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人间一轮秋

2022年11月25日

黄晶

踏进九月的门楣,仿佛上苍按下了快进键:炙烤的骄阳疯狂了没几日,一阵秋风就送来了新凉。放翁“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的清爽怡人还没来得及感受,“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白露时节就接过了孟秋的接力棒,一步就迈进了仲秋设计好的场景中。静夜凭栏,皓月当空,银蟾光满,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仿佛带着梦幻的翅膀,悠悠然步入一片缱绻的宁谧。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对于月亮的喜爱,我们华夏民族由来已久。可惜,在童年的印记中,月亮就是月亮啊。只是一个夜晚高悬于九天之上的天体。夜夜常伴,何其自然?尽管每逢八月十五,一家人也在庭院中的葡萄架下团团围坐,爸爸妈妈抑或爷爷奶奶讲起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无论怎样的绘声绘色,但说实话,所有的心思都在圆圆的月饼上。咬上一口,满满的甜蜜中还掺杂着青红丝的微苦。所以,总是怨恨做月饼人,总是浅浅地下嘴,露出青红丝的馅料不是被连根拔起,就是将大半块月饼偷偷丟掉。几番折腾后,剩下的入口的其实只有四边了。物质匮乏的七十年代,能吃上一块完整的月饼何其难,只知道品尝甜蜜,不知道苦涩后的甜才是真实的甜。如今,各种口味,各种馅料的月饼琳琅满目,却再也不去关心馅料里还有没有略带苦涩的青红丝了,因为甜得近乎发腻的月饼已不再是中秋节的独有仪式感的代言了。甚至像我一样有着发胖恐惧的现代人早已将其列入禁食名录了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葡萄架上的明月照亮了周遭。月圆之夜的美味怎么能少得了满架的葡萄呢?似串串紫色的水晶,一颗入口,那紫色的甜蜜迸溅出来,所有的甜蜜都在口中,所有的苦涩都无影无踪了。剪下来洗净的不是我的最爱,于是,趁着大人不注意,我悄悄潜在树墙下,伺机而动,那些尚悬挂于架上的幸存者们躲过了爷爷锋利的剪刀,却命丧于我的唇齿之间。我是多么享受那偷来的味道呀,在我黑手下幸存的葡萄,早已星星落落,残缺不全了。第二天,当然逃不过爷爷的一顿训斥。懂得分享,光明正大,是爷爷教我处世为人的原则。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举头望明月,月仍在,夜常来,那被我黑手摧残的葡萄架和被训的滋味早已封存在了记忆的深处。那时还真不知道鲁迅笔下迅哥月夜偷豆的桥段。他说再也没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了。是的,我似乎再也找不到那夜葡萄的味道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九月池塘里的荷花多半都结成了果实,时光如水般流走,犹如红颜消逝,这秋日的风景,和去年是多么的相似呀!王昌龄笔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采莲姑娘不见了娇俏的青春容颜。若耶溪边,笑隔荷花共人语的采莲女,尽管“日照新妆荷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也不免发出“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的一声慨叹。

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常抚摸着苍茫的夜色,在彷徨中裹挟一种莫名惆怅,也曾常常眺望着遥远的远方,在深夜的思念中泪眼模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远在异乡的亲人们,此时是不是和我一起共此一轮明月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再是停留在考试卷上冰冷的答案,而是身在异乡求学工作的女儿和弟弟们心里最深的挂念和感怀吧?

年轻时,我也如他们一样,想逃离家乡出外闯荡,而如今,守着父母,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和最温暖的事情。眼前的妈妈满头霜花,腰身不再挺拔;身边的爸爸,目光不再严厉,甚至多了几许温和慈爱。目光如月光,目之所及,皆是温暖和温馨。中秋的月夜是娇媚的,人生之秋的感慨是复杂而多味的。举头望月,顿觉远离了凡尘,滤去了世俗的喧嚣与浮华。

今夜,让我们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怀着释然的心境,静守着中秋月夜的明朗,与吴刚对饮,与嫦娥共舞,共享这佳节团圆时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近千年来中秋之夜最温暖的祝愿。

把祈愿捏成一枚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在如水的清辉中,聆听月下感动季节的旷世乐章吧。

(作者系营口市第一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