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1日
本报记者 佟婷婷
“我们为孩子们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带来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此同时,孩子们也使我们体验并重新思考教育的力量和意义。”近日,清华大学书脊支教社10名队员组成的“营在清春”支教队伍,赶赴营口开展爱心支教活动。清华大学数学系孙浩轩感慨,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孩子们的笑脸深深印在每一位支教队员心中。
6天时间,支教社队员发挥各自优势和专业特长,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讲课形式,为我市中小学生带来素质拓展、文学鉴赏、逻辑思维、数学思考、趣味地理、玩转魔方、篆刻艺术、创意英语、法律知识、考古知识、“手势舞”“博弈论”“拼诗贴”等精彩纷呈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拓展解题新思路。队员们还与中小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心得,答疑解惑。“支教是一个双向反馈的活动,我既向他们传递我的知识和思考,也在同学们的反馈中感受到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我授课的不足之处,看到他们,也仿佛看到了曾经对未来迷茫又期待的自己。”清华大学法学院韩佳志很感谢营口市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她说,实践的时间很短,但给她留下的是一生的难忘记忆。
活动中,支教社队员和市教育局相关领导一同前往营口兰旗机场、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参观,参加营口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市教育局为队员颁发了“爱心证书”。
“哥哥姐姐们很有学识,用自己的经历帮我解决目前的困惑,对我有很大帮助。”市第二高级中学一名学生表示,“与支教社队员交流心得后,我坚定了奋斗目标,看到了自己将来努力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