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
精准发力,“点、面、线”全域绽放
大石桥市文旅广电局按照全市“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大会”部署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旅游从传统观光到微休闲度假,从开发滞后项目到精品项目发展,从景区独秀到“点、面、线”全域绽放的高质量发展。
谋划项目建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按照续建、新开工和储备三种类型确定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并纳入项目库管理,项目库实施动态更新。实施文化惠民战略,发展中心区旅游。把蟠龙山风景区发展成集书画、奇石、文博、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文化旅游集聚区;把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包装开发,进一步提升现有古人类博物馆和古人类遗址文化公园接待水平。立足山区特色,发展东部沟峪旅游。重点抓好黄土岭镇木兰山庄、周家镇青山谷、瑞丰采摘园及建一镇铜匠域村的玫瑰花谷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山地远足区域,建设森林氧吧,打造沟峪旅游产业集聚区。挖崛水乡优势,发展西部湿地旅游。重点开发旗口设施农业园区游、高坎鱼米产业基地游、水源鲜族特色民俗游、沟沿、石佛辽河长堤风光游四条经典旅游线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模式,加快采摘园、垂钓园、水库休闲中心、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要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打造旅游品牌效应。着力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等旅游商品,使旅游购物成为我市旅游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重点扶持开发剪纸、雕刻、镁石、营口玉、虹鳟鱼类、酒类饮料、食用菌、鹿茸、蚕丝被、轿顶驴肉、大米、博洛铺小米等特色旅游商品。
整合资源贯彻落实,打好多措并举组合拳
“老边区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们将着重在建机制、强产业、抓项目、优环境、搭平台上聚力。”老边区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岚说。
紧扣田园生态新名片、乡村文化新传承的功能定位,制定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文旅产业全链条锻造,通过开展招商洽谈、旅游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培育老边区“绿色游”“红色游”“夜色游”等文旅品牌,不断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集聚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积极构建多元文旅休闲业态,重点是要做好东岗子村葵花民宿小镇、野草河湿地景区、江南花灯小镇、老爷庙烧烤村等项目拓展和整合,着力打造好乡村文化名片;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好“活态文化”,加快推进满铁侵华历史博物馆建设,着力打造好红色文化名片;要讲好营盐故事,做好百里盐滩和运盐古道遗迹景观梳理和场景雕塑,推动婚庆旅拍、文化考察、研学探索等业态创新,着力打造好地域人文名片。强化提升网红文化体验,要充分挖掘老边网红小镇发展优势与文化潜力,积极推进“盘海营之夜”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怀旧老城慢生活,活力网红故事多”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着力打造好网红文化名片。做强“夜游、夜娱、夜秀、夜购”品牌,积极服务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开业,进一步扩大路南镇“趣”露营草地乐活节、柳树镇光影文化市集、老边街道办事处网红夜市、老边区网红直播节等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丰富假日和夜间文化旅游市场。积极构建品牌矩阵,围绕“游美丽乡村、赏四季花海、瞻历史遗迹、品老边味道”,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参加推介展销活动,借助更多平台和渠道加大文旅营销推广,不断打开老边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让历史文物说话,让老港述说历史
2023年,站前区教育文化旅游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项目建设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辽河文化产业带总体规划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融合发展、文化引领、产业为要”的发展思路,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核心,深挖辽河文化的“根”和“魂”,讲好营口“老”故事,写好创新发展、品牌打造、产业建设三篇大文章。一是让历史文物说话。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19处,全部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我们要整理文物脉络信息,让文物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文物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站前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伟告诉记者。二是让老港述说历史。抢抓建设辽河观光带机遇,依据历史史实,把消失了的码头重新挖掘出来,让美丽的辽河岸承载记忆故事、记录时代脉搏。同时,依托造纸厂旧址鉴证创业、依托北三村生态景观资源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等等。充分挖掘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元素,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不断完善全域旅游模式,切实将历史文物、老港老厂遗迹、老式建筑等历史遗迹和城市商务、农业农村沿河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沿河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康养、购物等环环相扣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拓展优势资源,实现文旅工作新突破
2023年,西市区文旅局将以文旅项目为抓手,围绕文旅融合的发展目标,拓展文旅产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实现西市文旅工作新突破。
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结合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对接市有关部门做好海口检疫医院修缮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及后续史实资料的挖掘工作。将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西炮台遗址等红色地标一一呈现,丰富市民游学、研学新体验。利用好文化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工业+影视融合业态,推进东北钢琴乐器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东北钢琴艺术学院和乐器博物馆,进一步提升东北钢琴的企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园区作为“河海影视港”特约拍摄基地之一,也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业态。发挥老街带动效果,促进文旅消费市场。推动老街1861文旅美学商街区项目,除文化旅游功能外,更加注重商业的氛围和功能,构建美学场景、夜游文化IP、网红打卡地、奥特莱斯等潮流元素,目标是聚集周围150公里内人气,实现旅游+商业+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商业集聚街区。力争早日实现为滨城百姓提高优质、高性价比的旅游购物新体验。强化对外宣传,做好文旅推介。加强西市自然资源、历史建筑、文化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将陈氏面塑、靳氏剪纸、崔氏彩纸风车等具有西市文化基因,展现西市生活之美的的非遗项目推介给全市人民。
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是西市区文旅产业发展多元化资源优势。西市区文旅部门将深挖历史底蕴,助力文旅融合,带动文旅项目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