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1日
王潇慧
一部长篇小说离不开作者奇妙的艺术构思,而奇妙的艺术构思一定是作者经过长期的思考,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故事轮廓、人物配置及故事的主要波澜、相应的转折、如何开头和结尾,在脑海里编排过无数次,最后才能下笔有神。正是有了充分的构思和巧妙的艺术编织,才能使作品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栾世君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好好活着》,很典型地展示了他在小说方面的写作功底和特色以及构思上的成熟与技巧。
《好好活着》讲述了女主人公郝秀丽从青年到中年生活、婚姻的不顺,从教师到搓澡工职业上的错位以及命运给她一刀又一刀的割裂……在品读作品时,虽然整个情绪都很压抑,但我还是被郝秀丽的坚强与忍耐所感染。小说让我们看到繁华社会表象背后的残酷,底层百姓生存空间的挤压……作者利用小说故事表现内心的呐喊与对不公平现象的鞭挞。
小说的社会背景是“文革”刚刚结束后,女主人公郝秀丽正值青春,即将开启她的美好人生。时代与青春就这样以同步调的方式朝着远方走去。作者的触角往往就是他情感的脉络,也会显露出其最真实的性情。小说彰显出作者的情感诉求是向低处流淌的,也体现出他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电影《隐入尘烟》是讲述弱势群体故事的。故事里男女主人公虽然命运不济,但是在婚姻里相互支撑,哪怕是几粒小小的麦子在手背上形成的印迹,都是幸福的见证。最后女主人公殒命于水沟。这样的悲剧结尾,让电影的主题在简单的生活里突围,最后成为人们印在遗憾沼泽里的一根麦秸秆。而《好好活着》的作者像一位腌制高手,不断地往故事情节里加盐,总怕苦涩程度不够浓厚,添加的盐粒越来越大。仿佛在女主人公的世界里,麻绳总是一个疙瘩连接另一个疙瘩,上面还沾满盐渍。
《好好活着》涉及到命运、悲剧、忍耐、坚毅等,旨在引导读者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坚强和希望。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尖锐,让我们体会到从生活土壤中提取出来的素材,才是真正的艺术。如果不是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又怎能发挥技巧的作用,做出如此高明的艺术处理。
《好好活着》在布局上宛如一棵树,有粗壮的主干,有几根较粗的分枝,还有一些细枝末节。这样的布局也可以理解为一条线,不是光秃秃的线,而是一个事件连着另一个事件,如珍珠项链一般。“我”作为叙述者,不但亲眼目睹了老姨的前半生,还积极参与了她的生活。老姨是作者构建此部小说线索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小说中的事件都与她有关,是小说的关键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姨是小说中所有人物出场的母体,因此,以她“孵化”的衍生品才有了立住脚的因由。
小说构建是层次分明、清晰如丝的,甚至是洞幽烛微的细小线索也不会模糊不清,而是像一件微雕作品,纹路真切,线条流畅。在《红楼梦》中的“焦大醉骂”的章回里,曹雪芹没有直接写荣宁两府如何如何的不堪,而是透过一个枝桠上的细小枝条——焦大胡乱的几句醉话,就给读者呈现出了隐藏起来的破败之相。这一思想高度,便是曹雪芹的艺术匠心,以小侧面反映大主题。《好好活着》中的黄静雅黄主任,是女主人公做搓澡工时最重要的客户。在作家的故事编排中,黄主任后来竟成为女儿平平再婚后的婆婆,这是作者隐藏很深的暗线。小说就是围绕这条看不见的线索在布局故事。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她,而是在前面的一个篇章中几笔带过,看似轻描淡写,其实不亚于埋藏的地雷,最后爆发出的威力颠覆了读者的想象。
《好好活着》既使用了第一人称,又使用了第三人称,这在长篇小说写作中不太常见。这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写作技术。前12章是以“我”第一人称叙述。这里的“我”是健康、快乐、懵懂、幸福的男孩子。从我的视角来延展故事,围绕“老姨”的婚姻,通过“我”的所看、所感、所想传递给读者。到了12至42章时,叙述人称变成了第三人称。小说里有一场既惊悚又荒诞的“大雁堵住烟囱而引发的中毒死亡事故”,造成了“我”由健康的人沦为大脑混沌、左腿失去知觉需要拄双拐走路的残疾人。小说的叙述视角转变成第三人称。这时的叙述方式是开阔的,自由的,好像还掺杂着麻木与模糊。这些篇章也是长篇小说《好好活着》“苦情”成分的高潮。好像世间的疾苦不分青红皂白朝着女主人公铺天盖地而来,她没有办法逃避。作者赋予她林林总总的苦难都是有目的的,也是处心积虑的。作者擅长于这样的构思与铺垫,他所酝酿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就是为了展示艺术效果和目的。作者拿出了他缜密的构思本领,在女主人公裂开的伤口处撒上一层盐。她的婚姻已经不幸,还要让女儿平平去承受她的不幸,何其残忍!“我”(田大鹏)感同身受,以更加近的体感距离把读者代入其中,仿佛老姨的苦难大家都在经历和跋涉。
好的开头,犹如石块,一投入就掀起浪花,起了波涛,使人卷入事件的漩涡里,沉浮、沦陷,而后情景交融。《好好活着》开头就设置悬念,吊足了胃口,像剥洋葱一样,越往里面越辣眼、辣心。“我九岁那年,比我大十一岁的老姨出了一件大事,以致老姨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斩截,脆生,寥寥数语,开头就是悬念之焦点、矛盾之突出,让人产生想继续探究的冲动。而《好好活着》的结尾很值得玩味与咀嚼。女主人公经历了婚姻的多次打击,身边的亲人或死亡或入狱,以上的种种事情好像都逼得她没有活下去的理由。而妙就妙在作家给了她必须继续活着的理由:茼茼需要她抚养;一直照顾着的植物人张雨林苏醒——这个既是恋人又是亲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现在的苏醒,不得不说给了郝秀丽悲伤情感一丝温情;失去一个女儿又得到了另一个女儿。这些因素叠加,使悲苦一生的女主人公终于有了生活的转机——活着的希望。结尾“老姨百感交集,久久地仰望风轻云淡的蓝天……”作家用了“久久地”来诠释老姨从豆蔻年华到当下的两鬓斑白、皱纹入壑,仿佛女主人公在仰望天空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几十年的点点滴滴,也仿佛她在心里暗暗地诘问苍天,何以这样待她!“风轻云淡”,想必作家在用这个词时,一定反复掂量,条分缕析地做出题解,才决心使用。人的一生在历史时间的维度里真的太过渺小和短暂。女主人公半生风雨交加、乌云密布,而对于苍穹来说太微不足道。
栾世君作为长篇小说的创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与轨迹,彰显了他求真求实的艺术追寻和功力。
总之,《好好活着》的艺术构思如柳丝摇摇,不但有鹅黄吐蕊游戏春天,还能柳叶剪剪,应对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