生采风活动。荒原探道、天籁听音的万里山河壮游之后,西北的博大、辽阔、苍凉,开拓了他艺术创作的思路;西南少数民族风情万象,触动了他的心灵,丰富了他的创作储备。

1990年,他迎来了自己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奖项,作品《巡逻》获第二届全国卫士之光美展二等奖。1992年,王首麟有幸到北京画院高研班学习深造,在绘画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1993年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作品《荒原古道》。

1996年,王首麟调入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晋升为副研究馆员,任营口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营口市政协委员,西市区政协常委。同时,他的艺术成果也开始全面开花,1994年作品《雅士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作品《对弈图》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山乡记事》获全国写生画展优秀奖,《秋猎图》获中国画坛百杰奖。

1999年,王首麟作为美术学专家被云南师范大学引进,负责建设云南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重点学科、申请硕士点,任云南省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昆明市美协副主席。2001年作品《南疆又春风》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奔腾急》入选全国第五届体育美展。在云南的14年教学和创作研究中,多次深入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写生,以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传统民俗文脉和当下边民的生存状态为主题,创作巨幅线描风俗画系列作品。

2003年,作品《少林神功图》获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同年在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编辑出版《高等美术院校教材——王首麟水墨人物画》《高等美术院校教材——王首麟线描人物画》两本教材,受到全国很多高校学子及同行的认可。2004年,《边镇早市》获首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铜奖,《老姐妹》获首届全国中国画电视大赛银奖。作品《赶集》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7年,作品《边防线上的巡逻兵》入选全军美展,一百二十米巨幅长卷《生民——边镇集市卷》,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精品工程,省文联召开专题研讨会,举办大型展览,出版专集。2008年,作品《节日印象》获第五届西部大地情全国美展铜奖。2013年,被中国美协聘任为首届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线描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出版画册、专集十余部。2010年,出席九三学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书画院副院长。2014年,在炎黄艺术馆举办《大观——王首麟中国画展》,并在全国各大美术馆举办巡回展览。2016年,任第二届民族美术双年展评委,2017年,任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评委,2019年,作品《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1997年,王首麟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2006年,被云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9年,获云南省文艺创作基金贡献奖。

王首麟退休后在北京创办王首麟美术馆及王首麟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年近古稀仍然笔耕不辍,探索求新,不断前行。

王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