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55片主要沼泽 有了“电子档案”

2023年07月21日

资料图片

沼泽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我国科研人员在沼泽调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摸清了我国655片主要沼泽的“底细”,并为其建立了电子档案。相关研究成果将结集成《中国沼泽志》(第二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沼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的野生动植物提供独特生境,是重要的“生物超市”;具有污染物降解、营养物转化等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沼泽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作为全球沼泽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沼泽资源分布广泛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我国沼泽分布和结构功能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11家单位,利用卫星、无人机、野外考察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完成了全国面积在4公顷及以上的沼泽调查。历时5年,科研人员归纳总结了我国655片主要沼泽的范围与面积、地质地貌、气候、水资源与水环境、沼泽土壤、沼泽植被、沼泽动物、受威胁和保护管理状况。

“我们根据我国自然特征、沼泽形成和发育影响因素,将全国划分为5个沼泽分布区和17个沼泽区,揭示了沼泽时空分布规律,制定了新的沼泽综合分类系统。”东北地理所所长、党委书记姜明说。

据介绍,该书还初步探明了全国沼泽水资源与水环境、草本沼泽地上生物量状况,查清了沼泽植被类型及分布,补充了沼泽水循环水平衡、沼泽退化与生态修复、沼泽调查监测等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认为,《中国沼泽志》(第二版)可为湿地学、湖沼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数据,为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依据,对沼泽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维持区域水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