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中奖品不发货 价值不符货不对板

网络盲盒靠谱吗?

2022年09月09日

“商家做活动,手机只需59元。”浙江嘉兴居民李先生近日用手机刷视频时收到一条弹窗广告,他点开推广界面,结果显示其中了一部手机,但需要支付59元。李先生在半信半疑中完成了支付,推广界面却变成了拆盲盒。他点开一看,是个手机壳。李先生想退款,客服告知“盲盒由于特殊属性,开启后无法退款”。

天津居民王先生前不久收到一条190多元的扣费短信,原来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玩手机时看到“0.01元抽盲盒”的广告,下载App后才发现,只有首抽是0.01元,必须三连抽,后面的两抽都是原价,孩子没注意付了款。王先生找客服,也被告知“盲盒因为商品属性无法退款”。

和他们一样,不少人都遭遇过时下热门的网络盲盒“陷阱”。所谓网络盲盒,多指在电商平台或盲盒应用上,以“低价”“捡漏”“保底”等为噱头,销售盲盒类商品。

网络盲盒靠谱吗?记者调查发现,网络盲盒中充斥虚假宣传,“19.9元用上华为手机”“9.9元搏一搏”“开盒必中苹果产品”……商家用这些话术诱导用户消费,可用户花几十乃至数千元购买的盲盒,里面可能只是一个挖耳勺。此外,抽奖概率不靠谱、抽中奖品不发货、价值不符、货不对板不能退款等情况,也被诸多消费者吐槽。

随意调整概率

显示并非为真

记者注意到,做网络盲盒这门生意程序简单,网上有不少搭建盲盒小程序、App教程,只需花费几十元便可搭建一款盲盒小程序,有的甚至可以免费搭建。

记者花49元在某虚拟产品商城购买了一款网络盲盒小程序,根据教程,只花了十多分钟便将小程序搭建完成,开通支付设置后便能正常使用。在盲盒商城后台记者看到,不管商城界面显示概率为多少,商品抽中概率均可自己调节。

8月22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盲盒App调查情况结果,根据对10款盲盒App抽选的盲盒商品概率测算情况来看:盲盒星球获得隐藏款的概率为0.6944%;元气魔盒获得最高奖项的概率仅为0.0007%。但这是在假定成立的前提下计算的,实际平台在设置概率时是否会根据高价格的商品设定更低的概率、是否会及时补充被抽走的商品,消费者不得而知。

以元气部落“这箱有礼”盲盒包为例:如果想要中得终极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7.1万余次,花费492.8万余元;特级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4700多次,花费32.7万余元;高级奖项特定商品,平均要抽39次,花费2600多元。

记者发现,在一些盲盒App中,还有提示卡、透视卡、复制卡等道具,在抽盲盒前使用,就可以提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提高抽中大奖的概率。不少网友花了大价钱购买各种道具,结果一无所获。

除了抽奖概率不靠谱外,抽中奖品不发货、价值不符、货不对板等情况,也被消费者频频吐槽。

通过网络盲盒,能不能买到真货?记者进行了实测。

在一款名为魔趣盲盒的App中,记者花39元购买了一次“数码闷包”的抽奖机会,该盲盒在可能获得的奖品界面列举了几十种奖品,其中最便宜的是价值39元的市场上某款知名科技公司的蓝牙温湿度计,价值贵高的是一款1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但记者抽奖后,发现奖品是一款多口充电器,且商品名称在各电商平台均未检索到。

收货后记者发现,该款充电器没有3C认证、安全指标等标志,其提供的官网地址也无法打开,客服电话显示为空号。询问盲盒客服,对方回复说,“按照市场定价肯定物超所值,但品牌信息不方便透露”。

此外,记者随机选择了其他3款盲盒App,遇到的情况与之类似:发的货物不在公示的可能抽到的盲盒商品中;质量差,包装不符合规定,无法确认价格;联系不上厂家客服。

多方治理整改

强化平台责任

对于通过盲盒应用后台暗箱操作、设定不公平售后规则的行为,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认为,此类App可能涉嫌违法甚至构成刑事犯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时不得有以下情形,如所设奖项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等。而且,若商家暗箱操作或系统真实中奖率远低于商家公布中奖率,涉及数额达到一定标准,还可能涉嫌虚假广告罪。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说,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网络盲盒零概率中大奖却宣称能够获大奖的宣传行为涉嫌欺诈。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网络盲盒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外部监管应和平台经营自律相结合,防止网络盲盒成为“网坑盲盒”。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