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2023年6月,我市成功入选2023—2025年度首批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作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城市,我市以创新理念重塑转型发展新动能、协调理念优化城市发展新空间、建设国家开放型城市,推进技术创新中心、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以开放理念开创对外开放新境界、共享理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切实把新发展理念深深镌刻在滨城大地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强化顶层设计 高标准谋划示范市建设
建设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必须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将示范市建设纳入营口市委市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科技局等18家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市科协履行专班办公室职能,牵头对接各成员单位。
我市制定《营口市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这也成为推进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的保障。一方面,召开“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工作调度会,定期调度示范市工作。另一方面,召开联络员培训会议,对联络员进行系统培训。
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不断提速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2023年以来,全市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完成“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国家创新型城市各项重点工作均完成序时进度。组织实施省市“揭榜挂帅”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8项,省重大工程项目11项,省先进技术项目1项,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20项。创新主体培育效果显著,2023年注册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458户,雏鹰瞪羚企业总数199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31户,推荐申报各类科技型企业数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3年新增备案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7家,7家企业获省提升类产业联盟后补助资金支持,共计140万元,6家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新获批省级创新平台,4家单位新获批省级众创空间,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纳入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管理序列2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达到119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7家。
——不断提升政策精准度,科技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明显增强。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1.8亿元,2023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61件,同比增长13.35%,积极与省自然科学基金会合作共建省市联合基金,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资金1项,设立省联合基金34项。
——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科技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科技特派行动,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驻辽研究所等16家高校院所,选聘119名专家学者为企业科技特派员,组建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22个企业科技特派团。2023年我市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奖项目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强化平台建设 高质量服务企业发展
开展“学会入营”计划柔性引才引智。对接国家和省级学会资源,引进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21位高端人才成为营口高新区“科技110”服务站进站专家。
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截至2024年3月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1件,同比增长16.2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6件,同比增长15.44%;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78件,同比增长17.1%。
强化金融助力经济运行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13.5亿元,比年初新增63.2亿元,增速5.37%;各项贷款余额2365.3亿元,增速1.07%,增量45.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3.75%。
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科技人才,深入实施“营口英才计划”,制定出台《“营口英才计划”若干政策措施》及20个配套细则,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50万元科研经费和30万元一次性奖励;创造性提出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引才用才,对民营企业新引进高端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薪酬补贴和10万元猎头费用补贴。
我市坚决破除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工作陋习和制度藩篱,坚定树立新思想理念、新思维方式、新工作方法和新体制机制,持之以恒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提能力,真心服务企业,真正引领城市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开展“科协下午茶”活动,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
——启动“百名专家服务振兴发展计划”,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和成果转化。
——举办“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利用营口理工学院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聘请174位“助企科技专家”、87位“企业特聘技术副总”入驻企业。
——实施“营口人才计划”、“万名高校毕业生引进计划”,建设营口市人才服务云平台,创建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
我市以更高的站位守正出新,以更宏大的视野知之而进,以更笃实的实践奋勇前行,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新组建省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分别增长46.0%、16.0%、25.0%,入选省级“揭榜挂帅” 科技攻关项目5项,科技成果转化73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4.2亿元,全年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5人,域外高层次人才110人,柔性引进域外博士团队22个,吸引高校毕业生1万人。
新的出发,初心恒在,全市各级干部务实创新,一心为民。全市科技工作者聚焦攻坚,勠力同心,让美好生活更有厚度,此间承载的执政理念与公共担当,为我市高质量快速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