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萨克斯吹响辽河两岸

2024年12月13日

本报记者 崔薇薇

初见马家乐,是在今年9月9日我市举办的“江山情 祖国情”轮渡音乐会上,他的萨克斯演奏《月满中华》曲声悠扬,响彻辽河两岸,娓娓道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今年37岁的马家乐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从业至今,他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忱和服务社会的初心,在多个舞台上发光发热。2024年,对他来说,亦是不平凡的一年。

倾囊相授,点亮老年生活

秉持让音乐点亮老年人生活的初衷,2018年至今,马家乐一直担任营口三为老年大学萨克斯教师,开展公益教学,近7年时间培养了数百名萨克斯爱好者。今年,他又陆续开设了春季班和秋季班。面对基础各异却热情满满的学员,他不惜牺牲个人时间增加课时,倾囊相授。

“大家看,这个四分音符就像是我们走路时的稳健步伐,而八分音符则像是轻快的小碎步……”生动的比喻和耐心的讲解,让学员们更易理解教学内容。一名新学员有些沮丧地说:“马老师,我年纪大了,手指总是不灵活,是不是学不会了?”马家乐微笑鼓励:“别灰心。您看这指法练习就像我们活动手指关节一样,每天多练几次,肯定能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进步飞速,在各类演出和比赛中屡获佳绩。他们因萨克斯而收获友谊与成就感,让老年大学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公益之旅,传递温暖感动

马家乐不仅专注课堂教学,还经常带领学员投身公益活动,足迹遍布社区、养老院和县(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今年5月,马家乐带领学员参加了由市残联主办的“文化助残 传递温暖”全国助残日公益扶残助演活动,并为残疾人捐赠物资。11月5日,他组织学员和岁月知心艺术团一同前往温馨乐园养老院参加慰问演出。当熟悉的音乐响起,一名老人拉着马家乐的手说:“小伙子,这曲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太感谢你们了!”在马家乐看来,老人们眼中闪烁的泪光与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他最好的回应。

“每一次参加公益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动。”马家乐对记者说,参与公益演出,不仅是音乐的传递,更是爱与温暖的传递。

文旅融合,奏响营口乐章

今年7月8日,马家乐带领学员参加了营口海事局和西市区文旅广电局共同举办的“辽河向海 ‘营’在未来”抖音直播活动。他在辽河渡轮上的演奏如同一幅有声画卷,将萨克斯的旋律与家乡的美景充分融合。随着直播活动热度不断攀升,众多网友对营口心生向往,纷纷计划前来打卡游玩。一名游客感叹:“这音乐仿佛让我看到了那片碧海蓝天和古老建筑。”马家乐对记者说;“当夜幕降临,带游客沉浸式体验游船之旅,观赏辽河夜景,让大家领略到滨城的别样风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今年,马家乐的身影活跃在多项文旅推荐活动中。无论是营口市第四届“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还是西市区举办的微醺音乐会,他的演奏总能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受。

创新传播,打卡家乡之美

如何让营口文化与美景更广泛地传播?这是近年来马家乐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创作“跟着音乐去打卡”系列视频作品。今年以来,马家乐带着萨克斯穿梭于营口各处地标建筑,从历史厚重的西炮台遗址到景色怡人的老边区熙湖公园,从古朴宁静的楞严禅寺到热闹繁华的辽河老街,每一处都留下他纵情演奏的俊逸身影。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马家乐在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吹奏了一曲《如愿》,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他为视频配文:“用音乐告诉英雄,这山河如您所愿。”悠扬的乐曲在风中回荡,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我打卡的每一处地标都藏着家乡的历史,我希望用音乐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厚重。”马家乐说,“我愿意做一名文化使者,为大家讲述辽河的故事、营口的故事,让各地的游客通过文化窗口了解营口、爱上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