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5日
喜欢独处的文人,多是内心足够强大者。他或她,在无人打扰的独处中怡然或悲伤着,且温婉地自行消化孤独,然后将其作为储备,助长心灵的拔节与怒放。这种自我成全,不是孤芳自赏,是生命小我凌驾于命运之上的盎然,这也是麦阁诗集《自我影像》散发的淡淡清辉。“纤思融入小句里,容它滚滚红尘”俨然是麦阁沉醉于诗的一种享受和得到。
一个怀旧的女生
诗集中,《青草童年》辑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穿越式勾勒,那些深入骨髓的经历,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无比的丰盈与美好。
诗中有她儿时诸多情感的外延,这些蛛丝马迹借诗句张开如花的触角,从成人的视角写童年,娓娓道来的,都是如花的心事与旧年芳颜的青涩与明丽。
《初夏》小诗中“村庄上布匹一般的寂静”诗句,道前人所未道,读来令人心平气和却又倍觉温润;《不醒的种子》一诗,却蕴含着颇深的哲理和对人类返璞归真的强烈期待。“不醒的种子都有一颗,不易被打搅的心”,怎样敏感的内心,才会写出如此钟灵毓秀的诗句来;她在《一个人走》诗中,率性地将童年与青年甚至中年融为一体,以穿越的笔法,陷于回忆,又从回忆中走向未来……
从麦阁的诗中,能感觉到身为女子的多面性、立体性,还有江南女子刻在骨子里的温婉与浪漫。文如其人,诗亦如是。这些小诗,委实是“自我影像”的重现,给读者一个独处于诗中的如兰女子,她在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不从俗的路,这条路,是属于诗人的路。令人欣慰的是,她于诗一途不是寻而未得,而是摸索到了未来,并且将会走得更稳更好。
麦阁,这个透着泥土芬芳的名字,让我起了好感。如此念旧的她,萦绕于心的是她的真诚与善良!
一个童真的女生
《旧信》一辑,较之于《青草童年》,风格小有改变,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如何保持热爱,在麦阁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一种黄昏》呈现给读者的,不是夕阳的叹息,而是环境描写与心境在某一瞬间融合的洽然。在这首小诗中,麦阁的心音是这样流淌着的——“一切都仿佛在沉默中怀着理想……也悠远,也膨胀……”生而为人的千丝万绪,于诗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富矿,淘也淘不尽。当意念里的花絮纷纷扬扬,有些留得住,有些留不住,留得住的,便成了笔尖下或妖艳或高洁的花朵。
最喜欢这辑中的《独自摘凤仙花的女孩》,它打动人心的不是语言唯美的白描,而是发自于心的指尖的盎然——“神情明亮,心中的喜悦,无人分享”。此一句,当真是说中了太多人的心事。人啊,总是希望有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这种心有灵犀不是指男女情爱,而是类似于伯牙子期般的心心相印和满心交付以及彼此毫不猜疑带来的镇定。
《经过的风中》也是首耐人寻味的小诗。其间写到“燕子在少女的村庄并不孤单”,诗味浓郁且新颖,而写“天空云团像那些还没有来到的日子,在一阵经过的风中,说散就散”则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伤,属于诗人的感伤。
想起新诗的百余年,便想到了旧体诗词,花间也好,婉约也罢,便是豪放一派,不也青史留名了吗?每个诗派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对花流泪,对月伤情的小女人情怀是麦阁的诗属性,类似李易安的婉约派。其实,新诗中也确实可以分为诸多流派的,不是吗?
麦阁的诗,属于清新一派,不是新月派,也没有刻意吸人眼球、博得他人关注的卖弄,而是老老实实地写心情,不失为一种单纯与可爱。
一个执着的女生
“一些尘埃在自行消散,我接近一颗露水的透明”是麦阁诗集第三辑中《致诗歌》的结句,其间藏着诗人天生的忧郁特质和敏感的触觉,这些纤情细意,并不妨碍作者爱诗的清灵和她对生活烟火的钟情。
四辑“是否,这就是爱”中的《答案》一首易引起读者共鸣,诗中写到“静心看一看花朵或河水的幽深,看一看古老的光线和千年的流云,那时的她,总想要很多答案。”哪一个年轻人没有过类似的心境呢?至此,诗歌完成了一种超越小我的相通,抵达人心的便是这种小美好,不惊天动地,但是撩拨着你的心跟着跳呀跳。
现实中,诗人多是孤独的。他们很少找得到知音,唯有在诗中得以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也许,诗人在久长的“夏虫不可语冰”中渐渐习惯了诗意的表达;也许,诗人在累月的“井蛙不可语海”里养成了笔尖倾诉的习惯。悲也好,欣也罢,千情万绪,都被麦阁的笔尖驯服,成为思想的驰骋。不过源于写诗的人,都有颗纯粹的心,干净透明,以此养育自己的文字。倘若融入了沸反盈天的生活,诗意也就慢慢消磨。一个人执着于任何事,都会在他所执着的事情里得到收获,这便是“天道酬勤”了吧。
麦阁的诗,整体来说有种小家碧玉的雅致。她的诗,有种空谷幽兰的隽秀。这本诗集,不是璀璨的太阳,也不是耀眼的牡丹,它是夜空中那颗嘒彼小星,带着一种自述式的格调,渗透着作者的心之汪洋。正是这些葳蕤的小绪,在晚春四月的流光里溢彩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