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畅畅 小说作品

殇逝三国

(节选)

2024年01月15日

《殇逝三国》插图

第四章 曹孟德傲展雄师 公孙渊狂口献赋

“铜雀台”

“铜雀台”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其格局为三台联袂,如一“凸”字,两侧各高十丈。左侧的叫玉龙台,给儿子们住,右侧的叫金凤台,给女儿们住。中间的主楼才叫“铜雀台”,为曹操和众夫人享用。曹操想检验一下自己对五湖四海的感召力,便准备举行一次隆重庆典。择好了日子,轻车快骑飞驰四方,连敌方孙权和刘备也被邀请。雁鸣长笛迎惊蛰,柳条善解春风意。黄河流域正是树木吐绿,一派盎然景象。公孙康打发公孙恭领着公孙渊和卑衍等,重车厚礼前来助场。

庆典仪式由曹丕主持。

曹丕翘首以盼,正当焦急间,鼎车来到。时人以为大地为方,故司母戊鼎四足皆方,放在地上祭地;天穹为圆,故司香盂鼎三足皆圆,放台顶阳面祭天。司香盂鼎虽轻也过千斤,搬到台顶可不是件易事。两个大力士抬着,好不容易弄到玉龙台上,已是气喘吁吁。眼看时辰不早,说什么也不能下午祭天,曹丕急得大喊:“普通的士卒怎么能行,刚才得奖的大将,哪两个敢来?”

“虎痴”许褚应声而至,抄起杠棒,高声喝问:“‘开山’徐晃,有种的过来?”

徐晃怎肯示弱,抄起另一端杠棒,扛上肩,许褚先起,徐晃难直腰,转过脸道:“不准抢,咱俩得同时起,你把我压下去,你也露不了脸。”

何晏打量俩人,道:“真是两个蛮夫,你俩也不想想哪个应在前面?”

徐晃个子大,许褚短粗。二人闻言,调了位置弯腰同时起,司香盂鼎离了地。二人晃晃悠悠走几步,来到阶梯前,却一步也迈不上去。二人坐在地,张着大口喘粗气。

虎豹骑督曹纯是曹仁的弟弟,身长九尺,腰阔十围,曾倒拽虎尾,力举牤牛,统领着曹军最精锐的五千骑兵,斩踏顿屠柳城,战徐州屠彭城,追刘备于长坂坡,极其凶暴,斩获甚多。见徐晃、许褚瘫软于地,曹纯疾步来到鼎前:“看我的!”

曹纯半蹲,跨马步,双掌发功,可丹田之气却没沉住,竟腰间盘突出了,疼得龇牙咧嘴。四人上前将其抬下。

曹丕急出汗,何晏干瞪眼。曹操无奈说:“霸王不重生,这鼎上不去,十事九不周,难求圆满了,就放在这祭天吧。”

一旁卑衍早已摩拳擦掌,立身站起:“丞相,可否让小将试试!”

众人看卑衍,见其环眼似斗,两手似箕,体壮似牛,无不暗赞。曹丕知其臂力必大,却道:“但没个对扛者也是枉然。”

只见卑衍来到鼎前,吸足底气,收腹弯腰,“嗨!”铜鼎应声而起,卑衍上步台阶,脚下梯板变形下弯。

曹丕喊:“不好,梯板要断!何晏,快找木杠从下面顶固!”

眼前哪曾备有木杠?公孙渊献策:“时不待人,可叫军士于下顶托,瞬间可成。”

曹丕点头:“事不宜迟,别叫军士了,刚才演武的那些大将,赶紧过来。”

一番周折,鼎放稳。

巳时三刻,典乐奏起,曹操沐手焚香,恭献三牲。一杯醇酒扬苍穹,保曹门昌盛!乐停,诵祭文,诵毕,乐再起,诚叩。

祭毕,排宴入席。事前,曹操曾令众子预作辞章,一展才华,认为曹植的《铜雀台赋》最佳。曹植年方十八,英俊潇洒,满身才气,即诵佳章。

阮瑀抚琴吟唱:“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茍敷畅。他人焉能乱。”

曹操起盛于古魏地,极喜这个魏字。曹丕欣然道:“好,开朝后,咱们就尊魏。”

曹操瞪其一眼,道:“岂能信口开河!”

辽东赋

曹操扫视辽东座位,道:“搬鼎的那位将军,确有神力,朝廷有如此骁将戍边,老夫甚是欣慰。公孙公子文俊武杰,辽东山水别具特色,如能赋篇气壮山河的辞章,更会为盛宴增辉。”

公孙恭怕侄儿出丑,却没拦得住。公孙渊傲然挺胸,即诵:“白山巅览尔青丘兮,一目幽燕尔怀情。步云山观尔环海兮,满目良田尔万顷。衍水河祭尔姬丹兮,追思五帝尔三皇。砥石力推尔辽波兮,鱼盐乐浪尔乘翔。神农惠赐尔粮仓兮,四丰天虫尔织虹。凤恋梧桐兮,凰不单翔,岫玉地藏王。麒攀嵯峨兮,麟抱双麂,医巫洞藏罡。五指赤山兮,吞食尔六色。七彩祥云兮,瑞罩尔千山。八盘岭上竞训於菟!十万铁骑踏破九关!”

听众席上,什么表情的人都有。曹操说道:“此赋气势张扬,汹涌磅礴,等等数字皆有,唯不用‘二’字,暗喻辽东天下无二。但不通晓辽东地理者,恐怕是哑巴听雷,也不当为怪,公孙公子若将那些少为中原人士所详的地名简释一番,不算多舌。”

曹植道:“赋之意境贵在真切,此赋末尾几句与前章极不谐和,有曲意奉承之嫌,后当戒之。”

右北平郡守王雄说:“与公孙比邻,深知辽域之士文品极高。公孙恭择婿都用对句为媒,实在典雅。”

曹操笑问:“上句如何说,可否让大家共赏?”

公孙恭脸红道:“家拙倪氏,生女妙儿。咱也犯个通病,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多少人上门求亲,没一个称心的。为了阻庸辈纠缠,挖空心思出了个上句,‘妙人儿倪氏少女’。只有对得贴切,方可论婚媒,时至今日,无人对妥,确实少了不少麻烦。可另论起来,咱心里也着急,已到出阁的年岁了,襄平城虽是个重城,但毕竟地域有限,难比中原宽广。诸公若遇相应者,诚盼。”

正当此时,东吴的华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