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昕 微小说作品

长辈的心愿

2024年11月08日

插图 :夏立新

冬天昼短夜长,星星早早就在夜空中眨起了眼睛。

吃罢晚饭,老刘两口子坐在炕上看着电视节目。正在这时,老刘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的!”老刘对老伴儿说。

“爸,你儿媳妇给你们生了个大胖孙子,七斤半!”儿子在电话那边兴奋地说。

“好!好!我马上告诉你爷爷!”说着老刘挂断电话,急忙下炕走到里屋。“爹,你有重孙子了!”老刘兴奋地对着老爹说。

老刘八十多岁的老爹乐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

老刘两口子都六十多岁了,总算盼来了孙子。儿子四十岁,结婚晚,婚后媳妇怀孕就是保不住胎。去年春天,儿媳妇又怀上了。儿媳妇保胎期间可让住在Y市城郊的老两口费尽了心思。为了给怀孕的儿媳妇加强营养,老刘两口子在院子里养了二十多只公鸡,每月给儿媳妇送去两只补养身体。

今晚,接到儿子电话的老刘失眠了。他琢磨着给孙子起名字的事儿,因为老爹早就叮嘱过,刘家的后人一定要按家谱起名。

第二天一早,老刘给儿子打电话,说给孙子起名字的事儿。在妇产医院陪媳妇的儿子说孩子的名字已经起好了,而且是花钱找“先生”起的。老刘一听便急了,问:“儿子呀,给孩子起名的事儿早就和你说过了,你怎么不按家谱给孩子起名呢?这能行吗?你爷爷能同意吗?咱们家就你一根独苗,你都四十岁了,还能要二胎吗?不按家谱起名这说得过去吗?”

儿子怯声地解释说:“爸,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老黄历啊!”老刘说:“儿子,孙子的名字不按家谱起就是我和你妈同意了,你爷也不能答应啊!”

老刘的老爹虽然八十多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听到这儿,老刘的老爹接过了电话,有板有眼地说:“孩子,你给爷爷生了个重孙子,爷爷高兴啊!可是得按家谱给孩子起名。中国人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老祖宗啊!按家谱给孩子起名是让咱的后人知道辈分,别让人笑话咱家不讲规矩和礼数啊!”

老刘从老爹的手里接过电话,说:“儿子啊,听没听见你爷爷说的话。再说,你们两口子都是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给孩子起名还用找什么‘先生’呀!当年你的名字就是你爷爷给起的,不是很好嘛!凡事都得靠自己把握。这‘先生’要真有那么大的神通,他家的儿女和三亲六故都是人物了,他还用干这个行当呀?儿子,你看咱家的家谱排到我孙子这辈是‘德’字,多好的字,人无德不立,厚德载物啊。我和你爷爷的心愿就是按家谱起名。我看就叫‘德才’。有德有才在社会才能行得通啊!”老刘又叮嘱道:“儿子,你和你媳妇好好说说,把孩子的名字改过来!”

儿子在电话那边语塞,说:“噢……那我再想想,晚上你们听信儿。”

放下电话,老刘恨不得时间一下子就到晚上,听听儿子和儿媳妇到底是怎么决定的。老刘的老伴埋怨说:“儿子像你,就是犟。”

“像我倒好了,今天就不用生这个气了。当年咱儿子的名字就是我爹按家谱给起的!”老刘嘟囔着:“你细品品,姓刘,孙子的名字叫德才,咱们的后人有德有才多好!这不是老祖宗留下的心愿吗?可这儿子……唉!”说着老刘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显得无可奈何。过了一会儿,老刘又说:“我爹娘养了三个儿子一个丫头。三个儿子生了七个孩子,六个是闺女,就咱们家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儿子生了一个男孩儿,这不是老祖宗积的德吗?哪能不按家谱起名呢?唉!”

这一整天,老刘不知抽了多少根烟,屋里屋外踱来踱去,几乎什么活儿也没干,时刻等着儿子的电话。一直等到晚上七点钟儿子也没来电话,老刘火烧火燎般,不时和老伴嘟囔几句。一直等到晚上八点钟了,老刘的电话还是悄无声息。

“儿子肯定要和我们犟到底了!”老刘话音未落,电话响了起来。他一把抓起放在炕头的电话,只听儿子气喘吁吁地说道:“爸爸,今天事情太多了,单位也刚散会,我还没回家。”

老刘急切地问:“儿子啊,大孙子的名字定没定下来?”

“啊?嗯!嗯!”老刘刚放下电话,老爹就问:“重孙子按没按家谱起名?”老刘笑着说,“按家谱,按家谱起了!”老爹听后咧着嘴笑着,说:“好!好!”。

说完,老刘走出屋子,在院子里偷偷擦着眼泪,老伴跟在身后问到底怎么回事儿?老刘对老伴说:“唉,忘祖啊!孙子的名字没按家谱起。儿子说他媳妇不同意,说找先生起的名字好,事关孩子的前途,不让我们干涉!”

“那你告诉爹……”老伴一脸疑惑。老刘唉声叹气地说:“爹这么大岁数了,你不这么哄着,他能受得了吗?”

一周后,老刘的儿子打来电话,老刘听罢,阴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咧着嘴悄声地对老伴说:“孙子的名字按家谱改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