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5日
本报记者 仲属宁 文/摄
“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单位两点一线之间,我还真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变得这么美,城市的基础设施这样完善。”8月15日上午,参与“看家乡变化 促营口振兴”活动的刘女士高兴地说。
据市创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参与活动的市民亲眼看到身边的变化,增强体悟,促进交流,提振全市人民的发展信心,激发爱家园、爱城市、爱祖国的深厚情怀。”
民生福祉 观景与人文并存
作为营口人近期以来值得骄傲的环境改造工程之一,智泉街是参观重要点位之一,每天在这条街路上观景、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智泉街位于市区中部,东西走向,与北侧金牛山大街、南侧青花大街平行相邻,这两条街均为双向10车道。智泉街在路网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在具有保障交通畅通的功能基础上,同时被赋予了具有慢行系统、生活空间、景观小品、口袋公园、停车设施、城市绿化等街路功能。规划建设之初,我市就把道路红线空间范围内工程内容与提升城市品质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量。
智泉街项目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2年11月竣工,道路工程起点位于智泉街与得胜路交叉口,终点位于智泉街与聪慧路交叉口,路线全长4.172公里。道路改造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及现状管线加固等。翻建车行道5.34万平方米,新(改)建人行道及停车位面积9.64万平方米,新建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4.172公里。雨水管道新建总长7027米,污水管道新建管道总长5100米。全线道路两侧增设行道树及区域绿化4.4万平方米、口袋公园17处。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智泉街的改造,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完善了交通体系,提高了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实现了多层次、多元化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减低噪声,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和谐,树立了政府服务形象。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我市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内容,并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智泉街改造工程作为民生工程,为城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运营条件和生活条件。完善的路网及城市干道网的建设,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民王女士说:“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好了,植物的覆盖率更高了,便捷的出行环境和越来越高端的人文景观建设,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量。远方的亲戚和朋友来了,领到街上转转,感觉特别有面子。”
门前公园 城市与园林相融
城市与园林相融。分布全市各街巷的130座口袋公园,不仅成为百姓走出家门就可享受到的休息场所,更是城市的亮丽底色。
一位参与活动的机关干部说:“去年12月,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明确表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营口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下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无疑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重要民生举措。”
走进镜湖公园,参观者感受到现代园林的幽静与别致。镜湖公园始建于1986年,1990年正式对游人开放。总面积12.6万平方米,其中湖区面积5.4万平方米,为市区内湖区面积最大的公园。
“公园是我们那个年代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浪漫相约地,现在已经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公共舞台。时代在变,城市在变,公园也在变。现在的公园变得越来越高大上,景观设计高端,管理也好,百姓来游园的兴致更高了。”一位市直机关干部抚今追昔,十分感慨。
据镜湖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公园共分为门前区、湖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运动休闲区、花卉观赏区等,本着追求自然的宗旨,努力营造自然、清新的休闲氛围。2019年,市公共设施维护中心对镜湖公园做了进一步改造提升,增加了硬件设施,补植了花卉、草坪,进行了美化、亮化,整体提升了公园品质。主要改造提升项目包括:公园中心湖心岛北部新建莲花钢结构景观桥,曲线优美,与电视塔相协调;新建三座木栈桥连接湖东、西两座小岛;在东部小岛上新建一座凉亭、铺设了休闲健身广场、安装了座椅;增加了庭院灯、草坪灯。在湖区内环中心岛栽植4000平方米水面的荷花、800平方米水面的睡莲,栽植月季、芍药、波斯菊等木本、宿根、草本花卉近2000平方米;新栽植美国红枫、暴马丁香等乔木226棵,紫叶李、金叶榆等灌木2400平方米,五角枫球、紫叶李球等灌木球类220株;装置“鱼跃龙门”绿雕一组、祥云花箱47个,铺设草坪1.32万平方米。
镜湖公园负责人介绍说:“改造后的镜湖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完善的健身娱乐场所,也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市民游玩、赏景、健身、接近自然的好去处,目前每天来公园游玩的游客达数千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镜湖公园里璀璨的电视塔灯光映照着城市的烟火。在城市的中央地段,一座座开放的公园串连起一条绿色的珠链,让整座城市在绿意葱茏中脉动。
水环绿绕 生态与文明共生
有水系的地方是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海相拥的营口就是这样一个被自然生态长期润养的“幸运儿”。近两年来,我市不断推进的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已初具雏形,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经济繁荣的形象代言。
参与活动的一位环卫工人说:“我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以游人的身份观看家乡的变化。没想到近几年,咱营口变化这么大、这么美!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财富,我们一定立足岗位,把家乡维护好、美化好。”
辽河文化产业带北起原造纸厂水库西侧,南至咸水河,岸线总长度约42公里,包含由滨水岸线向陆域内侧延伸1到2公里的腹地区域,形成由305国道、庄林路、辽河大街、新兴大街、滨海大道等道路与滨水岸线围合而成的区域,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坐落在老城区。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城市更新、港口整合等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营口市大辽河沿岸地区综合规划设计总体规划方案及行动计划》。按照“充分挖掘、利用、保护好工业遗产,统筹产业和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带”的要求,以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计划进行的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即:营口大辽河城市段成福里至大辽河入海口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西段工程)和造纸厂东路至成福里(以下简称东段工程)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同时,启动营口老港3号码头城市更新项目。
其中,西段工程项目于2020年8月立项,计划投资6亿元,已完成4.64亿元。主要包括大辽河沿岸石油、渔业等污染企业征收;大辽河入海口堤路改造、滨河街西段加宽补强、新建滨河街(成福里市场段)道路,总长度近10公里;新建成福里泵站、改造提升盼盼路和清华路泵站;新建40平方米的城市绿道和城市休闲区,建设城市绿道、临河步道、运动休闲场地、儿童娱乐场地、渔船码头等设施,以及西海关西侧玻璃栈道、潜龙广场、九曲花溪等供市民游玩景点,将生态旅游、市民休闲、全民健身、儿童娱乐、滨河体验等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该项工程已于2022年10月陆续投入使用。
东段工程项目于2021年4月立项,计划投资6亿元,已完成投资0.8亿元。包括大辽河沿岸石油、化工等污染企业征收;5公里大辽河沿岸防洪堤提升工程;6公里滨河街(造纸厂东路至成福里段)道路及配套管网工程;辽河沿岸城市绿道、城市休闲区工程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涵盖阖家欢乐休闲娱乐、亲子活动、文化创意、运动活力、极限广场、音乐天地等内容。项目预计2024年10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另外,营口老港3号码头城市更新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18亿元。主要项目包括:将老港区3号码头附近的仓库、既有办公楼等建筑进行改造,按城市更新原则,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创意生活体验、未来科技城、研学营地等多功能相统筹的综合体。目前正在申请专项债券和初步设计,计划于2024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辽河产业带相关管理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辽河产业带成为我市市民本市深度游最喜欢的场所,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该项目也吸引了大批外地旅游者的注目。在河岸线上,观红海滩的壮美,赏丹顶鹤起舞,成为滨城市民打卡新时尚。
一位参与活动的市民高兴地说:“终于近距离看到丹顶鹤了,这是咱营口生态环境好的最好见证。今天的城市变化是城市文明创建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为城市文明助力加油。”
看得见的变化,享得到的实惠,让全市近千名参与活动的市民代表深深体会到文明变现后沉甸甸的收获,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在文明创建的赶考路上,全市人民用辛勤汗水和全力付出,书写了城市文明进步的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