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美味难挡 “一老一小”别吃得太烫太快

2024年02月05日

资料图片

无肉不欢的李女士最近因为一块肉吃了不少苦头。半月前的一次晚饭,家人炖好的玉米排骨还冒着热气,刚上桌,李女士便迫不及待挑了块肉,没嚼两口就直接吞下,当时呛咳了几声,喉咙好像堵住一样,有些胀痛。在家人建议下,她喝了几口醋,咽了几大口饭,试图把这块肉“顶”下去。

没想到第二天,梗阻疼痛感越来越重,连水都难以下咽,她赶紧到杭州市中医院就诊。

医生详细询问其病史得知,58岁的李女士还有一个不良饮食习惯——爱吃烫食。检查发现,她存在大面积食管黏膜损伤,推测可能是愈合后出现疤痕增生,从而使食管变窄,导致食物梗阻。进一步检查发现,李女士食管内确实有一大团肉,于是立即进行急诊内镜取出。

脾胃病科主任叶蔚解释,食管异物是指在食管内因难以排出而滞留的各类物体,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人多见。春节将至,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是许多人回到家乡后常有的放松形式,但此时更因注意安全。

叶蔚表示,食管是食物经口进入胃肠道的长管状结构,长约40厘米,一共有3个狭窄处。

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起端,异物卡在此处时颈部可有明显异物感,超过60%的食管异物发生在此处,是食管异物最容易滞留的位置。

第二个狭窄尤其需要注意,异物卡在此处时可有胸部异物感或疼痛感,该部位是食管内异物存留最危险的位置,如果一些尖锐异物卡在此处,轻则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和脓肿、食管瘘,重则穿破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所以不建议大家在被异物卡顿时通过吞咽蔬菜、米饭等将其强行带下。

第三个狭窄是食管通过膈肌的裂孔处,异物卡在此处时可有上腹部异物感或疼痛感。

儿童在进食时喜欢嬉戏或哭闹而将异物误咽,再加上吞咽功能不健全,会导致食管异物。成年人则因为饮食太过着急或进食时走神,使鱼刺、鸡骨等被误咽入,还有的误咽是因为食道本身存在管腔狭窄、痉挛等疾病造成。老人则多因牙齿脱落或使用假牙,咀嚼功能差,口内感觉欠灵敏,食管口松弛而误吞异物。

误吞异物怎么办?

叶蔚提醒,不要试图通过强行吞咽饭团、抠喉催吐、饮用食醋等排出异物,这些方法不仅会进一步刺激加重异物卡顿,还会加大取异物难度,更可能损伤咽喉和食管。

正确做法是保持冷静,立刻停止进食和饮水,尽可能减缓食管蠕动程度,避免异物穿透食管。对于咽喉部误咽小的鱼刺等异物,可稍低头,适当咳嗽,尝试用气流把小异物带出来,一旦不成功应立即就医。即使早期无明显不适,也不能大意,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或至急诊就医,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就诊时,患者要告诉医生是何种异物,是否带有尖角,不同异物处理方式不同。

误吞异物是意外,预防误食很重要。叶蔚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误食异物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咀嚼食物,尽量细嚼慢咽,不仅能减轻消化道负担,减少食管异物的风险,还可以避免吃得过饱引起咽喉及食管反流。

二是专注“干饭”,进餐时应专心,不宜大声嬉笑,更应避免边看电视边进餐,避免口含食物时说话。在进食鱼、鸡骨、鸭架、排骨等时,应注意隐藏的碎骨渣及白色半透明的鱼刺。

三是加强对高龄老人、婴幼儿进食时的看护,这两类群体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较弱。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假牙,严防其脱落,如果有松动的假牙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修复。儿童出于好奇,容易误服类似纽扣、硬币、小玩具、电池等,要纠正口含小玩物的不良习惯。

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