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市之力 汇全民之智

聚焦项目建设 锚定辽宁振兴营口之战

2023年01月29日

市发改委

聚焦项目建设 争当新“辽沈战役”突击队

实现投资规模和增速双突破。全面统筹项目建设,采取现场办公、集中开工、项目拉练等举措,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按旬、按月、按季推动项目建设,实现规模不断壮大、速度全面提升,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目标。

实现项目数量和质量双突破。围绕重大规划、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聚焦市级项目管家精准帮扶方案,强力推动33个总投资1675亿元重点项目加快工作进度;聚焦省政府实施的“15项重大工程”,会同12个牵头部门强力推动184个总投资2015亿元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两大战略,强力推动172个总投资1555亿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着力在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快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确保全年开工项目750个以上,亿元项目330个以上。

实现央地合作广度和深度双突破。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与鞍钢、华能、中交等央企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深化合作,形成“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格局。加快推进陆上风电、中交营口LNG接收站等16个总投资353亿元的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落实清洁取暖示范城市、中船海装风电主机和叶片装备制造等40个总投资184亿元的一批新建项目开工条件;加快开展海上风电、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等40个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的一批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在全省央地合作工作中争当排头兵。

市商务局

向项目进发 起步即冲刺

坚决扛起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0%的责任,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等重点领域,包装内资项目354个。每月谋划开展一次外出招商活动,集中开展8场上门招商。紧紧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央地合作等举办精准对接活动。

坚决扛起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的责任,全力扩大外资规模。加大外资企业和项目支持保障力度,扶持引导现有405家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重点推动润新商业、可口可乐等重点企业增资2000万美元。包装56个外资项目,瞄准日韩、东南亚等RCEP重点国家及德国等欧洲国家,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头部外资企业,每季度策划一次境外招商活动,重点推进20个总投资13.12亿美元的在谈项目。

坚决扛起进出口增长6%的责任,加快培育外贸竞争优势。通过加快高新区、营口大石桥经济开发区2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鲅鱼圈区、自贸区2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壮大自贸区等2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11个海外仓,大力扶持东盛实业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组团出海,再挖掘培育80家、累计超900家外贸企业,力争外贸企业数量增长10%,确保进出口总量增长6%、稳定全省第3位次。

坚决扛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的责任,千方百计释放消费潜力。紧盯312户限额以上企业,抓住184户限额以下样本企业,持续浓厚消费氛围,激活消费潜力,实施“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围绕汽车、汽油、家电等大宗商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发放惠民消费券,组织百场以上的“魅力营口,乐享生活”主题促销活动,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坚决完成全年7%的增长目标。

市工信局

以项目为中心

为企业谋发展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谋划。主动作为,快速行动。迅速统一思想、做好规划,立足全市工业产业现状,以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为载体,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依托,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以提升头部企业配套能力为任务,谋划储备一批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保持工业项目滚动发展。迅速展开行动。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做到“负责领导、责任人员、完成时限”三个明确,抽调精干力量,确保人力物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全力以赴抓细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协调新建、续建项目开工;二季度实现“双过半”,平稳有序推进项目;三季度实现“稳突破”,找差距、补短板,攻坚克难、迎头赶上;四季度实现“收好官”,全面完成年度目标,画上圆满句号。

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放管服”工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进度、管理。协调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项目,解决涉及指标问题;保障营口建发盛海公司多金属综合回收技术升级项目,顺利开工;加快辽宁鼎际得公司高端新材料项目,前期论证和签约。

市自然资源局

以项目为要

保障资源要素需求

坚持项目为要,全力保障资源要素需求。有效盘活存量土地。以“五块地”集中整治为契机,持续推进存量土地盘活,科学利用两年来的整治成果,让“沉睡的土地要素”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以“土地存量”撬动“发展增量”,全力助推项目建设攻坚突破;积极争取新增用地规模。紧盯项目需求,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做到新增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坚持规划引领,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用地空间布局统筹。本部门将提前介入、统筹谋划、主动服务,将把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实施的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到《营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一张图”当中,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留足留够用地规模。推动辽河文化产业带规划实施。重点强化老城区在“两核两带”空间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全力支持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优化项目策划生成流程。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坚持改革创新,有效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工程规划审批再优化。全面优化“一书两证”审批流程,实现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规划许可两项业务一次申报、同步受理、并联审批、同步推进,落实“多测合一”制度。

市住建局

全力投入东北振兴、

辽宁振兴的营口之战

多措并举,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持续完善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去库存联动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分析,做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加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力度,从源头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烂尾”现象产生;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精准施策,切实打造城建项目精品工程。紧紧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民生项目落实;未雨绸缪,积极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全力推进各类城建项目进度,努力把城建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人民满意工程。

聚焦保障,不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严厉打击建筑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落实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告知”“一体化监管”和监理报告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持续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工作,使审批流程高效便捷。

鲅鱼圈区

紧盯项目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抓项目。充分发挥港口核心战略资源优势,使港产城融合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支持港口有序推进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码头及深水航道建设。搭建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交易平台,打造东北粮食集散交易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

围绕“三大板块”建设抓项目。通过新能源产业集群、物流枢纽产业集群、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三大板块”建设,带动先进制造、物流贸易、旅游、金融等产业提档升级,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抓项目。以创城为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围绕南部城区功能完善、中部老城区微改造、教育卫生交通三年提升行动等精心包装谋划项目,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中小学和党校、智慧公共交通等项目建设。

围绕招商引资储备项目。以辽港、鞍钢、华能等龙头企业为牵动,以中交海投、中交广航、中国物流、中国矿建等央企为重点,持续深化央地合作,积极利用创新示范区金字招牌吸引储备项目。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抓项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紧扣“两个健康”主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畅通政府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机制,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民企投资热情,为营口争创国家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做贡献。

盖州市

直面挑战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

坚持政策为大,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围绕2023年国家投资方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政策窗口期,重点围绕现有企业、新能源、港产城融合,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为抓手,以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为重点,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招商活动。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切实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决定盖州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来抓,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抓龙头、建基地,做好配套服务,延伸葡萄、海蜇产业链,拓宽增收链。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盖州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

坚持环境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高质量项目谋划专班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力推动审批业务全流程“一网通办”,落实好项目管家帮扶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问题,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土地等卡脖子问题。

大石桥市

真抓实干

争当项目建设排头兵

当好企业“保姆”,壮大经济发展“动力源。加快政府职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通车制度,畅服务通企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重点开展银企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上项目,确保民营企业以最快速度焕发活力。

当好项目“管家”,激活绿色转型“加速器。充分发挥高质量项目谋划工作专班作用,切实解决项目开工“最后一公里”和“临门一脚”问题,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投资102亿元的1314兆瓦风电等23个超亿元项目。重点推进投资22亿元的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蒙东分公司500兆瓦光伏发电等87个项目。

当好环境“护卫”,夯实招商引资“基本盘。全力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营造“安商、富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用活用好“容缺办理”“拿地即开工”等10项“硬核”举措,巩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成果,巩固提升“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围绕镁制品及深加工和金属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流等优势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有税收、无污染、肯投入的项目,完成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实现内联引资8亿元。

老边区

抢开局

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更高的站位抓项目。扎实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域外优质国有资本。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利用现有网红经济新销售渠道发展消费品工业,鼓励支持小企业抢占虚拟市场。

以更新的理念抓项目。紧盯国企、央企投资方向,充分利用区位、物流、成本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招商;项目化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力推进日钢营口中板高炉置换料等项目;大力发展夜经济。

以更好的机制抓项目。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在兑现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审批效能上发力,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确保全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按时完成年度固投任务;出台《老边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农村建房发展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让农民自由迁移、让资本自由流动,变农房为厂房。

以更优的环境抓项目。提升城市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创城攻坚冲刺,重点推进“老大一体化”、庄西线改线、营口客运东站维修等项目,以城建项目的优化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打造最低成本优势。巩固“近采近销”成果,降低采购成本。提供最暖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诚信体系,加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站前区

聚焦目标任务

确保首战告捷

吃透精神,实现突破,狠抓贯彻落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八大战役”,制定站前区161项工作任务清单,以“四大行动”为抓手,“八大计划”为保障,着力在重大项目招引、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力做好项目工作。

转变作风,敢于斗争,大抓项目攻坚。全年计划开工项目55个,当年投资35亿元,增长12%。计划包装项目60个,新签约项目103个。具体措施:以旧立新。围绕辽河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对列入拆迁范围的陶瓷城进行项目再包装;腾笼换鸟。促进辽河文化产业带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异地新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打造高品质滨水休闲活力带,激发更多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动能;释放存量,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拼抢争实,全力以赴,紧抓经济发展。实施服务业提档升级行动。持续推动消费增长,成立餐饮、装饰、零售等行业联盟,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推广联盟集中平台结算,开展系列性促销费活动,为联盟业户量身打造小额金融信贷。实施重大项目招引行动。围绕全市的招商图谱和重点产业,确定招商方向,制定详细招商计划,实现重大项目新的突破。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大政府投资建设力度,谋定城建计划、土地出让计划、征收更新计划,实施PPP城市更新项目等,鼓励国企民企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发展。

西市区

锚定项目建设

甩开膀子拼三年

深入分析、精准确定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确定的工作目标,科学分析区情实际和发展机遇,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目标。

立足服务、落细落实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上项目。围绕主导产业招项目,把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光伏能源等主导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围绕闲置资源招项目,统筹推广全区土地、厂房、楼宇等资源,依托城市更新、完整社区建设等政策优势,大力引进科创、金融、商贸、民生等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地。对前期项目抓对接、保开工,加强项目沟通对接,提前做好规划选址、土地预审和环评立项等工作。对在建项目抓进度、保节点,盯住时间节点,倒排项目工期,着力解决土地、融资等瓶颈问题,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对竣工项目抓配套、保投用,全面做好基础资源保障和上下游企业配套建设,确保竣工项目尽早形成有效投资。全力以赴优化服务环境。做好要素保障、做实企业服务、推进智慧建设、推进监督保障。全力以赴抓科技创新。抓好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引进。

落实责任、脚踏实地攻坚突破。实施链长制度,全面推进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工作清单和任务清单,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工作落实;建立考核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及时通报约谈;加大项目工作考核权重和分值,切实把考核的压力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动力,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

一切围绕项目干

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加快通道建设。推进总投资20亿元辽宁营口陆港枢纽重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项目建设;推进外向型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5.6亿元辽宁供销国际冷链枢纽项目等10个重点外向型项目建设,引进保税维修、进口粮食深加工、保税混矿等产业业态;完善外贸服务功能。打造外贸综合服务产业园区,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对接RCEP等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推动进出口贸易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加快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申建步伐,提升综保区口岸功能;完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功能,出台《跨境电商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形成产业集聚新高地。以科技创新拉动高端项目集聚。推进辽宁枫泰实业“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附件项目”等12个高端项目;推进4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包装推进12个安全应急装备制造项目;以数字化改造推动项目升级。打造全国首个自贸区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数字赋能;以央地合作带动项目落地。

再造创新发展新优势。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创新项目配套服务方式。为全市项目配套工作提供创新样板;提升项目建设帮扶水平,促进项目加速建设。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真抓实干 挑重担

坚持围绕项目干。今年项目建设的目标是:计划开工各类项目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全力推进金辰股份中试基地、福斯高性能润滑脂、昌成药物中间体、中翔实业硫磺产品等项目建设提速提质;重点推进总投资91.49亿元的建发盛海多金属矿综合回收等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14.9亿元的冶金化工区5.97平方公里回填与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扩充发展空间,全年力争实现不少于20个精细化工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化工项目有效投资达33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5.6%。

坚持立足优势招。依托央企、民企、外企和园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及配套等优势,聚焦“四大主导产业”“七大产业集群”,力争在外资招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园区已有省级化工产业区优势,大力推进以润滑新材料及相关产业链式招商;依托华能、三峡等央企、大型地方重点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推动以商招商;积极盘活园区存量土地、工业厂房等闲置资源,实施嫁接式招商。

坚持盯着环境抓。良好营商环境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沿海产业基地将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服务大厅职能,为企业入驻和项目建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项目服务的现场感,一对一、面对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