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6日
以上资料均来自营口消防微信公众号
家庭防火 从防范电气火灾做起
电气火灾一般是指由于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热能,如高温、电弧、电火花以及非故障性释放的能量,在具备燃烧条件下引燃本体或其他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也包括由雷电和静电引起的火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用电量将持续增加,许多微小隐患往往被人长期忽视,最终成为“隐藏的杀手”。
引发电气火灾的常见原因
短路故障 家中用电设备因绝缘损坏、电路年久失修、操作失误等均会造成短路。短路产生的热量会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线路过载 选用线路或设备不合理、线路的负载电流量超标、用电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等,都会引起线路或设备过热而导致火灾。
接触不良 如接头连接不牢或不紧密、动触点压力过小等使接触电阻过大,在接触部位发生过热而引起火灾。
散热不良 大功率用电设备,如果缺少通风散热设施或通风散热设施损坏就会造成热量积蓄,从而引发火灾。
使用不当 如电暖气或电熨斗等电器未按要求使用、在附近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用后忘记断开电源,也可能导致火灾。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在装潢和更换电器、电线时,要购买质量好的电线和部件,不要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三无产品,更要警惕不要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家中电线要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找有从业资格证的电工操作,防止因更换中操作不当引发事故,以及更换后因连接不合规格造成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电线根据截面的粗细,对其可承受的额定电流都规定了安全载流量,线路如果超负荷运转就会引起火灾或烧掉所使用的设备。因此,一定要在电线的承载范围内使用电器。
家中因超负荷用电导致电路保险丝熔断时,切勿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记得加装漏电保护装置。
普通插线板、多功能插线板已是家用电器最常用的电路中转连接工具,在选购插线板时,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同时,注意功率较大的两个电器不要插在同一个插线板上使用。
电气设备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离家时,一定要将电器关闭,并切断电源,以防家电超时使用导致机体过热起火。
电气火灾的前兆
电线因过热首先会烧焦绝缘外皮,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当闻到这个味道时,应想到可能是电气线路引起的。如查不到其他原因,应立即拉闸停电,直到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才能合闸送电。
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当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发生火灾,引燃附近的可燃物时,一般都应采取断电灭火的方法,即根据火场的不同情况,及时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气线路、用电设备一般来说都是带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在不能确定电源是否被切断的情况下,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扑救。
电动自行车停放与充电有讲究
放眼大街小巷,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自行车了。可是,“小电驴”用的时间越长,很多人心里就越发担心它起火了。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
用四个字来形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那就是:快、热、毒、炸。
“快”指的是燃烧速度很快,“热”是指燃烧时所产生的温度高,“毒”是容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炸”指的是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在燃烧、遇热后会发生爆炸现象。
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燃烧后,危险性成倍增加。因电动自行车车身、围挡、坐垫普遍采用高分子可燃材料,起火后90秒,温度可达200℃,120秒后,电动自行车开始爆炸,浓烟将笼罩整个楼道,会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并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就会致人中毒窒息死亡。
另外,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还有可能引燃堆放的杂物或是电表箱等,实际火焰的温度和烟气浓度要比实验高得多。电动自行车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导致人产生恶心、昏睡、神志不清等情况,如果此时人从楼道里疏散,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措施
对于电动自行车车主来说,安全使用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注意充电时间 按照电瓶容量大小的不同,一般电动自行车在8—10小时内就能充满电。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
正确停放电动自行车 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自行车电瓶带到家中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
在规定区域充电 电动自行车应当在物业单位设置的集中充电处区域充电,不要“飞线”充电。
远离易燃易爆品 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自行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危险。
不私自改装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不要私自加装音响、照明等设备,不要增加电瓶容量。
购买合格电动自行车 购买电动自行车应当选择有国家合格生产标识的,不购买三无或假冒伪劣的电动自行车,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发生。
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有条件的小区应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应满足消防安全条件,设置符合用电安全要求的充电设施,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因客观条件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在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的行为。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以10000元罚款。
警惕“取暖神器”藏隐患
寒潮来袭,不少人用电暖器、暖手宝、电热毯等“取暖神器”抵御严寒,但这些看似安全的取暖方式背后却隐藏着危险。
电暖器:安全摆放勿覆盖
电暖器功率较大,要选用带地线的三孔插座,最好使用带有过流保护装置的排插。电暖器上不能覆盖物品,既影响热量散发,也容易引燃物品导致火灾。电暖器要远离易燃易爆物,且背面离墙及窗帘应有一定距离,避免发生危险,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断开电源。
电热毯:睡前加热不漏电
电热毯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睡前通电加热,入睡时关掉电源,不能通宵使用。电热毯不用时,要切断电源。电热毯不宜与人体直接接触,使用时应在上面铺一层毛毯或床单,不能将电热毯放在有尖锐突起的金属物或硬物上使用。电热毯不可折叠使用,否则易烧坏电热线的绝缘面,发生火灾事故。如因久用而发生“不热”现象,应送厂家修理,切不可自行修理。
暖手宝:防漏防爆和防烫
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认准“3C”认证标志进行购买。使用前先检查暖手宝有无漏液,充电口附近是否干燥。充电前,先插好充电线插头再接电源;充电后,先切断电源再拔下充电插头;充电时,人尽量在现场,观察指示灯,充满后立刻断电。充电时不要抱着暖手宝取暖,避免触电。切勿针刺、重压暖手宝,以防液体漏出,造成漏电。
空调:专插专用防过载
空调要安装单独的保险熔断器和电源插座,避免插座因老化或负荷超载发生安全事故。长时间停用的空调在重新启动前,先要进行一次检查保养,确认无故障再运行,不能够“带病工作”。不要短时间内连续切断、接通空调电源。停电或拔掉插头后,确认空调开关置于关闭状态,接通电源后,再按步骤重新启动。一般的家用空调使用期限在8到10年,到期建议及时更换,以免因部件老化而引发安全问题。
炭火炉:注意开窗通风
火炉周围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要用其烘烤衣物等。人员外出或离开时,要将炭火完全熄灭,以免引发火灾。不要在封闭的室内使用炭火,保持开窗通风,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避免一氧化碳中毒。若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迅速打开门窗,离开现场。
暖贴:小心低温烫伤
暖贴在使用过程中应谨防低温烫伤。当人体局部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温度时,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后,就不会引起痛觉反应,长时间使用非常容易发生深层烫伤,特别是睡觉时不要使用。暖贴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一层布料贴在衣裤上使用,并避开手、腿内侧皮肤薄弱的地方。
总之,各类取暖设备虽好,但一定要正确使用,不要让“取暖神器”变成“温暖炸弹”。
家庭防火 “三清三关”
清厨房
定期对厨房、灶具进行清理,油、纸、布等易燃物品远离明火。
清阳台
及时清理阳台杂物,避免堆放易燃物品。
清走道
不在走道处堆放杂物,电动自行车不停放在楼梯间、安全出口处充电,生命通道不能堵,确保通道畅无阻。
关电源
在出门前或长期不用电器时,将电源关闭,安全又环保。
关气源
用气之后,要及时关闭气源,切勿私自修改燃气管道。
关门窗
出门前,将门窗关好,避免他人燃放爆竹或发生意外时,火星进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