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孙金龙
楷书唐代王维诗五首。
团扇行书宋代禅诗一首。
八尺大字行书“崇德尚艺”。
扇面行书唐代崔护诗一首。
汇报展现场。
上公益书法课。
送书法进基层。
本报记者 崔薇薇
他是在盖州市碧流河畔成长起来的书法家,握管临池四十余年,孜孜以求,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书法艺术的无尽追求。他,就是笔耕不辍四十载、用墨香书写人生的书法家孙金龙。
11月15日,《墨香飘过四十年——孙金龙书法汇报展》在市图书大厦开展,我市众多书法名家及爱好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步入展厅,墨香四溢,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犹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为期10天的书法汇报展,共展出孙金龙近年来创作的书法作品48件、54幅。其书体既有擘窠大字,又有蝇头小楷;既有流畅的行草,又有厚重的隶书;其形式既有中堂条幅,又有扇面斗方;既有小品,又有六尺四条屏;其内容既有古代先贤诗词文章,又有弘扬正能量的楹联或自作诗。观众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既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内涵,更能体会到作者倾注于笔端的心血与挚爱。
守正 一笔一划传递敬意
展会现场,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姜荣贵一边欣赏展品一边告诉记者,他与孙金龙结识已有四十年,算是其书法入门的引路人之一。“我始终认为,学书法,德行最重要。金龙在他的作品集中,多处提到我对他的帮助,回忆了历任恩师给予他的鼓励和支持,彰显了一位艺术家尊师重教的良好品德。他各个书体掌握得都很全面,真、草、隶、行用笔都很到位,主要源于他的勤奋。几十年来,金龙笔耕不辍,几乎每晚都是小区里最后一户熄灯的……”姜荣贵特别强调说,“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一直尊重传统。所谓守正创新,一定要先守住根本再去创新,不然,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一点金龙做得非常好,四十年来,他没有走一步捷径,一笔一划都保留了前人的风骨。”
孙金龙为自己的书法汇报展冠以“墨香飘过四十年”之名,是他习书生涯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甘苦,凝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此次汇报展,不仅是其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展会现场,发行了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金龙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丹题签,原辽宁省文化厅厅长、辽宁省文联原主席郭兴文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分别作序。作品集共收入孙金龙2017年以来创作的书法作品111件。以笔为媒,以墨为韵,孙金龙更融入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使每一幅作品都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
坚忍 血汗交融笔下生花
翻开作品集,记者注意到,胡崇炜在序中提及了一段往事:
孙金龙因为多年固定一个姿势写小楷,造成右手肌肉劳损,伤病影响到写字,胡崇炜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孙金龙不肯荒废时光,开始了新的尝试。他苦下功夫,用左手写大字、隶书。两年不到,他用左手创作出许多有一定水准的书法作品,有的还在辽宁省文化系统展赛中获奖。胡崇炜写道:“这次将付梓的作品,每一件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汗水和不屈不挠的坚忍。这不仅是一个书法家作品的魅力,更是一位艺术家人格与精神的魅力。”
郭兴文则在序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汉子,东北尤其是盖州地域文化,在孙金龙身上刻下了明显的印记……我们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所体现的‘用笔放达放旷,雄肆野逸,线条内蕴丰富,融入了篆书的遒丽、隶书的厚朴、魏碑的斩截’,从而体现出挥洒自如、义无反顾、豪放侠义之气韵。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洋溢着收放自如、潇洒出尘、风骨清举、爽朗通晓,在放达与规矩之间的从心所欲之风神。”
郭兴文还谈到,孙金龙书法艺术的“真”,在于作品中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书法在他那里,成为简单自然、不加修饰、传达自身真情实意的工具。欣赏其书法,使人感受到其书写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也没有做作雕饰。他追求的是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从本质上说,孙金龙书法艺术的真善美是统一的,既表现在外在的点划形质上,更体现在内在的神韵与风采上。他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谦和沉稳的性情陶冶蒙养心灵,使自己的书法性格实现了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与呈现。
传承 情系家园花开城乡
一个风日晴和的上午,记者专程到孙金龙工作室登门拜访。冬日的阳光从窗外洒落,雅洁的客厅宁静温馨,白墙上悬挂着多幅他的书法作品,书香扑面。
孙金龙伏案创作的画面,让记者回想起汇报展当天他深情道出的一句:“滔滔辽河水滋养壮大了我,家乡的水调出的墨汁最好用!”多年来,书写之余,孙金龙也喜欢自创诗歌、散文,抒发生活感悟及对家乡的热爱。其作品集中收录的很多作品,饱含深沉浓厚的家乡情怀。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营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营口市群众艺术馆正高级研究馆员,孙金龙多年来一直冲在群众文化第一线,上公益书法课,为书法骨干及爱好者作专题讲座,送书法进基层……数十年来,足迹遍布营口城乡,辅导培训者中既有古稀老人,又有青少年学员,很多人后来成为书法创作骨干。他曾获辽宁省全民艺术普及系列公益课展播优秀奖,国家公共文化云“学才艺”认证U课,是营口市群众艺术馆的业务骨干和书法学科带头人。
回顾四十载墨香人生之余,孙金龙不忘“炫耀”一下得意门生。他从手机相册里翻出一张荣誉证书照片:“这是我的一名学生,跟我学书近五年时间,今年刚考入辽宁师范大学,前不久在学校技能大赛毛笔字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这些年来,我已经离不开书法,书法让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我会一直练下去,用我的笔记录生活、感受人生。”孙金龙谦虚地说,“自1983年执笔习书至今,漫漫学书路上,我只是留下了一个分号,今后的我仍将继续前行。”他在自己创作的诗中写道:
四十年来守砚田,凝神端坐腕高悬。
夜深读帖寻书理,鬓白研碑结翰缘。
篆隶揣摩如悟道,草行挥洒似参禅。
百家临罢知三昧,诸体兼融法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