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5日
插图 :夏立新
老张和老赵同住一个小区20年有余,且都已退休多年。老张住在2号楼,老赵住在5号楼。虽然两家人谈不上感情深厚,但还是处得不错的老邻居,彼此也有些来往。
一日,老张见老赵家楼下的一棵树下放着一个瓷坛,而且一放就是十多天。心生好奇的老张一有空闲就到树下给瓷坛相面:这个瓷坛高不足2尺,坛体的直径约1尺左右。坛面的高山流水、亭台楼阁、花草鱼鸟线条自然流畅,这让瓷坛显得古朴典雅。唯一的缺憾就是坛口有块碴口,近两寸长,痕迹很旧,看上去也有年头了。老张不懂陶瓷,猜测这个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青花瓷,看模样不是古董,也是个老物件。
说实话,老张有点儿喜欢这个青花瓷坛了,他也能猜到瓷坛是老赵放这儿的。令他纳闷儿的是,老赵为什么把这个青花瓷坛放在树下呢?老赵要还是不要了?老张琢磨的不是这瓷坛值不值钱,而是想着这玩意儿可以物尽其用。老张听说,用坛子装粮食夏天不生虫子,他估计着这个坛子至少能装三十来斤大米。老张想,这瓷坛要是被淘气的小孩子打破了或是让别人顺手牵羊那就太可惜了。
这天,时近中午,站在树下欣赏青花瓷坛的老张见老赵的媳妇买菜回来,便打着招呼:“大嫂子,这是不是你家的坛子?”
“啊,是呀!咱家老赵放那儿的!”老赵媳妇漫不经心地说。
“怎么放这儿了?这瓷坛装大米好,夏天不生虫子,可别被小孩子打碎了!”老张有心想问这瓷坛老赵还要不要了,可是见老赵的媳妇走得匆忙,就把话咽了回去。
傍晚,天刚擦黑儿,饭后要去散步的老张推开门,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见老赵两口子一前一后地迎面而来。
“你也不地道啊,咱家那个青花瓷坛你怎么说拿走就拿走啊?”还没等老张打招呼,老赵媳妇就劈头盖脸地说道。
“噢!瓷坛没啦?那是长翅膀飞了呗!”老张以为老赵媳妇是开玩笑,便也开玩笑地说。
“别装了,你隔三差五地去转悠,中午还说夏天用坛子装大米不生虫子。咱们都是老邻居,拿出来咱啥也不说。”老赵的媳妇沉着脸说。
“哎,怎么说一说也不行啊?你这是讹人来了啊?”见老赵两口子这么认真,老张便明白了,那个放在树下的青花瓷坛真丢了,于是说:“今天我是说过夏天用坛子装大米不生虫子,可我没拿啊,我就在那儿转了转!”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在那儿转就不怀好意!”老赵的媳妇没好气地说。
“你说谁是贼?你说!”老张的媳妇也站在门口争辩着。
“谁偷谁是贼!”老赵的媳妇火药味儿越来越浓。
“说我们偷了,你们得拿出证据来呀!”老张的媳妇说。
“行了,你少说两句。”老赵推开媳妇对老张说,“这个青花瓷坛的碴口是第一次搬家时碰掉的。去年用这个瓷坛养了几条观赏鱼,鱼没养好,我闻着坛子有腥味儿就拿出来放放味儿。头几天,我外甥说这是古董,能卖个好价钱。你要是拿了就还给我吧!”
“你不拿出来我就报警!”老赵媳妇扯着嗓门儿说。
“好,大哥,大嫂,警察要是在我家找不出来,你们可得给个说法,要不然让邻居知道了,咱不好做人!”老张尽管生气,但说话仍讲着分寸。
他们这一吵,楼上楼下的邻居站在各自的门口侧耳听着,听得都是一头雾水,谁也没法去劝。
“好好,别说咱不够意思啊,那我就报警啦!”还没等老赵掏出手机,兜里的手机却响了起来,他立刻接通电话。
“大舅,给你和舅妈打了一下午电话也打不通!”来电话的是老赵的外甥。
“啊,外甥啊!我们遛达了一下午,手机都没电了,你有事儿啊?”老赵问。
“大舅,今天下午,我把你家的青花瓷坛拿去鉴定了,专家说是仿品!”老赵的老年手机声音大,电话里传出的话在场的几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老赵两口子顿显尴尬,脸也涨得通红。
“你们怎么解释?怎么解释?”老张媳妇气冲冲地问。
老赵的媳妇扯着老赵往楼下走。老赵向老张两口子挥着手说:“对不起,对不起!”
“没看见这么熊人的!”老张媳妇说。
“哎呀,行了行了,都是邻居,别得理不饶人!”老张说着把媳妇推进了屋。
第二天一大早,出门晨练的老张发现门口放着眼熟的青花瓷坛。
“这坛子怎么放这儿了?是不是要栽赃陷害我啊?”老张不由得警觉起来,他没用手触摸,而是小心翼翼地从里到外看着这个青花瓷坛,忽然发现坛子里有张纸条,他拿出来认真地看着。
张老弟:
昨晚的事情实在对不起,都是误会,我把你嫂子说了一顿。原以为这个坛子是古董,没想到是个不值钱的玩意儿。我外甥把坛子送回来了,我就送给你装大米吧。本想给你打电话或当面说说,但思来想去觉得这种方式要好些。咱们是老邻居,可别让这破坛子伤了我们的老感情。希望以后我们还是好邻居、好兄弟。我说的是心里话,请老弟多多包涵!
“唉!这事儿整的!”老张看罢纸条,叹着气,摇着头,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