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东北振兴重振雄风贡献营理力量

2023年12月05日

营口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夏立新

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自主持召开以东北振兴为主题的高规格座谈会,强调的五项重点工作中,有两项指向了同一个关键词——“留人”。其中谈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发展的目的为了人,发展的动力来自人。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及人才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升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师生寄予厚望:“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建设新中国,就明确要抓教育、抓科技、抓人才。东北人才荟萃,要稳定人才队伍,培养青年人才,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去建设!”

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东北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老工业基地建设息息相关,没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就不会有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现实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表明,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聚合点,高等教育没有同步甚至是优先得到振兴,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就缺少了重要的支撑力量。推动东北高等教育重塑辉煌,对于促进东北振兴、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乃至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营口理工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要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强化能力提升推动干事创业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科学成才观,始终坚持“六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推进新时代营理“五育并举”的探索与实践。持续推进养成教育,让学生和自己立下契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深入实施“四导师”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师生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双驱动、双融合”办学特色,固化“1344”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召开学科科研大会,部署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明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开展学科培育工程,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分析专业建设短板弱项,做实“调停转增”,优化专业布局。研讨增转新专业,优先考虑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或者理学相关专业。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启动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自评自建。

三是提升科研创新层次。以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为重点,结合学科建设、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与产业学院建设及地方科技需求进行课题立项,引导教师做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国家、省市战略需求,按照扶持前沿、鼓励交叉、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科技的思路,新建并培育机电领域和物流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省级科技平台。与市纪委监委大数据中心合作,开展大数据技术相关研究,争取成立相关市级科研平台。积极参加与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相关的国家级及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及平台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四是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用好合作单位的资源,设立“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培育基金”招标项目,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的突破。以重点科研项目为抓手,着力培育高水平成果。拓展科研国际合作路径,并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申报国际合作奖励。

五是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深化校地合作,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围绕学校优势学科,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与省级中试基地建设,促进成果在本地实现转化。继续开展“科技副总、助企专家计划”,参与“科技特派员”活动,助力营口企业创新发展。参与基础技术服务“大篷车”活动。按照“人才、方向、平台、项目”四位一体的要求,推进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及地方政府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揭榜挂帅”等项目,参与“百校千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加速构建有利于与校外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协同创新。

六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辅导、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系统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抓牢师德养成,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师德考核,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落实师德违规“零容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七是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围绕“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重点面向学科建设及一流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和紧缺专业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引进“五步工作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引才工作“小切口”撬动人才队伍建设“大突破”。引、培并举提高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加强对特外聘教师的管理。

八是完善师资队伍职业发展机制。修订《营口理工学院教职员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加大对教师培养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国内外学习深造,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深化“双百计划”“访问工程师制度”等,不断壮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职工技能比赛。持续推进导师制和助教制,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九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文件,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实施分类评价,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继续实行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断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薪酬分配体系,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新局面。

今年,学校启动了助力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精心设计了《营口理工学院助力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方案》重点任务包括六大方面、18项举措。第一,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提升学科专业与产业契合度,助力营口产业振兴发展。一是面向营口“5+4+3”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与地方产业高度匹配的专业布局;二是实施专业建设提质计划;三是加快推进学科培育工作;四是打造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第二,坚持“六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提升区域人才供给水平。一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坚持以学生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探索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搭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贯通培养立交桥”。第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营口现代化城市建设。一是聚焦营口发展战略,实施人才智力筑峰行动;二是聚焦校企合作发展,实施教师队伍“双百计划”;三是聚焦产业人才需求,实施留营就业增效行动。第四,坚持开放赋能发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助力营口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顶天更要立地”做科研,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打造营口城市发展的创新高地。一是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计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资政作用;三是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第五,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深耕城市文化建设,助力营口创建文明城市。围绕营口文明城市建设,肩负起传承与引领城市文明的时代责任,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助力营口城市开放发展、创建文明城市。一是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二是加强校际合作交流;三是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交流。第六,坚持校地融合发展,服务纪检监察委校合作,助力营口提升监督执纪效能。加强与营口市纪委监委合作,全面深化辽宁省监察官学院营口分院改革试点工作,助力营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营口理工学院获批为辽宁省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成为全省114所高校中首批14所获批建设高校中的唯一一所市属本科院校,获得100万元经费支持。前一阶段,学校参与了省教育厅“兴辽未来工匠”匠苗遴选工作,承担了焊工、机电设备维修、烟机设备操作、网络与信息安全、门式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业控制6个工种16名“匠苗”技能考核任务。同时,学校已成功录取“兴辽未来工匠”匠苗4名,并已为匠苗制定“一匠一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报送省教育厅。

这是本次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典型,今后,学校将以“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建设为契机,紧密对接大国工匠、辽宁工匠等工匠标准,“多渠道”发掘匠苗,积极推进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贯通培养,学校、企业双元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营口区域产业输送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力量。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营口理工学院是营口市的大学,助力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学校不容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客观要求。作为营口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我校必须开门办学,始终坚持根植营口、服务辽宁、深融行业,做到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在服务地方中发挥领头雁作用,切实扛起服务营口全面振兴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