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生命因健康而美丽,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的亲身经历更能说明这一点。
我的孩子今年7岁,在他出生后前三年的成长中,我们经历过一年至少出入4次医院的经历。有一次,孩子换季时生病了。去就医时,医生说,天气逐渐转暖,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医生的嘱咐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孩子的体质这么差?为什么总是反复生病?后来我想到答案:养育得过于精细,经常会因为怕磕碰而阻止孩子做一些我们觉得“危险”的运动。从此,有时间我就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逐渐地,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孩子满4岁后,我开始找一些体育类的训练班,想通过体育训练增强孩子的体质。我喜欢看竞技类体育赛事,大型比赛我带着孩子一起看。东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和孩子看了乒乓球、击剑、游泳、举重等几个项目的比赛。当时我问孩子,看完后,你最想学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他回答:击剑。我追问:为什么不学举重?他说:因为举重太沉了。童言无忌,没想到梦想成真,我在寻找训练班过程中,意外发现当地有一家击剑俱乐部,自此开启了孩子的击剑之旅。
孩子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平均每周三节课的训练量,对于一个4岁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挑战。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针对小龄段的孩子,更多的练习以培养兴趣和提升体能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教练会加一些基础的技术动作。这样的训练内容相对枯燥,孩子会出现一定的情绪起伏,训练时会哭,嫌累不爱上。我和教练沟通交流,最后的结论是: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随着时间的推移,5岁那年,孩子第一次参加了中国击剑学会举办的全国B级赛事。我的孩子从小胆小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我想趁这次比赛让他锻炼一下,就这样报了名。准备过程中,全程都让孩子参与,包括对自己装备的清点、生活用品的整理收纳,还要把一些随身用品自己整理到一个背包里,这些由他自己负责。孩子很期待比赛,一路上也很兴奋。对他来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正式比赛日,小组赛第一场就遭遇了强敌,状态差了那么一点点。下场做了调整后,赢了两场。不管输赢,下场后,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哭。我觉得,第一次参加大赛可圈可点,能突破自己就很好了。赛后他和我说,教练教的动作我都用了,可还是没拿到奖牌。我告诉他,拿到奖牌当然更好,拿不到也没关系,要想想这次比赛你收获了什么,比如队友之间的友谊,再比如学习到其他城市小朋友的哪些优点,自己还有哪些差距。从哭着下场到重整旗鼓再上场,你已经很勇敢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去经历、去面对,才会成长。
这次比赛,就像打开了神奇的魔法世界,孩子后劲十足,让我们都很期待下一个赛场。
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参加了十几场比赛,比赛过程中,有个人赛的努力拼搏,有团体赛的奋起直追,有输掉比赛后的失落,也有获得奖牌后的喜悦。
体育项目的坚持到底能带给孩子些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强健的体魄。三年多的坚持,孩子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我不再为他的健康而焦虑。他从一个爱哭鬼到输掉比赛后的平静面对,从羞于表达到主动与教练、裁判沟通的从容自信,从依赖于家长到自己独立解决一些事情……参加体育锻炼后,孩子充满了朝气,体育运动赋予了他很多能力:
提升自信心。孩子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不断经历,才能让其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输掉比赛后有卷土重来的勇气和取得胜利后对自己的肯定。
提升学习能力。孩子在训练的时候,要不断挑战比自己厉害的对手,不断接受不同的教练带来的技战术理念,所有我们所能接受的新鲜的东西,孩子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来接受,这个能力也会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提升创造能力。以学击剑为例,从动作角度来说不是特别多,最难的就是击剑当中这些动作的组合,以及在实战和比赛中的应用,这非常考验孩子对动作的理解和对时机的把握,以及在比赛中敢不敢使用自己以前没用过的一些动作,甚至创造出来自己没有组合过的动作。
提升抗挫折能力。经常参加体育训练的孩子,抗挫折能力一定非常强,因为体育运动教会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输是常态”。这种能力,不仅帮助他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也让他在生活中更加坚韧。
提升交往能力。平日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切磋,自然而然就融入到集体当中,从集体中获得快乐。而在参赛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裁判,一旦在场上出现任何问题,要敢于去和裁判沟通,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如果一个孩子练一个体育项目,三年没有放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我们谈孩子体育教育的收获就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吗?其实不一定。我们不要过分高估一两年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要低估未来20年、30年我们可以达到的成就。因为体育,孩子放下了电子产品,保护了视力,磨炼了精神和体魄,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和坚持的意义,这些,就是体育教育的精髓所在。通讯员 王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