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月亮

2024年09月18日

陈南珍

团圆饭吃了,月神祭拜了,月饼也品尝了,家人们都回屋去了。我独自留在阳台上望月,这成了我中秋夜的习惯。望月怀远,何况是中秋夜的月?我清楚记得,女儿自从工作以后,就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每当中秋夜,我的心总惦念千里之外的女儿。我们母女也会在这个夜晚视频聊天,将积压的思念缓解和释放。

前年的中秋夜,女儿发来了一张图片——广州高耸入云的标志性建筑“小蛮腰”的上空,一轮明月高悬。那是一轮繁华落尽,有点落寞的满月。图片上女儿附着文字:我在广州望月想妈啦。我立马拍了一张照片发了过去——我家后山的竹林影影绰绰,一轮明月挂在上面。那是一轮有家乡大山陪伴的、温润的圆月。我也附上文字:妈在楼顶望月想女儿啦。同望一轮月,天涯共此时。这情景就好像母女俩相互依偎着,一同沐浴在如水的月色里,我们一同感受那一缕秋风吹过的清凉。

去年的中秋夜,我向女儿发出了让她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的邀请。女儿有小时背诵唐诗三百首的知识储备,轻松吟咏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听着女儿的声音,我眼前又浮现出她小时候背唐诗的模样——两根羊角辫儿,红扑扑、胖嘟嘟的脸蛋儿,标准、轻柔的普通话,头一点,小辫儿一晃。模样可爱。

今年的中秋夜,我再次抬头望月,月亮周围没有一丝浮云的衬托。月亮是静的,如一张银盘静止在天空中。月色笼罩下的人世间也是静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空中,让人担心——它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我赶紧从厨房拿了碗,盛满一碗水,放在露天阳台的栏杆上,想把月亮盛进碗中。

刚开始,碗里的水漾呀漾,月亮的光影在水里晃呀晃,我的心也跟着光影慌呀慌,唯恐这一碗水捉不住月亮。当水面静止下来,月亮竟非常明亮地悬浮在碗中。我屏住呼吸,月亮仿佛在静静地诉说,诉说一个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在倾听故事中,我能感受到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微风拂过,碗中的月亮,又如一枚精致、闪光的硬币,轻轻摇曳在清澈的水中,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辉。它不似夜空中那轮皓月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让人心生温柔与遐想。

突然,碗中的月亮不见了,女儿的脸出现了。等我回过神来,赶紧拿起手机,定格住这“一碗月亮”。我将这“一碗月亮”发送给女儿。女儿回话:“妈,你太浪漫了。天地间最美的精灵被你巧妙地捕捉并盛放在碗中。这是天上月亮的缩小版,是摘月亮最妙之法。”我说:“这是妈为你摘的月亮。愿你如这一碗月亮,做一个温温润润的女孩儿。”女儿回话:“妈,我懂你的心愿,更懂你的思念。明年中秋节我一定回家!”

结束对话,我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看碗中的月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