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31日
疫情之下,戴口罩让人们进入上半脸审美时代,有颜值自然也要有“眼值”。记者调查发现,原本用于矫正视力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隐形眼镜,特别是彩色隐形眼镜(以下简称“美瞳”)被不少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作为“化妆品”使用。据多个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统计显示,美瞳成为暑期消费季必囤商品,巨大的需求带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然而,美瞳市场乱象也不一而足,过度宣传、表里不一、真假混卖等情况亟待各界关注。
美瞳成为“化妆品” 消费者复购超过口红
“化好全部妆容,再搭配一个好看的’眼珠子’,可以为你的颜值加分”“想当猫系、狐系、鹿系女生,抓紧下单这些爆款了!”……在各类电商直播间、美妆教程视频里,充斥着大量的美瞳商品推广,让不少年轻人心动不已。
据了解,“美瞳”是强生公司专为亚洲市场设计的具有美容效果的隐形眼镜系列品牌,属于专用注册商标,后来被广泛代指彩色隐形眼镜整个品类。
由于直接接触眼角膜,彩色隐形眼镜被我国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卖家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才能合法经营。如果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还需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当前美瞳已成为“颜值经济”的火热单品,市场迎来了爆发期。据同花顺旗下数据智能平台统计显示,约有3.3万余家企业从事美瞳领域业务,其中销售型企业占比达到95%。根据《天猫隐形眼镜行业人口洞察白皮书》发布的相关数据,相比口红20%的复购率,美瞳的复购率高达30%至50%。
高速发展的消费市场之下,美瞳市场经营不规范、消费者投诉也不断进入视野。例如,今年3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在走访摸排中发现,辖区多家眼镜店、美妆店、饰品店在不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不特定人群售卖美瞳。在黑猫等投诉平台上,美瞳相关投诉屡见不鲜。
“当前购买美瞳的群体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为主,学生群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说, 因佩戴美瞳来就诊的人群多为年轻女性,也有部分未成年人,主要症状是眼睛发红、怕光、流泪,特别严重的会有黑眼珠感染,视力明显下降,甚至有后遗症。
美瞳市场存在销售乱象
记者调查发现,美瞳市场乱象较为集中地出现在线上渠道,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一是美瞳被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把美瞳看作普通商品。“彩色隐形眼镜被我国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通俗地说,就是管理最严格的一类医疗产品。”
二是“表里不一”,隐藏或未主动告知美瞳关键参数。基弧、透氧性、材质、含水量都是购买前需要了解的指标,尤其透氧量(Dk/t)是眼球自由呼吸的指标,是影响隐形眼镜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是销售渠道复杂,可能有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其中。除了大众化的电商平台,微商、朋友圈等渠道也成了部分不良商家销售海外美瞳的重要平台。
专家建议尽快规范美瞳消费市场
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同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美瞳,已演变成一种“时尚快消品”。面对各类美瞳市场乱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6月发布选购使用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的提示,提到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与眼组织紧密接触,直接关乎人眼安全,具有较高风险,在我国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在上市前需要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其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业内人士认为,美瞳销售应加大科普宣传。彩瞳品牌moody创始人兼CEO慈然提到,国内的彩色隐形眼镜消费者在如何选择健康且适合自己产品方面,存在比较大的认识空白和误区,品牌应当联合医生等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人士,加强科普,让消费者知道行业标准,以及低劣产品或者不当选择的危害严重性。个别网络平台在产品和资质方面有些欠缺的商家仍然存在,这些产品会给消费者的眼健康带来损伤,品牌也应该承担起帮助消费者健康选择产品的职责。
受访专家表示,对于缺乏资质的生产商、销售商,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监管,及时清除出市场。同时,行业也应加强自律。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认识到,美瞳是一种医疗器械,只有用严格态度来对待美瞳,才能让我们在变美的同时保持健康。
在各方看来,美瞳不应只是款式的推荐,还需要明确告知佩戴美瞳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向购买人验配人说明美瞳的关键指标事项。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列属于医疗器械的美瞳产品,在直播间、社交平台等场域的推广,必须按照广告法的要求,推荐给个人自用的医疗器械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中有禁忌内容、注意事项的,广告中应当显著标明“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显然,大多数直播间以及网购商品宣传页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建议,一般情况下选择美瞳,尽量选择佩戴周期短的镜片,比如日抛,不需要特别的储存和护理,但是成本高。而半年抛、年抛的隐形眼镜,佩戴时间长镜片的透氧性下降,有些细菌清洗不掉,会吸附一些杂质,就像白衬衫的衣领一样。
此外,镜片透明区要达到6毫米以上,国家并没有严格限制。隐形眼镜不能因为简单易得就忽略它的佩戴门槛,欧美国家需要得到处方才能去购买隐形眼镜,国内相对管理较松。针对美瞳佩戴,我们仍需重视健康教育,提升佩戴人安全风险意识。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