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7日
插图:夏立新
高文林
现在,只需打开购物软件,滑动屏幕,粽子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外包装和各种奇特的口味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繁荣。蛋黄的、鲜肉的、豆沙的……女儿总是要尝试各种自己没有吃过的粽子。然而,对于这些口味,我始终是吃不惯的。那只属于奶奶的红枣糯米粽,成了我心中粽子唯一的味道。今年的端午节还是来了,而那个每年都会给我包红枣糯米粽的奶奶,却再也不会出现了。
小时候的夏日,阳光透过翠绿的竹篱,洒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我身穿一件碎花连衣裙,跳跃着追逐蜻蜓。奶奶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手中拿着一片嫩绿的粽叶,轻轻地抚摸着。我好奇地走近奶奶,看她专注地包粽子。奶奶一把捧起一碗洗净的糯米。我仿佛听到那粒粒糯米滴水的声音,清澈纯净。她把糯米撒在粽叶上,仔细地将每一粒糯米摆放妥当,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奶奶像是一个魔术师,将粽叶轻轻地包裹起来,紧紧地捏合压实,再系上漂亮的蝴蝶结。很快,一只只小粽子堆成了小山。
我问:“奶奶,我能和你一起包粽子吗?”奶奶推了推老花镜,抬头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小孙女这么懂事啦?来,先拿一片粽叶摊在手上。”我像模像样地模仿着奶奶的动作。可是没有一会儿,我就开始玩起粽叶来,将它折成小船的形状,想象着它在水中航行的场景。我把糯米铺成了沙滩,仿佛那些沙粒正诉说着海浪的心声。奶奶看我无心包粽子,糯米和水碗被我散落了一地。奶奶没有责怪我,还跟我一起编起了故事。
童年的记忆里,那只航海的粽叶船的故事不知道编了多少年的续集。有了弟弟、妹妹之后,那个故事还在继续。像是我们家端午节的传统一样,由我和奶奶创造出来的那只小船,一漂就漂了十几年。那些岁月里,奶奶就是我们的孩子王。从来都是笑眯眯的模样,而她慈祥的笑容,也牢牢地“焊”在了我的记忆里。
长大后的我,不再愿意整天围着奶奶转。读书、恋爱、工作、结婚……丰富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让我再也想不起那只航行在大海上的粽叶船。
“她老了,昨天做完饭煤气阀都没关!”三叔的一通电话惊得我赶紧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当我出现在奶奶面前时,她却一直在埋怨:“哎呀,谁还没有个健忘的时候,你们不要这么夸张,我还没老到那个程度。”我们半信半疑,但始终拗不过倔强的奶奶。片刻过后,家人都散了。我也只能说服自己相信奶奶的话。然而,我们都不曾想过,奶奶是真的会老的。最怕的事情还是来了。这一次是警察送她回的家。奶奶出门买菜,回来的时候却不认识路了。我们一直觉得她身体很好,却忽略了人的大脑也是会退化的。“阿尔茨海默症”——这是我们都意识到了的结果,但奶奶被确诊之后,我们还是无法平静。奶奶真的会变傻吗?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是的,她从忘东忘西,一直到——忘记了我是谁……
那一年的端午节,我和弟弟、妹妹商量着再陪奶奶包一次粽子。这一次,粽叶、糯米和大枣由我们来准备。我们把奶奶搀扶到了石凳上。这一次,我们没有糟蹋粮食,都认真地包起粽子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可以熟练地包粽子了。突然,奶奶玩起了手中的粽叶。“小姑娘,你看我折的粽叶船。这些糯米像不像沙滩?”难以言喻的悲伤涌了上来,那些强忍住的眼泪,再也不受我的控制,弟弟也默默背过身去。我们哽咽着,陪奶奶说着那些烂熟于心的老故事。而那个刚刚脸上还带着困惑和迷茫,迷失在无尽的迷雾之中的奶奶,恍然间,也变得格外清醒和兴奋。虽然她已经认不出眼前的“小姑娘”,可无论她的记忆怎样消失殆尽,她与我之间的灵魂纽带永不会断裂。她的爱与教诲塑造了我的成长。即使她已经无法回应我的呼唤,但记忆里那只航海的小船也永远“焊”在了奶奶的心里。
那是我与奶奶一起过的最后一个端午节。之后的日子里,有时奶奶看上去像是有所好转,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多,时不时还给我讲一些我的儿时趣事。我跟爸爸念叨:“奶奶真是争气啊!”可是爸爸却低头叹气,没有作声,终没有勇气说出“回光返照”那四个字。2023年1月31日,正月初十,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
昨天,要不是女儿张罗着要五彩绳,我完全都没有嗅到端午节的气息。之前的端午节,总是奶奶提前一周就开始张罗包粽子,让三叔挨家挨户送。今年,三叔的电话却没有响过。“传统节日还是要过的嘛。”老公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道。他拿出手机,打开购物软件,输入了“粽子”两个字,我的眼泪也随之落了下来。女儿跟老公一起挑选着粽子,一会儿要吃鲜肉的,一会儿要吃芒果的。
我在窗边站了站,眼前仿佛看见了奶奶拿着粽叶船在糯米沙滩上航行的模样。我整理好心情,回头对女儿说:“闺女,我们今年自己包粽子好不好?”“太好了。妈妈,我也要学包粽子。”将糯米洗净,在水中浸泡两个小时,沥干。红枣洗净,去核。将一片粽叶,捏成漏斗状,放入糯米,加入一颗红枣。再封住,用粽叶条绑紧。我回忆着奶奶教我包粽子的步骤。我像极了年轻时的她。而女儿,像极了小时候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