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通讯员 李玉君
当今时代,人口老龄化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传统养老模式侧重于物质保障,渐渐显露局限之时,“文化养老”这一新风潮顺势而起,它承载着老一辈人对精神富足的热切向往,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意义。
市诗词学会走在文化养老前沿,鼓励老人们以诗词抒情志、话桑榆,用雅韵陶冶情操,感受中华汉字魅力,在平平仄仄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尽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风貌。一场场诗词讲座,专家学者旁征博引,从诗词格律的精妙之处讲到经典佳作背后的动人故事,老人们沉浸其中,与古人心意相通,收获的不只是获得新知的喜悦,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市诗词学会的关爱下,营口老年群体的生活被勾勒出一幅幅满是诗意的动人画卷:
诗词出版热潮涌起,为老年诗词爱好者搭建梦想舞台。去年,《辽河诗词》杂志2024年上下卷合订本重磅登场,众多老年创作者的佳作以岁月沉淀的笔触书写往昔记忆、生活感悟,留下专属的人生印记。《百家诗人咏营口》收录大量老年诗词达人歌颂营口的精品,他们熟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将青山秀水、名胜古迹化作灵动诗篇。随后,《山河颂》《东纪善诗词选》等个人诗词集陆续出版,为老年群体打开一扇扇展示自我的窗棂。学会趁热打铁,召开出版座谈会,老人们踊跃参与,有的化身“韵律专家”,剖析古典诗词韵律精妙;有的娓娓道来,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在场听众沉浸其中,一同探寻诗词创作的魅力源头。
《千副楹联赞家乡》征集活动,同样少不了老年群体的身影。他们戴着老花镜,查阅古籍方志,挖掘营口历史典故;漫步景点间字斟句酌,撰写贴合景致的楹联。公园长椅上、社区活动室里,时常能看到学会会员们围坐讨论楹联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一心为宣传家乡出份力。
线下活动现场,老年人更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诗大型诗歌朗诵会上,一群银发老者身着素衣,神情庄重,用略带沧桑却饱含深情的嗓音吟诵经典,缅怀先人。同为学会会员的老年观众热泪盈眶,掌声雷动间满是共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盛世中华 放飞梦想”大型诗歌演唱会上,老年群体更是踊跃参与。他们身姿挺拔,歌声嘹亮,从《峥嵘岁月》篇的追忆往昔到《红日东升》篇的激昂振奋,再到《强国大道》篇的豪迈展望,老人们精彩演绎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故事,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奋勇向前。
67岁的孟秀敏是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营口女子诗社社长,她一直对古典诗词有着浓厚兴趣与深入研究,作品经常在全国诗词期刊上发表。得知由春风出版社出版的《百家诗人咏营口》已寄到全国各省市大专院校图书馆,让赞美营口的诗词能被更多年轻人知晓、传承后,她欣喜地告诉笔者,这本作品中最上乘的是历代文人墨客描写营口景点的诗文,比如王充闾的《登辽南高峰老轿顶》:
历尽崎岖始豁然,秋风澄洗艳阳天。
千原滚雪群羊壮,万木垂珠百果鲜。
神女当惊新岁月,愚公已改旧山川。
长征岂惧登攀险,眼底层峦看等闲。
作者把老轿顶的壮美景色用文字描绘成一幅长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表达了诗人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作品集中收录了孟秀敏的5首诗词引起笔者兴趣,尤其是这首《明湖探梨花》:
例数高枝万点霜,莺啼鹊舞沐初阳。
虽无双翅翩翩美,却有赊来细细香。
她十分谦虚地说,书中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题熊岳山水图》意境高雅:
洗参池水甜于蜜,玉堂仙翁发如漆。
膝前文度更风流,尽卷风流入诗笔。
长松手种欲摩天,海岳楼空落照边。
古来说有辽东鹤,仙语星星为谁传。
五百年间异人出,却将锦绣裹山川。
市诗词学会以诗词文化为纽带,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不仅让参与其中的老人们享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文化养老范例。