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晔 评论作品

在诗的时光里寄予令人动容的才情

——李勇诗歌印象

2024年06月21日

今日小年,大雪。白色的屋顶和花园,寒风冷雨和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年关人们的欣喜、匆忙或愁容,一切都是这个冬日寄予时光的人间日常。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初冬的上午,暖阳任性笼罩,电话响起,关乎诗歌与才情,天地间的温暖与激情瞬间充盈全身。作为“三度诗社”的社长,一个拥有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诗人李勇,让我为其在《中国诗人》2023年第2期刊发的组诗进行品评。我体内一时贯穿的暖流,还有家乡老大哥的身份,让我欣然应允。走进诗人李勇的诗歌世界,发现他在诗的时光里寄予了令人动容的才情。这份才情,仅从这组作品来看,我把它解读为——普遍深情、人间清醒与诗境宽广。

我把焦虑与遮蔽视为编辑的职业病。因为,编辑的身份会让其怀疑写作的可能性与限度,更有可能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不符合自我审美习惯的优秀作品。正因如此,我时刻对自我编辑趣味保持高度的警醒。这份警醒与自知,来自于许许多多像李勇这样虔诚的诗人或作家朋友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他们也许在基层,分布于除文艺战线之外的各工作领域,但他们几十年历经风雨却心如磐石,文艺初心不改,始终在自我阅读与写作的天地里驰骋,并大声地告诉世人——“我不一样!”

诗人李勇的不一样,首先体现在其对人、事、物的普遍“观照”与独特深情。一方面,诗人对夜晚、月色、秋蝉、秋色、云朵、蛙鸣、峡谷等自然之物进行诗意考察,在鲜明意象的拼接、跳跃与阐发中诠释生命的真谛与情感的奥秘。在这组诗中,李勇对夜晚的事物与情致进行着不遗余力的书写。在《今夜 我枕着月色入眠》中,诗人独自行走他乡,在夜色的苍茫、辽阔中排遣彷徨与寂寞而不得,没有爱人的陪伴,没有花草的芳香,便“枕着月色入眠”。在《秋蝉》里,诗人有意渲染秋蝉鸣叫传递的忧伤与离愁。秋风瑟瑟,月夜深深,将一个人内心的苦闷与低落完全与笔下的秋夜融合,并宣称这“注定是一片远去的苍茫”。这与《今夜 我枕着月色入眠》表达的心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夜花》同样是“因为孤独”,夜晚的星星、月亮、美景都成为诗人内心复杂情愫的注脚。也许自然更懂诗人的黯然神伤与款款深情,这便是诗人李勇的功力。无论选取何种景致,诗人这种以景抒怀、以景写意、以景入情的叙述技巧都是运用得恰到好处。作者追求一种物我相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令人印象极其深刻。另一方面,诗人作为才华与激情兼具的代名词,李勇对万事万物的深情除了直抒胸臆、纵情表述以外,还多了一份岁月的浪漫与隐忍。这一点也是颇值得玩味的。且看《云儿》:

最是那一朵/丰盈的白/千种风情/梨花带雨

莫道山高路远/更有情天恨海/浮世无常/岁月如刀

云儿 云儿/你且慢下来/今生 我愿与你一起/打马秋霜/驰骋天上人间

语言和情感是诗歌写作最重要的一对元素。这首《云儿》用语简洁,直抒胸臆,情感细腻而浪漫。诗人借美好洁白的云朵去抵抗社会“风雕霜刻”的意图非常明显。妙的是,诗人运用的是一种歌颂和赞美的方式,我称之为“内敛的抒情”。诗人没有运用咆哮的姿态,令人无限感慨。《夏夜》当中,诗人将目光瞄准农家稻禾,它们在田间地头“你推我挤 眉目传情”,“我”自然更懂岁月赋予大地的深情。组诗中,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就如那农家熬制的麦芽糖般甜蜜、清香,令人如痴如醉。“羊古冲”偶尔出现在字里行间。那是一个无人知晓却意义非凡的双重空间,既是诗人无法回去的地理空间,又是诗人安放心灵的情感空间。每个诗人都有这样的“羊古冲”,只不过作为他乡游子的李勇,忆及父母,这一双重空间变得更加“近乡情怯”。

诗人李勇的不一样,还体现在对人世间独有的一份清醒与自持,以及由此彰显的诗境提升与心怀宽广。在《还是这条路》中,当脚步再次丈量脚下熟悉的土地,诗人清醒地意识到,纵然风光依旧旖旎,美人蕉的裙摆依旧惊艳,却“再也撩不动岁月的激情”。该诗在怀旧与感伤的情绪氤氲中将内心情感尽量清空、安抚,以获得一份散发诗人独特气质的久违气息。《夜之惑》其实透露的是诗人夜晚创作时的些许心理动态和情感翻涌的瞬间,非常私密且真实。“我提笔的手/举起 又放下/如此单调地重复着/生怕触痛这辽远夜色”的这份清醒与担忧早已穿透寂寞的夜空,直抵人心,直达日常经验与情感交织的无穷深渊,时刻提醒着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当诗人讲述君山岛的爱情时,也直言“这活色生香的情/这感天动地的爱/与我无关”。行文至此,可以发现,诗人李勇擅长抒情,这组诗歌所呈现的情感是相当宽阔的,包括了亲情、乡情、人情、心情等各个方面,情感“丰沛、浓郁”,同时有着一份温暖与清醒,非常难得。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诗在情感表达、境界提升与意境营造上大量使用精准的动词。很多作品因一个动词或动词词组的使用便使得全诗鲜活灵动,足以调动品读者全身的感觉器官,去进入诗人努力建构的某一场景或体悟诗人倾心讲述的某一情感。比如,“颤落一片忧伤”“洇湿秋的离歌”“啃噬最后一片月色”“剥落离愁的坚贞”。在诗人李勇的笔下,夜色是用来“饕餮”的,风景是“抓”来的,民谣是“舒展”开来的,蓝天白云也会“灼痛”,等等。这些动词用于诗歌创作是一把双刃剑,但诗人李勇却用“活”了!

作为一名认真思考、坚持写作的虔诚的诗歌创作者,李勇对新诗有着自己独特的领悟与实践,这组诗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发力点与落脚点。如果要说还有什么期盼的话,我希望李勇今后创作的视域和境界都更为开阔,更好发挥诗歌“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关注社会,关注底层,写出更多为社会困境发声、为历史真相做见证的作品,切实承担起新时代优秀诗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艺术担当。

附——

李勇的诗

李勇

今夜 我枕着月色入眠

一个人的夜晚

可以信马由缰

无需酝酿太多的故事

我用脚步丈量内心的彷徨

路是模糊的影子

思绪在疏星之上舞蹈

远处灯火阑珊

我看见谎言在暗处游荡

一声草虫的嘶哑

颤落一片忧伤

路旁的花径

在苍茫辽阔中迷离

有一种残香的魅惑

将寂寞缠绕

今夜 我行走在回望的路上

黑夜吞噬了远方的森林

今夜 我迷途在异乡

没有爱情

没有玫瑰的芬芳

彳亍在秋蝉的浅吟里

今夜 我枕着月色入眠

秋蝉

不动声色

你蛰伏在季节深处

偶或的嘶鸣

洇湿秋的离歌

秋风萧瑟

你啃噬最后一片月色

在无垠的暗夜

独自忧伤

残荷断桥

山寒水瘦

载不动岁月的一阕愁肠

一滴寒露落在掌心

在低处聆听

你禅意的背后

注定是一片远去的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